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4天的游覽,劉云總算是逛完了整個敦煌的景點,心里惦記著參加堂兄婚禮的劉云也就不在浪費時間,第五天一早就驅車前往自己的老家武山。
從敦煌到武山需要十幾個小時的時間,一路上越往東沙漠戈壁就越少,反而是一座座大山連綿不絕的出現。
從敦煌開車到蘭州之后劉云找了個酒店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才啟程繼續前往武山。
“喂?二伯?”蘭州離劉云的目的地隴西也就兩個小時多點,劉云到了隴西的文峰鎮了以后立馬給自己的二伯打了電話。
“小云呀,怎么樣,火車票定好了嗎?”一接到劉云的電話二伯就高興的問道。
“二伯,我現在都到隴西了!”劉云說到。
“隴西?你這孩子定了火車票也不知道給我和你二媽說一聲,到時候我們好去接你呀。”二伯口中略帶責備的說到。
“二伯,我沒坐火車,我自己開車來的,應為我想在敦煌那里轉轉。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老家,,所以才沒有給你們打電話。”劉云也感覺自己沒有考慮周到。
“哦,開車來到的,那你現在是直接開車回家呢?還是和你二媽他們一起逛一逛在回家呢?你二媽和老大就在隴西,準備著買一些結婚要用的東西。”
“哦,那正好,我就先給我二媽他們打電話了。晚上回去我們在好好的聊。”
“嗯,那我掛了。”
掛了二伯的電話后劉云又撥通了二媽的電話。
“喂?二媽?我,小云呀。”
“哦,小云呀?怎么定好火車票了?什么時候能到啊?我和你二伯去接你呀?”一接到劉云的電話,二媽帶著親切的一連串問題就鋪面而來。
“二媽,我現在就在隴西呢。我自己開車過來的,因為不知道具體什么時候能到所以沒有給你們打電話,不好意思啊。”劉云略帶歉意的說到。
“啊?你現在都到隴西了?在哪?”
“我剛到文峰商業銀行這里,你們呢?我聽二伯說你們在這買東西,你們現在在哪?”
“哦,我們離你在的地方不遠,你在那等著,哪也別去了,我們馬上過來找你。”
“哦,那行,我等你們過來。”
掛了電話,劉云把車停進了工商銀行門口的停車處,然后從車上走了下來。
這里明顯就要比哈市暖和許多了,哈市現在最低氣溫已經有零下二十多度了,而這里最冷也不過零下三四度。不過劉云記得上次來的時候這里的房子都沒有暖氣,取暖全靠炕,而且人進進出出都不關門,也沒有門簾子,整個屋子和外面一樣冷。劉云整個人坐在炕上全身都用被子包住,除了腦袋,全身上下其他什么地方也不敢露出來。
也不知道今年怎么樣。劉云知道二伯家今年蓋了新房子,希望新房子不會那么冷吧。
站在路邊劉云一邊來回運動暖和著身體一邊腦子里胡思亂想著。
“二媽,軍芳。”
沒過多久劉云就看到了二媽和堂妹劉軍芳的身影,在兩人中間還有一個男子,身材不高也就一米七零左右,人挺廋的,看上去顯得很精干。
“估計這就是我那素未謀面的堂哥了。”劉云一邊想著一邊向著二媽他們的方向迎來上去。
“二媽,軍芳”見了二媽劉云趕忙叫人。“這就是我堂哥是吧?”叫了二媽和軍芳之后劉云又看向自己的堂哥問道。
“嗯,這就是你堂哥,叫他老大也行,叫建國也行。”劉云的二媽向劉云介紹完老大,又向老大介紹劉云“這就是你三叔家的老大劉云,叫他小云就行。”
“建國哥。”劉云心想既然第一次見面那就叫的正式一點,以后熟悉了在隨便叫。
“小云”
二人簡單的握了下手就算是認識了。
“小云,你這么早來還沒吃飯呢吧?要不我們現在去吃飯?”二媽見兩人認識完了就問劉云。
“嗯,現在還真有點餓了。”劉云早上只在蘭州吃了一碗牛肉面。這一路開車到文峰,早上吃的那點東西早沒了,這會正好餓了。聽到二媽說去吃東西,劉云立馬答應了。
“對了,小云,你不是開車過來的嗎?你的車呢?”
“就在這呢,噥,那就是我的車。”劉云指著那輛豐田普拉多說到。
“這是你的車?”劉云的二媽到沒看出什么,只覺得這車看起來挺霸氣的。劉云的堂哥建國倒是一眼就看出來了。
“恩,最近剛買的。”劉云一臉平靜的說到。
“小云,你這是發財了呀!”堂哥建國對著劉云說到。
“呵呵,最近確實賺了點錢。”劉云臉帶笑容的說到。
“老大,怎么了,這車有什么特別的嗎?”劉云的二媽沒看出個名堂,連忙問建國。
“媽,這是豐田普拉多,最少40萬起。”建國一邊說著一邊走向那輛豐田普拉多,準備近距離好好看看。
劉云的二媽和堂妹一聽到這車最便宜都有40多萬,兩人也是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小云,你這車真這么貴呀?”還是劉云的二媽率先從驚訝中走了出來問道。
“恩,2018款3.5L自動VX后掛備胎,全車連牌子保險什么亂七八糟的都算下來一共60萬。”
“60萬?小云你哪來的那么多錢?”剛從驚訝中走出來的二媽就又進入了驚訝的狀態。
“哦,今年剛好掙了點錢,就買了這么一輛車。”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而如今的劉云總算是沒有錦衣夜行。
二伯一家雖然不算是大富大貴的一家,可也是標準的小康家庭,劉云的二伯是村支書,雖然今年退下來了,但是以前加上種地的收入一年也賺不少錢。老大建國在外面工地打工,雖然每年收入都起伏不定,但是每年十萬總是有的。至于老二前些年入贅了別人家當了上門女婿就不算在內了。二媽和堂妹軍芳每年也出去打工,不說多的兩人一年掙六七萬也是輕輕松松。這樣算下來去掉吃喝拉撒等必須的花銷,二伯一家一年最少收入20萬還只高不低。
而以前劉云家呢?一家人就靠著那50多畝棉花地。以前棉花價格好的時候一年也能掙個十幾二十萬,而這幾年棉花價格一降再降,如果不是國家每公斤棉花都要補貼兩到三塊錢,劉云一家每年反而要倒貼十幾萬。而就算是國家補貼了,可是現在隨著各種成本的上升,以及病蟲害的增加,劉云家一年辛辛苦苦也就賺個兩三萬塊錢,就這還是棉花產量很高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