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鐘,民族大學茶藝社的兩個社員過來找董堂主確定在茶館實習的事情。因此前已答應了她們茶藝社指導老師黃妍的推薦,董堂主只好接待她們,并在大廳的公共茶桌處進行一個簡單的面試。
這兩個學生站在董堂主面前顯得有些拘束,微微地低著頭,隱約中還略帶羞澀,不敢直視董堂主,好像沒見過什么世面似的,跟平常接觸到的活潑開朗的大學生大不一樣,挺符合以前我們叫的那種“書呆子”的氣質,真不明白黃妍為什么要推薦她們兩個。
董堂主認識黃妍的時候,黃妍還在讀研究生。那是一次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譯為“非盈利組織”)組織的護老院公益活動,兩人同為志愿者,因活動中同服務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而相識,后來又斷斷續續的一起參加過其他公益活動,所以才逐漸熟悉起來。如果從第一次見面算起,到現在已經認識差不多十年了,因為大家都愛茶,所以總能有共同話題,偶爾還相互分享一些好茶。上個月中旬,黃妍從越南出差回國,還特地帶了一些越南茶葉過來與董堂主品鑒。
說起越南生產的茶葉,可能國內的朋友了解得比較少。與我國傳統的茶葉分類不太一樣,越南生產的茶葉大致分為綠茶、紅茶、鮮茶、干茶和花茶這五種,其中綠茶和花茶主要用于越南國內消費,紅茶主要用于出口。根據越南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越南已成為世界第七大茶葉生產國和世界第五大茶葉出口國,目前巴基斯坦是越南茶葉最大的出口市場,此外還出口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美國、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等國。不過,相對而言,越南茶葉出口價格比較低,都不到世界平均價格的一半。
在這里不得不提一提越南的花茶,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蓮花茶大眾,林山茶為魁首”。越南花茶以綠茶為基茶,加工工藝與中國花茶類似,最平民的是蓮花窨制的蓮花茶,但是最好的卻屬林山茶。林山茶不是指單一的某種花茶,而是由越南南部出產的嫩茶旗、茶仙、參菠蘿葉、珍珠花和米仔蘭等材料制成,獨特的品種加上獨特的奶香味口感,使林山茶在越南擁有一大批忠實的愛好者。
黃妍帶回來的茶葉里面正好也有林山茶,雖然喝過幾次,但是董堂主并不喜歡這款茶,可能是不太接受它那種滋味和口感吧,習慣了清飲,總不待見加這加那的調味。當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追求的也不一樣,說不定國內的女生或年輕人會喜歡。
話說回來,董堂主示意兩個民族大學的學生坐下后,便問她們:“你們帶有簡歷過來嗎?”
聽董堂主這么問,她們倆也感到有些意外與疑惑,小心翼翼地說:“黃老師沒跟我們說過來需要簡歷,我們都沒弄有。”
“這樣呀,沒有那就算了。學生證呢,總帶有吧?能給我看下嗎?”
“學生證我們都帶著,這就拿給你。”
接過她們從挎包里掏出來的學生證,董堂主翻開看了看,又對著人核實一翻,方知道她們一個叫張曉菲,一個叫劉雯,兩人都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大二學生。董堂主自己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畢業的,算起來大家都是學中文的,不免對這兩個大學生起了好感,要好好培養一下,說不定以后能派得上用場。
了解完基本情況,董堂主用手機拍張照片以便留檔后,就把學生證歸還給兩學生,說:“我已經拍了照片做留檔,學生證還你們自己收好。下面你倆任選一種茶展示一下你們的茶藝,張曉菲你先來,完了再到劉雯。”
說完董堂主起身坐到茶臺的客座上,留出主人椅的位置給她倆做茶藝展示。
“曉菲你選什么茶來泡?還有劉雯,用什么茶?看茶臺這沒有的話我叫人拿過來。”
“我選鐵觀音吧。”張曉菲答道。
劉雯則說:“那我就選綠茶。”
“好。我叫人拿茶葉過來,茶具后面的柜子里有,用什么樣的茶具你們自己選,茶盤上的這些用不著的可以暫時放一旁。”
于是董堂主叫在前臺的周欣蕊送茶葉過來:“欣蕊,幫我拿一泡鐵觀音和一包凌云白毫過來一下。”
“好的,堂主。”
很快周欣蕊把茶葉送了過來,董堂主便叫她一起坐下來:“欣蕊,你也坐下一起看看她倆的茶藝展示吧。”
張曉菲先開始,她把茶盤上原來的茶具收拾好放一旁,重新擺上自己選好的茶具用品,然后燒水,溫壺,洗杯,納茶,高注,潤茶刮沫,沖注滾杯,灑茶點茶,請茶聞香,啜味審韻。一步一步下來,基本上是按照潮汕工夫茶的泡茶程序走,基本上還算熟練,就是動作姿勢有點生硬,不夠順暢優美。
接下來是劉雯演示凌云白毫的沖泡技法,她選用的是玻璃杯,而非瓷杯。凌云白毫細嫩葉薄,八十來度的開水沖泡正合適,劉雯這點把控得很好。湯杯,置茶,沖泡,敬茶,最終劉雯用的是“下投法”。
董堂主拿起劉雯泡好的茶,先是聞了一下茶香,再小口啜品。
“欣蕊,你先來點評一下。”
董堂主看著周欣蕊,示意她先講講。周欣蕊知道無法推辭,只得應付地說:“流程正確,動作熟練,她倆展示都挺好的。”
“欣蕊你是跟我打馬虎眼,還是怕打擊她倆信心呢?”
