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抵達
2017年八月十二星期五晴
有人說,每一條進藏路都是一條神圣之路;有人說,每一次進藏都是一條問心求道之路;有人說,每一個踏上進藏之路的人都是英雄。
但從未聽見有人說過,每一次進藏,都需要一個理由。
……
林芝距離拉薩400公里,一天兩天都可抵達,目標就在前方,卻是恍惚如夢看不真切。出發前最壞打算便是中途受傷不得已返回,如今只剩最后一段旅途。夙愿就可達成。心中期許居然并不強烈。
平靜上路,便是唯一。
許是前些日子修養有度,腿腳傷勢已然遏制。并不似之前那樣疼痛難忍,想來昨日前日大腿腫痛該是因為身體恢復所致。
好在天氣晴朗,也算是天公作美。
今日距離頗遠,自然需要早些搭車,離開林芝便一路停停歇歇,內心自然充滿希冀,這一路走來,若能有一完美句號自然樂見其成。
總有一種感覺,越是靠近拉薩,越是方便搭車。尤其當地藏民,若是車上尚有空位,多數會載你一程。
大叔前往工布江達,并不很是健談。然而依然與我多有交流。似有些好奇如我這般跨越山水而來徒搭者。或者更為好奇便是為何我等沒有信仰還要遠道而來。
不過,這話終究是沒有問的。
大叔家住林芝,家中有一女兒,剛上小學三年級。妻子與女兒生活在林芝,祖籍拉薩。期間談及學校教育,方才了解到,與藏地學生而言,藏語嫣然只是一門課程,而非母語。且學校中藏語課程成績極差,甚至女兒回家基本藏語交流都已不能。
換言之,他們正在緩慢失去一種‘烙印’。
我不知是該安慰或是得意,或者是一種鄭重的道歉。似乎哪一種都覺不妥。
大哥說,拉薩那邊·孩子藏語成績都普遍很好,出了拉薩其他地區藏語都是很差。這是否算是一個好消息。
我想不是。
若干年后,是否有人會像記得二戰期間歐洲普及德語一樣此地曾盛行漢語。又或者,誰能夠為逝去文化道一聲遺憾。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能者上位,求存必然要有代價。
本質與發展之間終究難得有一種平衡,就如同夢想與現實。
我看見黑夜之中多少青年人的無聲吶喊,聽見多少夢想淚滴滴落聲音,也聽得見他們轉身離開時決然的腳步。但我不會去阻止。也沒有能力去阻止,這是自己的選擇。這是歷史的選擇。
有人說夢想是一種罌粟,會讓人上癮頹廢;有人說夢想是一種信仰,會讓人充滿動力;有人說——夢想是一種奢望,遠遠觀望而不能接近。
或許都對,或許都不對。
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還有力氣說出這句話并且讓別人看到讓別人愿意為你書寫。
可書寫了,為你代言了,又有什么作用呢?你還是會日復一日重復著平常工作,算計著柴米油鹽妻子子女姨夫姨母雙親乃至親戚用度。夢想依舊那般遙遠,被你放在書柜最上層,包裹上最好一層紙泊裝在最華美錦盒之中束之高閣。
是以,它常常享受著最華貴贊譽也飽嘗風塵。
直到最終有一天,你會忘記,你會不再提起,然后無數灰塵洋洋灑灑至擋住你全部視線,直到你徹底忘記書柜頂部還有這樣一件尊貴錦盒。
有一天或許你要送一份貴重禮品為你領導大婚,為你親戚晚輩祝賀,祝賀他考上大學有機會實現他自己夢想;又或者回家探望父母,想要一份體面裝束時。會猛然記起,曾有那樣一份最為華麗的錦盒。
在搜尋數度之后,終于得到。然而面對曾慎重放在里面的物什,我們又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是一聲嘆息將之原封不動放回書柜?
是沉思一夜默默留下兩行清淚?
是將之取去葬在院子中梧桐樹下?
又或者是,根本不識,將其棄之一旁,混雜著日常果皮,瓜子皮一起清除?然后帶著錦盒與禮物興高采烈而去?
我向來不愿與人談及夢想,因夢想從來不是用來談論或者被問及。夢想,便是努力去實現就好。或者即便不能實現,至少尚在路上。便是尊崇。
……
沒走多遠,遇見另一徒搭者,聽口音便知是廣東人。很是禮貌客氣,上車便給師傅一支香煙。侃侃而談涉及多處風俗地理。便是這一些當地景觀,也是讓我大開眼界。
大叔說:林芝至工布江達乃是中國唯一一條不收費高速公路,頗有些自嘲味道。
離開工布江達,便于驢友一起搭車前往拉薩。前方尚有約兩百公里多些路程,我提議多走一段在搭車前往,不料朋友卻是否定。也便與之一起在路邊等車。
好在我們兩人運氣并不是很差。只一小會兒便有車輛停靠路邊,原是祖籍四川年輕人自駕旅游。其中兩人夫妻,一人是女士姐姐。
打開車門剎那,我是不愿上車的。蓋因車上東西委實太多。
徒搭裝備頗多,需要裝載后備箱中,箱門打開剎那里面抱枕物什滾落一地,倒是讓我頗多尷尬。放眼看去盡是棉衣睡袋,枕頭衣物還有行李箱之流。著實讓我震撼。
車輛后座只有一人,卻是塞滿吃食飲料。我們兩人幾無位置。
我尷尬笑道:要不你先走,我在后面再等一會兒?
驢友急回:走罷走罷,坐得下的。
車主大哥也是賠笑附和。倒是我顯得小人很多。也便不再去‘堅持’了。此舉當是此行另一敗筆無疑。
一路自然多有些談資可說,自駕游者多是沿路而來,攻略行程沒有騎行徒搭者繁雜。也是我們優勢之一。拉薩周邊沿路風景都有些怎樣風情。都有些怎樣風俗。自是引得驚嘆連連。
抵達拉薩已是下午七點半多些,遠方夕陽正紅,若是放在成都,該是下午五點多些光景。好在已經來過一次。并未有多少驚奇。
青旅名為一念之間,同行大哥一口地道粵語倒是讓的士大哥一臉茫然,索性便由我代勞,無奈師傅不知有此去處,只得先去扎基東路。
一路所見與三年前大為不同,大型酒樓,KTV唱吧酒吧,美食城,影城超市隨處可見,嫣然一處時代前端模型。倒是讓我大為感慨。
老板是一年輕人,三十三歲上下,與妻子在拉薩已有十數念頭。經營青旅也是悠然自得。倒是讓我羨慕不已。
晚餐之前,打電話與朋友報喜——我已抵達拉薩。
如我所想便是祝福,便是囑托,便是感慨佩服。我笑回:若你愿意,你也可以。
他大笑:等你帶我再去。
我說:會的,
這會是一個玩笑,或者約定,也許我們都不知道。
他問我:待幾天?是否下一站要去揚州,是否再考慮一番返回成都。
我回:非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