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魚……
山坑小魚嗎?蘇木帶著幾分驚疑,打開文章。
關于冷水溪魚的規模養殖技術初探——
作者:第一百零一次養殖。
光唇魚篇。
光唇魚俗稱淡水石斑魚,生活在山澗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急流環境中,是一種雜食性的小型溪流性經濟魚類。
2011年筆者請客吃飯,在客戶推薦下去了一家野生魚餐館。
然后被光唇魚299元一市斤的價格驚嚇到了,甚至產生了是不是被客戶坑了的念頭,差點沒報警。
后來經過了解,這種俗稱為淡水石斑的山溪魚確實價格極高。
2011年塘頭價平均在60塊一斤。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光唇魚作為溪流性魚類,對水質要求極高,隨著近些年環境污染等,野生光唇魚越來越稀少。
二是人工養殖周期長,且養殖難度極大。且養殖技術水平普遍低下,缺乏經驗和方法,養殖的成活率并不理想。
三是光唇魚的人工繁殖還處于研究中,許多養殖戶連苗種都很難收購得到。
筆者本身就是搞養殖的。
正好手頭沒有項目,多方探究后,動了養殖的心思。此時,光唇魚的養殖戶多集中在浙和贛兩省。
于是,筆者便在浙省承包了三畝池塘。
試驗池塘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池塘水深一米二到一米八之間,配備2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2臺,其中一臺備用。
隨后以0.8元一尾的單價采購到魚種5.5萬尾(平均規格為2.8克/尾)。
2011年3月,晴。
投放魚種。
飼料投喂依照四定原則。
根據光唇魚的攝食習性,每日投喂蛋白質含量40%的膨化料2次,投喂量約為魚體總重量的2%~4%,根據天氣、水溫及魚種攝食狀況靈活掌握。
每日巡查魚塘三次,檢查魚體攝食和活動狀況,同時確保池塘溶氧充。
養殖期至第27天。
這一天超過5萬尾魚種翻了白。
病魚體色暗淡,體表局部紅腫兼有部分潰瘍,魚體總量死亡率達到90%以上。死亡時間在凌晨4點到中午12點之間,死亡速度極快。
懷疑細菌性疾病。
筆者深刻檢討一番,自己沒有重視水質是關鍵。
其后,筆者開始四處請教有經驗者,并死皮賴臉蹲守在養殖戶魚塘偷學。其中育苗相關的難題筆者也研究了一下,在多方奔波后跟一位研究水產養殖的大學教授搭上線,但對方開出的技術轉讓費要價20萬,遂放棄。
三個月后,2011年7月。
筆者再戰。
秉著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來的原則,依然是上一張魚塘。
七月一整個月的時間,筆者將池塘進行了暴曬至龜裂,然后用生石灰溶解后全魚塘潑灑,全方位消毒。
8月中旬放入光唇魚苗,規格約3厘米,都是精挑細選的健康魚苗。
共計3萬尾。
魚苗放養前用3%~5%的食鹽水浸泡魚體10~15分鐘,進行魚苗消毒。有了第一次養殖的失敗,第二次養殖就有經驗多了。
第一個月平穩度過。
第二個月,考慮到光唇魚在25°~28°時攝食量會增大且生長旺盛,且夏天氣溫較高,所以改變了投喂規則,從限定的2次升為3次,投喂量為總魚體重量的4%~6%,根據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每日定期三次記錄魚苗攝食、活動及生長健康情況。
同時定期潑灑二氧化氯消毒。
經過12個月養殖,筆者于2012年7月捕撈,共獲得商品魚800千克。
統計如下:放養尾數3萬尾,養殖周期一年,總產量800千克。平均規格50克每尾,成活率53%。
商品魚當時售價130元每千克,總產值為104000元。
扣除苗種費24000元,飼料費12000元,電費和其他費用4000元,在忽略掉人工成本的計算后,每畝凈利潤為21000元。
最后小結——
光唇魚終歸是溪流性魚,靜水池塘養殖存活率太低,泥地池塘養殖不適合推廣。規模養殖效益巨大,或可以模擬溪流流水養殖。
期待下一次試驗。
……
文章到此結束。
蘇木意猶未盡地翻了翻其他文章,并沒有找到第二篇有關光唇魚的,不知道是他忘了寫還是沒有繼續試驗。
初初一看,總篇文章似乎是一個失敗的試驗。
但其畝產利潤……
蘇木驚呆了,要知道現在2017年四大家魚行情低迷,魚塘養殖戶幾乎是個個頭頂黑暗。
行情低迷到什么程度?
無數養殖戶苦著臉吐槽,畝產不虧損就謝天謝地。養殖戶的見面問候也變成了,今年養殖水產虧了多少?
“真有這么賺錢?”
蘇木驚喜之外也有些半信半疑。
光唇魚他沒聽過,但要說淡水石斑魚,那不就是溪石斑么。
村子周邊大大小小山澗無數,溪石斑這種山坑小魚就跟過江之鯽一樣密密麻麻,小時候抓了沒吃完還用來喂水鴨子的。
雖然近些年隨著農藥污染等原因,山坑魚少了許多,但絕對算不上稀有。
至于價格,偶爾撈到鎮子里賣,確實能賣到30一斤的高價,但要說養殖批發的塘頭價都有五六十塊錢,蘇木就不得不懷疑了。
但如果價格是真實的……
那簡直是為村子量身定做的項目。
至于養殖難度大?
就看村子周邊溪流里那些撒了歡滿地跑的溪石斑群,蘇木實在無法認同養殖難度極大這個概念。
真不真實,搜一下不就知道了。
蘇木心念一動,打開瀏覽器搜索有關淡水石斑的資料。
仿佛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2017年,溪石斑的塘頭價維持在40塊到80塊之間。各地差價有些不同,養殖戶幾乎集中在浙和贛兩省。
由于溪石斑養殖要求過于嚴格,人工繁殖沒有普及而魚苗無法求購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養殖戶稀少。
同時,因為新鮮商品魚運送困難,養殖戶都集中在區域性,所以大部分市場處于空白狀態。
許多距離養殖區域過遠的高檔酒店,存在無法求購和大價值運送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