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不是一種病,但它可以被治愈”,梁泉說。
這是他自己對自己說的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他對全世界說的一句話。
“治愈”,就是他給自己的這種超自然能力起的名字。
從那天開始,梁泉便開始用他的“治愈”能力去拯救別人的一份份不快樂,但梁泉并沒有去拯救所有的不快樂。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是梁泉在一定程度上認同的一句話,所以有些不快樂梁泉覺得它就該存在,他或她就該不快樂,不快樂才是對的。
而有些不快樂則是可有可無的,或者說它越早消失越好,而這種不快樂也正是梁泉愿意去“治愈”的不快樂。
梁泉是個做事嚴謹,有規有矩的人,他在他的筆記本電腦的硬盤深處建立了一個文檔,每一次“治愈”不快樂的事件,梁泉都會以序號形式記錄下來,有些很深刻的事情,梁泉還會詳細的記載在文檔中。
2054,時至今日,兩年的時間里梁泉已經“治愈”了2054份不快樂,這其中有他朝夕相處的同學,也有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梁泉不知道這他這么做是不是在幫助別人,但從助人為樂這方面來說,他可能算不上是在幫助別人,因為他并沒有從中獲得半分快樂。
每“治愈”一份不快樂,梁泉似乎都變得更不快樂了一點,或者說他沒有以前那么快樂了。當然這也是梁泉有時候自己無聊想想的而已,而他大多數時候把這種沒有以前快樂的原因歸結為成長的必然結果。
“滴——”,梁泉關閉了電源,面已經煮好了,梁泉一手拿著火腿腸,一手拿著筷子,開始狼吞虎咽起來。
其實也并沒有多餓,只是梁泉習慣的吃飯速度就是如此,為此梁泉的母親可是沒少嘮叨他,而此時母親也不在身邊,梁泉也不顧不上什么對胃口好不好了,吃著舒服了再說。
一份面沒多少東西,梁泉快速吃完,也是將餐具和小鍋清洗完畢,準備上網打會游戲。
也是,就這種情況下,要么打打游戲,要么追追劇,看看番。反正學習是不可能的,書都被梁泉放在學校了,一本也沒帶出來。他也知道帶出來了也是白帶,索性就讓書在宿舍里好好休息了,也省著跟自己白走一趟。
“噔噔”,還沒等梁泉登錄游戲客戶端,微信提示音再度響起,梁泉打開手機一看,又是新朋友申請,而且這個人就是剛剛申請過的那個人,只不過這次驗證消息換了一換。
“2018級英語1班趙小翼”。
梁泉又仔細地看了一下這人的微信名稱。
“zzZhAoXiAoYi”,還真是名字的全拼,不過這年頭竟然有人把微信名稱起的像微信號一樣的,梁泉不禁在心里吐槽了一下。
沒有多想,梁泉通過這條好友申請,至于之前那條有些戳中梁泉內心的驗證消息已經被梁泉忘卻了,其他他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什么剛剛心里會有些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