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一路向北
華陽知縣沈云祚,成都知縣吳繼善聯袂來訪,王永川趕忙迎了出去。一邊并吩咐下人們上好茶,一邊把他們引向了書房。
華陽縣與成都縣是縣治所在成都府城的縣,兩相鄰近,消息靈通。
剛一落座,華陽知縣沈云祚率先開口:“王老弟的錢莊生意真是做的都是大生意,經手的都是四川巡撫衙門和蜀王府的生意,是不是瞧不上我們這些鄉野小縣,開業這么久,都沒有派人來知會過。”
“罪過,罪過,鄙人的錢莊才剛剛初創,人手不足,還沒來的急到貴縣拜訪一二,請多多海涵。”
王永川到是聽郭瑋奇匯報過,他正在做巡撫衙門的工作,想把藩庫的銀子存進王氏錢莊,但現任巡撫陳士奇有點擔心張獻忠會從重慶入川,一心想把這府庫的銀子送到重慶,加強重慶的城防能力。現在巡撫衙門上到他的親近師爺,下到普通胥吏,都想把銀子存進錢莊,一來也不耽誤使用,重要的是可以吃點月息銀。但陳士奇反佛鐵了心一般就不愿意,郭瑋奇這段時間一直在巡撫衙門周旋,還沒有顧得上下面的州縣。
但現在華陽知縣沈云祚,成都知縣吳繼善送上門來,王永川豈有錯過之理。
王永川故作不知:“我們錢莊現有一項業務,可把銀子存進我們錢莊,我們開具相應面值的銀票。但這存進錢莊的銀子只要存夠一定時間就有月息銀子,不知道兩位知縣老爺可有興趣。”
“那這月息這么算,”這時候開口的是成都知縣吳繼善。
“一般人我給的是月息兩分,既然是兩位縣太爺親自過來,我愿意出道月息三分,只要兩位縣太爺在成都府內多多為我們王氏錢莊美言幾句。”
“還是王老弟爽快,鄙縣雖小,但府庫常年也有幾萬兩銀子的結余,這就交給王老弟了,這樣我們還省了府庫看守的開支,一舉兩得。”
“貴縣有兩位這樣的父母官,真是百姓之福,朝廷之福,時刻不忘為朝廷節約開支,為百姓減輕負擔。”花花轎子眾人抬,王永川也不吝夸獎。
兩位縣太爺滿意而歸。
沈云祚,吳繼善的到來給王永川提了個醒,現在巡撫衙門拿不下沒關系,成都府和重慶府下面還有眾多的州縣,雖然一般的州縣府庫銀子也就幾萬兩,但數量多。成都三州十三縣,重慶府領州三,縣十七,這林林總總的加起來也有將近一百萬兩銀子。而且數量多意味著影響力就大,可以為王氏錢莊在成都與重慶府內大造聲勢。
其他的州縣由于路途遙遠,現暫時不做考慮,等以后徹底掌控四川以后再說。
說干就干,王永川馬上通知郭瑋奇,叫他負責聯系成都府的州縣。而重慶府的州縣就由魯長庚負責聯絡。
魯長庚是才投奔王永川不久的一名舉人,家里借助于長江水道,往來于湖北、四川之間做些茶葉生意,本來家境殷實。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他見今年茶葉價格大漲,便收購了幾船茶葉順江而下準備販賣到湖北,誰知在奉節遇到張獻忠的大軍,所有茶葉全部被搶。所幸人水性不錯,跳江而逃得一命。但那些賣茶葉的錢不是他自己的,也是他東拼西湊借來的。不得已。經人介紹,投靠了王永川。
現在時局動亂,這樣的事會越來越多。
王永川其他的都準備好了,現在就差硝石和硫磺沒有買齊,畢竟這東西真的是不好買,王永川也是轉了好幾次手才確保不被人發現,明朝雖然現在處于崩潰的邊緣,但畢竟是二百多年的大一統王朝,朝廷的統治深入人心,還是在暗處悶生發財的為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準備的東西終于采購齊了也是時候出發了。
這一次,隨王永川北上的有他的貼身護衛張華勇,負責情報的王大柱,護鹽隊的吳強和趙二和他們的隊員,新投靠過來的鹽城秀才穆蘭忻,負責文書工作和蜀王府的小太監謝廣順,大家都叫他小順子。他的好兄弟林五二和蔣道理跟著他一同前去。加上負責運輸的腳夫等等一干人等,足有二百多人,三十多輛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從成都的北門出發。
這一次王永川的隊伍都是冒充蜀王府的人,蜀王得知朝廷財政吃緊,特意籌集了些物資以報效君王,這一路上都是由小順子出面應對官府盤查,在這朱家天下的時代,這個身份格外好使。
這個時代,商人借助有功名的舉人、進士的名義在外行商可以少花很多稅銀和減少很多刁難。但要在明朝的其他時期,王永川這么大規模的冒充親王名義去京城,確實有很大后患,但現在等消息傳達京城,再傳回四川,崇禎恐怕已經在北京煤山的歪脖子樹上吊死了,那些曾經的大佬也在疲于應付李自成和多爾袞,哪有那份心管他王永川。
這一路上前半段沒有什么明顯的關隘,很快他們就到達了出川的門戶劍門關。劍門關位于大劍山中斷處,為東峰營盤嘴,西峰金城山斷崖之間的狹谷隘口。大劍溪水繞崖穿石,向北流出隘口,直瀉而下,地勢異常險峻。只見兩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相傳此關乃蜀漢諸葛亮在此修筑。
