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疆號-2
第2章
遠疆號是PEC第11平行宇宙地球申請建造的第二艘星艦,建造星艦的資源是011平行宇宙自己掏的,TRC中央軍艦隊的船塢只是幫忙建造申請的這艘星艦而已。
TRC中央軍艦隊和PEC艦隊是這兩支艦隊是互相獨立,PEC(
Parallel Earth Joint Committee)聯合委員會(理事會)只是TRC太空軍下屬的一個擁有獨立軍事性質的外交聯合部門,但TRC對PEC議會和這些來自不同宇宙的地球盟友采取聯邦制管理,一般TRC也不好管理這些,只要不想著造反或者有其他惡性事件,一般TRC是不會直接介入的。
至于這艘隸屬第11平行宇宙的“潛行者”級的11號艦為什么要取名“遠疆”號,而不是那些名人或者名艦的艦名,因為一般在TRC星艦登記審核時是不會過審的,為什么不過審一般只會發生兩種情況,1:重名,2:政治因素
撞名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你的這個人或者事物,其他平行宇宙就沒有嗎?你就這樣認為他們不會這樣取名嗎?不可能,關于星艦命名這件事在某個程度上看非常惡心,什么重名啊,搶注啊,之類極為常見,所以PEC管轄的這些所屬不同宇宙的星艦名字多多少少聽起來都會感覺有些奇怪。
就像現在這艘遠疆號,算是比較正常的了,“遠方疆域”嘛,多好的寓意啊。
至于第二因素,我就不多贅述了。
一架小艇從船塢的停機坪上,圍繞遠疆號飛了半圈,降落到遠疆號尾部的機庫中,在小艇飛過遠疆號是,眾人都能看到印在兩側躍遷區域船殼上的星艦編號,“TRC-PEC-011(所屬平行宇宙)-099(在PEC注冊的第99艘星艦)”下面一列是“SM-011(潛行者級11號艦) YUANJIANG”
以及編號前面PEC的軍標,PEC的軍標是在TRC的基礎上加多三個聯合國的地球圖案和TRC標志一起呈倒三角排列,這三個聯合國地球圖案之間的地方再加三個箭頭圍成一個循環,這就是PEC的軍標,遠疆號的船殼涂裝再由灰黑色色調風格,與刀鞘級那灰白色的涂裝有著非常鮮明的對比,涂裝風格的差異,估計是用來詮釋其不同的戰術通途的吧。
小艇降落入機庫,潛行者級特殊任務艦的機庫長度和寬度都只有50米,位置高度在1-2層甲板,給人的感覺就會有些狹窄壓抑,現在機庫基本是空的,所以給人的感覺明沒有那么大,艦橋的9個人走下小艇,踏入走廊,4層甲板的都是都是直通的,沒有拐彎而言,在尾部一眼就能望到頭,現在眾人在二層甲板,艦橋在一層,去他們此次的目的地,要么爬樓梯,要么做電梯,遠疆號的電梯只有一個,還非常的小,一次最多只能容納6個人。
見到艦橋組的人登艦,本次負責遠疆號建造的工程負責人提著一臺平板電腦走過來,“你好,我是本次負責遠疆號建造的工程隊隊長,”
“辛苦了”,即將接手遠疆號艦長職務的杰克斯謝道。
工程隊長低下頭查看有沒有別的問題出現,“嗯,我將全程負責對遠疆號試航的狀態進行記錄評分,只要確認遠疆號的航行狀態一切正常,就可以正式服役了。”。
“我先帶你們參觀一下吧。”工程隊隊長轉個身往樓梯走去,在前往第三層甲板生活區的路上,還有些工程隊的人抱著自己的平板電腦在檢測遠疆號一些子系統的狀態或者在調試一些設備。
工程隊隊長:“你們還記得你們在培訓時,潛行者級特殊任務艦的星艦手冊中是怎么描述本級艦的嗎?”
