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十,縣衙貼出公告。四月十二,順天府府試開考。
參加府試,需要縣衙給學童開具的考票,也就是準考證!當屆考過縣試的考生,可以直接領取。
而往屆生們,需要參加縣衙主持的提考。每年只取四五成的學童。
因為縣試的錄取門檻比較低,順天府七個縣五個散州,今年通過的學童總數,是秀才錄取名額的五倍往上。
而大晉朝科舉取士百年。已經貯備了足夠多的秀才后備,即過了府試的童生。
所以到如今,府試每年新錄取的童生,只會是擬招收秀才名額的一倍左右。
一頭寬進,一頭嚴出。如此,便造成了大量府試中的往屆考生,經常要占到參考人數的八九成。
這便是所謂“小三關”中,最難考的府試!
……
宛平縣衙禮房,賈環遞交了自己報名府試的保結。此次又花了四十兩銀子。由賈代儒找了另一位縣學廩生,兩個人聯名具結。
剛揣好自己的考票。一個書吏領著王知縣的小廝進來,說大老爺有請賈府的三爺。
賈環想到,王知縣應該提前交代過禮房。若自己前來報名,便派人通知他。
跟著小廝直入后衙書房。賈環拱手見禮之后,被賜座看茶。明顯感覺到了,自己待遇上的提升。
王知縣想著,既然已經點了他案首。說話便可以直接一些。
將一摞稿紙遞過書案,和顏悅色地說道:“你過府試,應該沒有問題。府尊與我乃是同鄉,不會駁我的面子!不過學業之上,總該精益求精!
這些是府尊歷任州縣官時,錄取過的縣試,府試文章。也有一時興起,他自己作的數篇時文。你拿回去,好好揣摩!”
八股文畢竟是主觀考題。若能提前熟悉主考官的傾向喜好,了解他著重的評判標準,其中優勢不言而喻!
當然,自己的水平,不一定能總結得出來。可以一股腦兒,把這些都交給張先生,讓他逐句批注。
王知縣這么做,也不光是順水人情。雖然自己必過府試。但在形式上,最好漂漂亮亮的,大家才面上有光!
賈環感動道:“謝過大老爺提攜!”
這時,門口小廝稟報:“大老爺,戶房書吏說,南城巡城御史拜見!”
“戶房書吏…?”
小廝打了自己一嘴巴,趕緊解釋道:“賈大人剛才到戶房,交接本年的雇傭差役事項!”
王知縣從未與這賈御史打過交道。便微皺眉頭,思索起他的來意。
五城兵馬司每年需要大量的差役。
名義上叫伙兵,其實不光干挑水做飯,或者抬轎的活計。還要作為臨時工性質的狗腿子,協助維持治安巡邏。
國朝初期,縣衙直接在治下,征發徭役,然后送去兵馬司。
后來以銀代役,也是縣衙從征收的均徭銀,分出一定比例來雇傭人手。
因為秋稅征收,期限在二月底完成。每年三月份,兵馬司吏目便會來縣衙禮房,確認雇傭的人數。
王縣令想不通,這次為什么賈御史會代替吏目,親自來縣衙交接!
這均徭銀屬于雜派,不像正稅丁賦一樣。每年并不是定額征收,有一定可以操作的空間。
宛平縣衙每年收上來的銀子,雇傭差役肯定用不完。剩下的錢,兄弟單位都有定例,包括兵馬司。
王知縣苦惱地想到,莫非這賈雨村嫌棄定例銀分的少了?
據說當年,他就是破壞定例,引發了眾怒。被人聯名參奏之后,才丟官去職的。
這破落戶就是上不得臺面!難道他自忖攀附上賈家,便又肆無忌憚了?!
之前也不是沒遇上過這種事情,只能找各種借口推脫了!
正發愁著,見賈環起身告辭道:“縣尊若有公務,學生這便告辭了!”
王知縣思路猛然開竅,這賈雨村可是認作了賈政的宗侄啊!在他三世兄面前,總不好意思哭窮吧!
連忙擺手示意賈環坐下,溫言和煦道:“本官并無公事!賈御史應該是順路來打個招呼。你們乃是同宗,不用回避!”