董堂主知道周欣蕊在茶藝方面不及何倩自信,就想刺激一下周欣蕊,讓她多發表點意見,可周欣蕊并無想說的意思,董堂主只好自己繼續來做點評了。
“看了你倆剛才的茶藝展示,總體上都還可以,基礎扎實,說明你們學習和接觸茶藝也有些時日了,就是在一些細節上還需再注意。比如,張曉菲展示的工夫茶講究‘精細’,追求‘真美’,動作上卻略顯生硬和拘束,滾杯方向又不統一,倒茶順序也不當;而劉雯呢,沖泡凌云白毫缺了搖香和潤茶。另外,你倆在茶水比例和沖泡時間的把控上也不夠準確,張曉菲泡的鐵觀音茶味、香氣淡,劉雯泡的凌云白毫則偏苦澀。”
董堂主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當然,你們也不用擔心,我只是想了解下你們的一些情況而已,以后你們就跟著我們茶館的喻秋菊和梁蘭蘭實習吧,有問題多向她們請教,好好加油!”
“欣蕊,等下你就把她倆引進給秋菊和蘭蘭,讓她們各帶一個,實習期間由她們負責監管。”
面試結束后,董堂主想去辦公室寫周一例會的會議材料,就起身跟張曉菲和劉雯話別:“曉菲、劉雯,等下讓欣蕊先帶你們在茶館里四處看看熟悉下環境,然后再去跟著秋菊和蘭蘭做事,實習期間按事前和黃老師商定好的60元/天的補助給你倆,我還有事就不陪你們了。”
“欣蕊,你幫招呼一下她們。”說完董堂主便往辦公室走去。
恰好此時,茶館進來兩個年輕小伙,董堂主打量了一下他們,年齡應該只有二十多歲,看上去不像是店里的老顧客,于是迎上去問:“下午好!請問兩位是過來喝茶消費的嗎?”
其中一個小伙子說:“我叫雷寶亮,是過來找堂主的。”
“我就是堂主,不知道兩位找我有什么事呢?”
那個叫雷寶亮的看著董堂主,說:“堂主你好!我是在QQ群里跟你說有款茶葉想讓你幫看下的那個雷寶亮呀,還記得嗎?”
聽雷寶亮這么一說,董堂主才想起來是怎么一回事。兩天前,在一個茶友交流QQ群里,有個人發了兩張茶葉照片問群里的人那款茶葉怎么樣、值多少錢,董堂主就回應了一句“單憑圖片不能判定價值的,要審評過才懂”;于是雷寶亮才和董堂主聊起來,還說要拿著茶葉過來找董堂主幫忙審評,這樣董堂主留了茶館地址讓雷寶亮有空到茶館來。
董堂主在茶友群里極少聊天,未曾見過雷寶亮,沒想到他是個年輕小伙,既然人來了,董堂主只好親自接待他們。
雷寶亮隨董堂主在靠大廳旁的一個包間里坐下后,從包里拿出兩盒茶葉遞給董堂主。
董堂主接過茶葉,認真地端詳一翻。茶葉由一個黃色硬紙盒裝著,紙盒正面印有“XX活動組指定禮品茶”,側面則標有某茶葉公司出品及其地址電話,背面著印著一些關于普洱茶的介紹。盒里裝著的茶葉是一塊普洱小茶磚,大概100克重,干茶顏色為墨綠色,還能明顯的看到不少布滿白色茶毛的芽頭,單從外觀即能判定這是一款生茶。董堂主拿起茶磚,聞了聞,干茶香氣淡薄,還帶有稍許雜味。綜合上述,董堂主已基本能斷定這款定制茶品質不會很高,價值應該挺便宜,為了客觀及全面,董堂主還是決定進行開湯審評后,再跟雷寶亮表述自己的看法。
董堂主找來一套審評杯,在燒水等待之際,雷寶亮介紹說這是別人以茶抵債給他們的,有一大批,但他們自己不懂茶,不清楚茶葉價值,想出手變現又沒門路,所以才四處找人幫鑒定下。
盡管對這款禮品茶不抱多大期許,但董堂主還是認真細致的進行審評,外形內質,尤其是香氣、湯色、滋味、葉底,每個方面都不落下。審評完,董堂主又一一給雷寶亮他倆講解,還讓他們自己動手查看和品嘗。
董堂主才說:“這款茶是臺地茶,品質低下,不值什么錢。”
雷寶亮追著問:“那具體能賣多少錢呢?”
董堂主知道雷寶亮想要一個明確的數字,可這茶十塊錢都不值,他又不好意思明確的告訴雷寶亮:“說實在話,這樣的茶挺多就值二三十塊,你要是批發給茶莊的話會更低,當然啦,你們自己賣給一些不懂茶的可能還能賣得再高點。”
聽董堂主這么一說,雷寶亮才跟董堂主說實話:“不瞞你說,我之前也拿去另外幾家茶莊問過,他們跟你說的差不多,有茶莊的老板想收這些茶,但是給的價格太低了,我們沒賣。”
其實雷寶亮不說,董堂主也懂得他的小心思,俗話說“看穿不說穿”,也只好回道:“這個你們自己看著辦咯,不想低價處理,那你們就慢慢賣唄。”
雷寶亮過來已達到他的目的,亦知道董堂主不會收購他們的茶,就起身說:“堂主,謝謝你!我們還有事,要先走了。”
“好的,不客氣!你們有事就先走唄,我就不送咯。”
看著雷寶亮他倆離開的身影,董堂主從他倆的言行舉止能判斷得出他們文化水平不高,還有點高傲自負,雖然沒直接問,八九不離十他們應該是做放貸的。開門做生意,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見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