“潛行者級,艦長443米,寬430米,高35米,整體結構采用維斯基材料一體成型技術,4層甲板分為控制區,設備安置區,生活區和能源動力區,相比刀鞘級,潛行者級采用大量維度技術和空間技術,其中空間計算機就和兩條空間列陣就是一大特點,全艦能源來自6臺MK-3型ZPM零點驅動核心,這六臺MK-3型ZPM驅動核心安裝在一個類似轉輪手槍的轉輪結構中,以便緊急情況可以緊急彈出ZPM核心,考慮到要引擎和武器系統的兼顧問題,一臺質能轉換器和物質重組器與ZPM能源管路直連。。。”
“行了,不用說了,我相信你們都沒忘。”,工程隊隊隊長打住了杰克斯,不知不覺下到底層的動力區,工程隊隊長看向兩臺引擎之間那個安裝6臺ZPM核心的轉輪結構。
“好了,時間到了,讓我們帶它(遠疆號)出去轉轉吧。”,工程隊隊長的平板電腦探出一條信息,顯示全部人員已經登艦,他抬起頭看向杰克斯。
順著樓梯一路爬到第一層甲板,艦橋就在走廊最前面的位置,在艦橋檢測控制系統的一位工程隊人員檢查完最后一塊透明電路板,將它裝回它原本安裝的接口中,按下一樣的操作面板將隔離門關閉,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上匯報:“正常”
工程隊隊長帶著眾人進入艦橋,對著空無一人的艦橋說道:“伊森,向你今后共事的船員打個招呼。”
這位名叫“伊森”的人,是遠疆號的AI系統,但是他跟一般AI不同,他是一個將自己意識載入電腦的人體型AI,而不是傳統AI。
TRC和UNSS對于AI運用都有個共識,就是常規編程型AI并不會用于軍事層面,而是民用,人腦轉化的人體AI才是軍用的首選,而遠疆號的AI“伊森”就是如此。
一個以藍色為色調的歐羅巴人的虛擬模型被艦橋天花板頂部一塊帶有虛擬投影功能的屏幕投影到艦橋中央的位置,他以跨立的姿勢站在艦長位和副艦長位之間。
“上校,中校,大尉,中尉,少尉們,歡迎登上遠疆號。”,從伊森的外貌看,他其實也蠻年輕的。
“嗯,看起來這次聯合國挑選的人員還是很不錯。”,洪文德站在艦橋大門外看著AI使用的虛擬模型,暗自說道。
“好了,各位,準備測試吧,以后你們相處的時間多的是呢。”,工程隊隊長說完把頭轉向杰克斯。
“進入位置。”,杰克斯一聲令下,其他8人按照模擬操作時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操作臺。
劉楷的位置位于艦橋最前端,位于艦橋的中軸線上,艦橋9個位置除了艦長,副艦長,舵手的位置向前,其他6人的位置向著兩名艦長環繞排列。
工程隊隊長:“伊森,打開系統。”
原本空無一物的操作臺和艦橋前面主屏幕隨著伊森啟動系統,操作界面和一些信息界面彈出,
劉楷注意到自己位置上控制方向用的是類似戰斗機操縱桿的設計,而動力控制系統更想節流閥(油門桿),而且前面也多了一面屏幕,從上面的功能區,它除了用了控制引擎,還有空間列陣和量子列陣,一部分相關的調節系統,這些都是在模擬訓練時,模擬過得。
坐了那么久的模擬器,這種終于是實操了,總歸和訓練不一樣,模擬器中,沒有那種感覺。
劉楷的屁上一坐感覺就來了,只是操作臺上界面和其他的不大一樣,TRC星艦一直以來,舵手的操作系統用的是戰斗機的,特別是5代機綜合航電框架,例如F-35,J20和FC-31,它們的航電系統就是這些星艦舵手操作的首選,劉楷這邊用的是J20的模擬操作系統,使用戰斗機作為星艦航行系統的模擬操作系統,不單單是星艦在太空駕駛起來飛機一樣,還有就是讓駕駛員更快的上手。
劉楷在先前在培訓時就聽教官說過,每個平行宇宙時間都不一樣,所以所屬的星艦系統多多少少也是,一般一艘星艦的舵手都有3種戰斗機的操作系統隨時替換,這些系統的替換都是隨著舵手換班進行的,一艘星艦的舵手一般都有5名以上,遠疆號也不例外。
一般潛行者級會攜帶兩架JF-113作為戰斗配置,雖然機庫能塞最多4架,但是3架會延長艦載機著艦時間,4架只能起飛不能降落,所以5名舵手(飛行員)是最合適的配置。
