這靈又散至陶器之上,徐音開始細看這些物件,有釉面潤澤的白釉執壺,也有白色硬質的陶獸。這個獸樣子兇猛,面目猙獰,仿佛在怒吼一般,可是又有一雙可愛的小翅,徐音突然被這種奇怪的感覺逗笑了,她問林旭:“這是個什么獸,為何長的這個樣子。”
林旭過來一看,也笑了,“這是我同爹爹一起做的神獸,獅子的面貌,豹子的身。爹爹說,這是世界上沒有的神物,又為他加了一雙小翅。”林旭的眸子亮亮的。
徐音拍了拍林旭的肩膀:“你爹爹一定很疼愛你,他會為你驕傲的。”
正說著,林夫人在外面喊:“林旭,你將客人先帶出來吃個早飯再看吧。”
林旭應了一聲,將徐音請到了外面。
看得出來,這母子兩人日常生活簡樸,早上的食物并不多,但徐音實在餓得昏頭,覺得什么都好吃,她又喝了一碗稀粥,吃了兩個餅子才罷休。
吃完之后,她看著這對母子,覺得他們過得有些艱苦,于是從袖子中拿出了一錠銀子來。
“夫人,陶兔子和剛剛小兄弟給我的那個荷葉茶盞,我買下了。”
“客,可用不上這許多。”
“還有這頓早餐呢。”
“客說笑了,這些都是不值錢的東西,怎么能用這么多銀子呢。”
“夫人先別急著推辭,我有些事情想打聽,我打聽的事情,就值這個價。”
林夫人皺了眉頭,“是什么樣的事情值得這個銀子?”
“一個人。”
林旭問:“那么,這個人叫什么,多大年紀,長什么樣子,我幫找找看?”
徐音搖搖頭,“我只知她姓胡,單名一個靈字,也不知她是不是在煙陽。”
“這……我家世代長居煙陽,未曾聽過此人。”林夫人說。
徐音半虛半實地編起來,“五十年前,我的外祖曾有一姐妹,住在烏竹,但外祖有一日得到消息,聽說她突然失蹤了,尋了幾十年也未曾尋得,也不知生死,也不知是否有后人。上個月外祖突然想起她們曾經提過煙陽,可不就讓我來尋一尋,可您說,這該如何尋起。”
“烏竹……烏竹……”林夫人念叨著這個名字。
“客,我知道了,辛婆婆好像提過烏竹!”林旭突然喊到,“我還小時,總愛纏著辛婆婆講故事,辛婆婆給我講過一個狼妖的故事,那個狼妖就住在烏竹的齊嶺!我還以為這個故事是她編的呢,沒想到真的有烏竹這個地方。”
徐音抓住林旭的手:“是真的嗎?這位辛婆婆是什么人?”
林夫人說:“這辛婆婆是我爺爺的徒弟,自我記事起她已經自立門戶了,聽說她同我爺爺學了十年的陶,學成之后便在隔兩條街上開了自己的鋪子,但多年了并未有婚配。小旭說的事情我也是今日才聽說。我并不知她的來歷,她待我們也極為親厚,不知是不是客要尋的那人?”
徐音又問:“這辛婆婆大概多大年紀?長得什么樣子?好看嗎?”
“也許有七八十歲,五十年前或許是個美人吧。”
徐音暗自思忖,胡靈是極愛美的,她的化身術或可令她變成各種形容,但她難道需要苦守這個辛婆婆的身份五十年?這煙陽再好,何至于化身為人呆五十年?
又或許,這位辛婆婆只是多年前從胡靈口中聽過這個故事,在哄小孩的時候隨口一說,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但不管如何,總算是有了一些線索。
“夫人安心收下銀子吧,剩下的事情我自會去打聽。”
“不,客人,這使不得,您或是賒賬,或是去鎮子上的柜坊換些銅錢來,并不急在這一時。”林夫人說著就要把銀子遞還給徐音。
徐音想,這林夫人果然是個厚道的人,自己也沒有帶什么銅錢,不如先與她說一說生意,母子維生不易,假若有人相助,這小林旭或可成為經商大才。
“夫人先不必忙,我家乃是經商世家,我姓徐名音,雖為女子,但已經走南闖北經商多年。適才看夫人家的陶器甚好,也知道夫人家有手藝傳世,假若您愿意,我可以助您一把。還可以讓小林旭進學,我看他天資聰穎,就算不考功名,也是經商的好材料。”
“這……”林夫人遲疑了,低了頭,手中的銀子拿起放下,她轉頭去看林旭,林旭渴盼地看著她。
“夫人,您可以再考慮考慮,我愿與你合作,為你籌謀,假若你不愿,那么這個銀子就算是我買別的陶器的定金,今日我還有要事,來日再來店里選陶。”說罷,又讓林旭將買的兩樣東西包好給她,向林夫人行了個平禮,打聽了辛婆婆的住處,便轉身離去。
林夫人看著徐音的背影,問林旭:“旭兒,這位客人說的事情,你看如何?”
“我覺得客人并不像個壞人,她剛剛看陶的樣子,我覺得她是真的欣賞陶的。”林旭說。
“我問的是,你想不想進學?還是經商?你爹去后,我的確終日沉湎于哀痛之中,竟忘了為你籌謀,是娘的疏忽了。”
“不,護慰娘也是孩兒的責任。”林旭抱住她,“一切但憑娘親做主。”
徐音走出了顧陶店。照著林旭說的方向,去找辛婆婆的住所。之前雖然聽說這位婆婆午后才開門,但徐音想,她可以跳進院子里去。假如是普通的人間老嫗,便不會發現她闖入了她家,假如這婆婆不是尋常人,那么在她跳進院子的那一刻,她必然知曉。尋人尋物這類事宜趁熱打鐵,否則拖得太長,容易怠懶,就更不易尋了。
徐音尋到“辛氏”店鋪,找到了店鋪的后面,縱身一躍就跳進了院子內。
但這一躍簡直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徐音腳一沾地,突然院子的各個方向都射出暗器來。
徐音旋身,用真氣護體,暗器劈里啪啦的掉在地上。
一個蒼老的聲音從屋內傳來。
“外面是何人,這么不識禮數,平白擾人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