說完便吩咐小廝,請人進來。
賈環來不及想通王知縣的反常舉動。見賈雨村走進門內,只好拱手見禮:“世兄!”
“哦!想不到三爺也在這里!”
賈雨村心里詫異。但是轉念一想,他來縣衙,正是為了賈家奔走。
便也不在意,與縣尊見禮之后,若無其事地坐下喝茶。
等了一會兒,見王知縣一直不開口說話,也不問他為什么拜見。
賈御史咳嗽一聲,語氣為難道:“本署去年接到朝廷公文。往后該管地區街道坍塌或者溝渠淤塞,兵馬司需負責修理疏通。
不是本官多事。如今,兵馬司職責多了一項。雇傭差役若還按舊例,恐怕人手不足啊!希望縣尊體諒!”
王知縣手指輕敲桌面,面漏苦澀道:“賈御史需要體諒縣衙么!去年秋季少雨,田畝產出不豐。田賦丁稅征收不到九成。民生艱難啊,本官實在不忍逼迫太過。要多雇傭差役,縣衙確實沒錢…”
見他一副憂慮蒼生的嘴臉,賈雨村心里暗罵。
正稅每年上繳戶部,本來按例就只收八九成。如此,在任主官的考核,在錢糧一項上,就能獲得優異!
朝廷這樣規定,是為了避免留下重稅搜刮于民的罵名!
而雜派是縣衙自己留用的。什么時候不是足額征收?百姓可以拖欠正稅,這雜派火耗卻必須交足!
縣衙不過是不想多掏銀子罷了。
好在,賈御史這回,也不是來討錢的。搖著頭,感同身受道:“本官也曾做過親民官,如何不知其中艱辛!縣尊體恤民情,便不枉這“父母官”三個字!
但是,我有句不該說的話。事有例外,王大人畢竟為天子守牧一方。若有刁民故意拖欠稅銀,也不易枉縱!”
“刁民!?”
王知縣不虧官場老人,準確的抓住了談話中,“但是”之后的關鍵詞“刁民!”。
賈雨村點點頭,語氣欣賞道:“正是刁民!縣尊治下,外城白紙坊內,有一個混號石呆子的。今年輪為甲首,所在一甲正該應役,本該協助朝廷收稅。
他卻欺上瞞下,貪污稅款。自己買了十二把古扇子!視國法如無物耶!”
大晉朝基層組織為里甲制度。一百一十戶一里。其中固定十戶,輪流當里長。現如今,一般被鄉紳大戶霸占里長職位。
每十戶編成一甲,十甲編成一里。甲中每戶輪流著擔任甲首。
甲首協助催收錢糧。若甲內有人拖欠,官府和里長只會找甲首負責。
十年一輪甲首,十年一催命!
而國朝初期征發徭役,每年只由里長帶領其中一個甲應役。十個甲輪流應役。
所以如今,一甲輪到應役年,才需要交均徭銀。
這石呆子如果今年當甲首,而且輪到應役年。不死也得扒層皮!
王知縣聽到這里,當然明白賈御史的意思。語氣矜持道:“本官會派人詳查!若果真如此,絕不輕饒。那扇子亦屬于臟物。到時自然充官發賣!”
是否甲首或者應役不用詳查。這都是縣衙說了算!如今秋稅期限已過。石呆子既然沒上繳稅款,就一定是貪污了!
王知縣的詳查意思是,若這石呆子沒什么背景后臺,就順便送賈御史一個人情,辦了這件小事!
賈雨村聽他說“充官發賣”。便知道他明白了,自己想要扇子。
但又怕縣衙坐地起價,笑著說道:“此事絕對屬實!我聽說榮國府的大老爺喜歡古扇。等那石呆子的臟物發賣,還請縣尊派人去榮府通知一聲!”
“好說…好說…”
王知縣尷尬回應道,心中卻暗罵晦氣!若是賈赦要的東西,自己就賺不了多少錢了!
賈御史見事情辦妥,便告辭出門。急著去找榮府大老爺,表現功勞!
兩個人三言兩語后,那石呆子就注定要家破人亡!
兩年來,賈環雖然漲了不少見識,還是免不了感慨一番: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