這個關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門天下險真是名不虛傳。但王永川深知不管守關還是守城,最后守的都是人心,人心齊,泰山移。人心散了,不管任何雄關堅城都是守不住的,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太多了。
以后王永川要據守四川,此關乃必守之處,沒有之一。
在王永川的可以結交下,很快就和劍門關總兵郝樂民熟絡起來,并得知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都在成都府,王永川當即讓穆蘭忻修書一封給成都的王氏錢莊,讓他們照顧他們母子。
這讓郝樂民感激不已,說到底,他郝樂民只是一個大一點的兵頭,領著一兩百兵丁而已。而這劍門關也比不得在九邊防范蒙古與滿清的關隘,比如山海關等。平時朝廷的人對他也是愛答不理,有時連糧草都不能準時運到,至于他也靠吃空餉每月也能賺點辛苦銀子,偶爾敲敲過路商隊的竹杠,但走這條線的商人都是有背景的,輕易不敢太過招惹,所以日子過得相對清苦。
但這劍門關在王永川的版圖中乃是入川的第一屏障,因為在他的設想中,他很長時間內都無力北伐,將于滿清南北對峙。劍門到漢中一線將是西線對峙的主要戰場。
這地方現在各方勢力還不不夠重視,現在給了王永川可乘之機,用很少的代價,就爭取到了郝樂民他們的好感,上到他的副手,下到伙夫。王永川在這里足足呆了二十天,這給了王大柱充分的時間建立他的情報網絡。
接著走金牛古道進入漢中,漢中是在這崇山峻嶺中少有的盆地,可供大軍駐扎和屯墾,誰掌握了漢中誰就掌握了是戰是和的主動權。王永川一行也在了解漢中的情況,他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將無力占領此地,但不妨他在此地建立起他的情報網絡。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就發生在漢中,也說明漢中此地地形的復雜。
再往前就是此行的半個目的地西安,王永川他們將在西安呆很長一段時間。
西安不愧為六朝古都,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但讓人最敬畏的是他的城墻。西安城墻完全圍繞“防御”戰略體系,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穩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墻高八丈,頂寬五丈有余。城門有四: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門城樓三重:閘樓、箭樓、正樓。正樓為歇山頂式,四角翹起,三層重檐,底層有回廊環繞,古色古香,巍峨壯觀。
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城墻四角各有角墻一座,城墻外有城壕。城墻上外側筑有雉堞,又稱垛墻,內側矮墻稱為女墻,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城墻每隔一段距離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墻之外,頂與城墻面平。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臺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
看在這這固若金湯的西安城墻,站在他下面都會讓人覺得敬畏,王永川在猜想,李自成是怎樣把它攻破的。這讓他更加堅信,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現在西安府人滿為患,到處都是人。不但有逃難來的各地仕紳百姓,還有各種各樣的兵丁,有西安本地的團練鄉勇,有九邊將門的兵卒,有京城過來的禁軍,有當地衛所的軍士,還有各地過來勤王的軍隊,簡直一鍋大雜燴。
現在這一切都統歸陜西巡撫汪喬年負責,現在李自成已經包圍了洛陽。他會怎么樣和三邊總督傅宗龍合作,運用這朝廷最后的經制之兵呢。王永川在這混亂的時間來到了這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