這些舵手,除了在艦橋掌舵的時間外,就是艦載機飛行員,艦載機飛行員和舵手的訓練科目幾乎都是一樣的,只是劉楷是舵手組的組長。
一切就緒,劉楷打開了引擎能源輸入的閥門開關,工程隊隊長宣布第一項測試,先從混合動力驅動半道改為等離子驅動,常規引擎動力從前進1慢慢提升至前進4,超速檔就算了,這個檔位是犧牲引擎壽命達到更高速度的模式,一般一次使用超負荷運行超過半個小時,整個引擎組都要更換,而遠疆號有兩組這種引擎組,只要前進4引擎還沒有什么意外情況,短暫的超速檔應該也沒問題了。
劉楷原本是干飛行員的,夜航打開航行燈是常規操作,現在是太空,外面的環境也會刺激劉楷本能的去打開星艦的航行燈。
懸浮在船塢中的遠疆號外殼上的各種燈光在一瞬間全部亮起,劉楷慢慢的推動油門桿到前進1,遠疆號引擎加速器開始加速反物質和暗物質的對撞,在引擎內產生大量能量在力場技術對方向的限制下,向噴口沖去,其反向力用于推進。
遠疆號駛出船塢,工程隊隊長對著遠疆號的導航系統上傳本次試航的航線,測試航線在艦橋主屏上一不斷向前延伸的綠色方框標示航線。
“好,引擎看來沒問題,慢慢從前進1加速到前進4。”這不單單是測試引擎,還有船體力場系統,最最主要的是看力場緩沖器(慣性阻尼系統),要是這東西出問題,遠疆號在進行高過載機動時它的船員全部會被壓扁。
遠疆號的引擎輸出從前進1加速到前進4時,艦橋內所有人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向月球靠近,工程隊隊長沒有感覺到有任何重力變化,便說道“轉入等離子推進模式。”
劉楷根據訓練在模擬器上無數次的操作步驟,把操作臺油門桿前的引擎調節去的界面設置成全息投影狀態,在上面點下等離子推進模式,引擎推進模式的修改,劉楷能明顯的感覺到等離子推進模式相比混合推進模式,速度明顯在減慢,他能感覺到引擎的推力沒有剛剛那么強。
等離子模式也沒問題,工程隊隊長再次發話,啟動空間列陣,利用它進行機動,空間列陣,是一種可以控制空間規律的一種設備,可用來進行航行機動,防御等功能,但就是不能拿來攻擊,空間列陣有個缺陷,就是要么只能進行定向照射,要么全向覆蓋存在范圍局限問題。
所以遠疆號上空間列陣要么用來航行,要么用來防御,此空間規律裝備的局限在現在同樣來自已經平行宇宙的UNSS艦隊開發出空間環才解決這個問題,只是UNSS對于現在,他們的宇宙已經毀了。
直到讓劉楷測試機動能力時候,空間列陣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極高速下進行銳角轉向,單靠空間列陣的對空間的修改進行此類航行的都不在話下,最后測試的是急停,在超高速下將速度瞬間將至為0,這個使用空間列陣將周圍空間規律修改,使周圍空間的能量損耗加劇效應作用在星艦本身的慣性上,劉楷則把空間列陣的對外面空間的能量損耗調至最高,星艦急停時慣性在那一小段距離內損耗殆盡,換句話說就是空間列陣將那一大段常規減速距離縮到了極短的距離之內。
而防御模式下,這種能量損耗區中央會出現一種真空區域,讓內部飛船不會遭受到能量損耗的影響,而武器系統,綜合發射矩陣內部帶有一個遠程照射的小型空間列陣,除了用于避免受到防御系統的影響,還有用于跨維攻擊等,而對方射擊時的武器只要空間頻率對的上,這種防御機制將完全無效。而其武器系統,綜合發射了列陣有自己的空間照射列陣,磁軌炮,軸炮,魚-雷共用兩臺高頻脈沖炮的空間列陣照射系統來保證武器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因為照射距離太短,一般不用于跨維攻擊。
最后通過測試的遠疆號回到船塢區,工程隊隊長臨行前,與杰克斯交接了測試結果和評分,“各位,你們已經正式入役PEC艦隊,記住,當你們穿上這身PEC船員制服的時候,你們已經沒有任何國籍之分,你們是一個整體,代表你們所屬的宇宙,所以我并不希望你們出現因為某些事而自相殘殺,請牢記我這句話。”
最后,工程隊隊長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離開前,向艦橋內的全部人以軍禮相送后說道,“伊森,幫我個忙。”
伊森:“是。”
在工程隊隊長傳送回船塢的時候,艦橋里9個人其楞楞的看著他剛剛站的位置,敬禮了9秒,片刻,副艦長洪文德讓全部人回到自己的位置,現在遠疆號已經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現在將它開回家是第一要務。
“各位,我們現在把它開回家吧。”,杰克斯走到艦橋前方,盯著屏幕中的星空看了一會,慢慢轉過身,說道。
-----
第11平行宇宙,2018年,地球外圍。
一個半徑1公里的蟲洞在距離地球15000公里遠的一個地方展開,遠疆號從蟲洞之中穿了出來,朝著地球慢慢飛去,遠疆號在完成空間跳躍后,杰克斯就呼叫地球。
“這里是遠疆號,我們是第二批培訓船員,我們回來了,地球是否收到?完畢。”
“這里是聯合國PEC分部,歡迎你們回來,請與神州空間站對接停靠,完畢。”
杰克斯:“遠疆收到。”
“神州空間站,這么快就完成了星艦對接改裝了?”,國際空間站安裝的星艦對接區,各國宣稱它是一個倉庫,而神州空間站在接受同樣改裝的時候,也用了同樣的理由,不過多加了一個,就是將來可能會試著神州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之間進行對接。
遠疆號從已經經過改裝的神州空間站上方低速飛過,船尾機庫對準空間站連接區時關閉引擎,使用空間列陣慢慢后退靠近到預定位置,神州空間站伸出一條通道進入機庫,遠疆號的空間列陣再將空間站與自己固定。
介時遠疆號和空間站接泊完成,空間站的負責人從通道來到遠疆號機庫內部,杰克斯帶著艦橋一行人來到機庫進行例行的簡報。
遠疆號船員的簡報在空間站上完成,再由空間站傳回地球,因為遠疆號即將執行他的第一次任務,幾天前疆域號執行距離地球1400光年外執行一次外星遺跡科考(刨墳)任務,探測到120光年外一顆脈沖星所在星系釋放的異常電磁輻射信號,它的輻射在3個小時里有很大變化,該脈沖星的輻射在3個小時中,它的輻射波動一直在重復保持在“長短長”的頻率,疑似SOS信號,地球方面想知道那里究竟發生了什么?但奈何地球那時只有疆域號,要是發生了什么?地球可不想白白損失唯一的一艘星艦。
雖說每個平行宇宙的加盟者的星艦都歸PEC委員會聯合議會管理,但是這些星艦的大部分管轄權都在各加盟宇宙地球手里,只有發生戰爭PEC才會緊急征召他們,一般情況下,這些平行宇宙出資委托TRC船塢建造的星艦還是會聽從他們所屬宇宙的調遣。
行動前是提前要和PEC委員會通報一下,只要不是什么非法行動,都是會通過的,所以申請文件報告要寫是非常清楚,什么原因,動機,目的,然后最后就是在行動完成后的任務報告,總結。
這次遠疆的第一次任務就是地球以“科考”的名義申請,同時和疆域號的行動總結一起提交。
遠疆號的任務請求和疆域號任務報告一起通過TRC設在南極的蟲洞星門提交到PEC委員會審核,請求發出的十分鐘后,PEC議會通過了任務請求,就在遠疆號回家不到半個小時,它的第一個任務就來了。
之所以地球會派遠疆號去,是先前就聽說潛行者級的性能設計是用來執行特殊任務的戰術艦,想看看遠疆號配不配得上它所屬那一級星艦的名字,二是疆域號和遠疆號的技術差距,疆域號屬于刀鞘級,是TRC1代星艦,與二代潛行者級的技術差距光是空間技術和維度維度技術就差了不止9條街,派遠疆號過去合情合理。
劉楷利用短暫的休息時間,一個人在分配居住的艙室中放置自己的行李。
遠疆號內部的廣播響起了訓練時一摸一樣的警報聲,這是在要求全部船員進入自己的位置。
劉楷一路狂奔著從第3層甲板來到1層,進入艦橋,“艦長,有任務了嗎?”
杰克斯在自己操作臺上瀏覽任務航線圖和星圖,隨后看向劉楷:“對,中尉,準備開船吧,讓我們看看它的實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