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過了,我考過了。”接到天津一所中等衛生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張榮興奮的找到了吳樂大聲說道。
張榮聽從自己一個堂舅的建議中專報考的是天津一家中等衛生學院的中醫專業。張榮的這個堂舅是黃橋鎮一個村里的赤腳醫生,本身非常喜歡中醫,也經常鉆研中醫,屬于張榮母親家族里面一個頗為威信的長輩。
當張榮的母親帶著張榮回到娘家請教對方的時候,對方建議張榮報考天津的這家中等衛生學院,因為天津的這家中等衛生學院有中醫專業,雖然僅僅是中專學歷,畢業后卻可以參加一些地方的醫生考試,取得中醫從業資格。
相比較張榮的興奮,吳冰、吳元、吳江和幺叔吳明方等人則有些沮喪,因為他們幾個都落榜了,本來從小學到中學,這幾個人的學習成績一直也都不如吳樂和張榮二人,吳樂是因為父親受傷,耽誤了學習的時間,再加上報考的是高中,成績和錄取通知書都還沒有下來,而張榮等人因為報考的是中專,成績也都統一下來,唯有張榮考出了一番好成績,并順利被天津中等衛生學院錄取。
當張榮拿到天津中等衛生學院錄取通知后的第三天,吳樂和張通兩個人的錄取通知書也下來了,兩個雖然考試的成績并不是如何的出色,但是也都順利的考上了高中,吳樂被縣城的第三中學錄取,張通則被縣城的第二中學錄取,兩個人因為考試成績并不如何出色,所以都被縣城第一重點中學淘汰,不過兩個人的成績也都過了中考的錄取線,分別超過了二三十分,順利進入第二、第三中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寶豐鎮中學初三年級里有一半的同學中考的志愿報考的也都是縣城里的高級中學,最終在這一半的同學里也僅有二分之一的同學順利考入了縣城里的高中,還有同學報考的是中專,最終像張榮這樣順利通過考試的同學也僅有六人。其余的同學有絕大部分落榜以后,便選擇了離開校門,走上社會謀生,或者回家務農,還有一少部分同學最終確定復讀,第二年繼續參加考試。
相比較報考中專落榜的同學,報考高中最終被淘汰的學生中,有一半選擇復讀,第二年繼續報考高中或者中專,幺叔吳明方最終選擇了離開學校,回家務農,而吳冰、吳江、吳元三人受到家人和張榮的鼓勵,決定走上復讀之路,繼續重復報考中專的道路。
有人歡喜有人愁,但是日子總是還要過下去。張榮雖然順利考上了中專,但是在開學之間還是需要在地里忙活,吳樂、吳冰、張通三人也是一樣。
經過一年的修煉,張榮、吳冰、張通三人雖然進步不明顯,但是卻得窺武學門徑,也都修煉積攢了一點內氣,大洪拳、小洪拳還有太極拳,修煉的也都是非常的嫻熟,就連吳樂從數學老師張景身上學來的六和形意拳也都傳授給了三人,偶爾的時候,幺叔吳明方和吳元、吳江到地里割草,看見張榮、吳冰、張通三人練拳,也是百般糾纏,無奈之中,三個人又找到了吳樂,大家一起商量了一番,最后,吳樂又抽了個時間把張景老師所傳授的大洪拳、小洪拳和太極拳都分別傳授給了三人,至于具體能修煉到那種程度,就要靠個人的悟性和勤勉程度了。
吳了所在班級本次參加中考,也有八個同學報考了中專,其中和吳樂關系不錯的班長王華、小組長王興等也都是報的中專,平時學習也僅僅前列,不是特別出彩的王興竟然意外的考過了,被銀川一所中等師范學院錄取,班長王華和其他六人也都意外落榜。
從初中一年級考試,吳樂所在的七班有五十多個學生,到了初中畢業,參加中考的時候,也僅僅剩余了四十人左右,有七人在畢業考試結束后,選擇了離校走入社會,剩下的同學絕大部分都還是報考的高中,其中有六人都考上了縣城的重點中學平羅一種,還有十七人都考上過了高中錄取分數線,分別進入了第二和第三中學。
剩下的同學,有得選擇繼續復讀,爭取繼續參加第二年的中考,可能會報考高中,但絕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報考中專。
平時和吳樂關系不錯的羅大勇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最終選擇里離校走入社會,陳斯、馬鐵、買浩等人則雖然考試成績不理想,最終也都過了分數線,分別被縣城的第二、第三中學錄取。
吳樂曾經的同桌買靜蕓因為和馬金霞等人報考中專,考試不利,最終也離開了學校,走上了社會,馬金霞則繼續復讀,準備第二年繼續參加中專考試。
吳樂的現任同學黃萍萍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參加完了畢業考試之后,放棄參加中考,最終也是離開了學校走入了社會。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最后分離的時候,班級里的同學都有些難舍難分,就連班主任馬文忠老師和數學老師張景以及其他授課老師也都和大家有著深厚的感情,最終不得不在現實面前,互相祝福,然后分離。
吳樂等人畢業后,數學老師張景一年半的支教時間也到了,和大家一起照完相以后,又一起出去游玩了一番,便帶著自己的女朋友袁薇,辦完了交接手續,踏上了返回BJ的道路,從此之后,也很難有再見的機會,在離別的愁意中,吳樂和陳斯、劉巖楊、王興等人把張景和袁薇送上了遠行的列車,陳斯和劉巖楊有些傷心的哭了起來。
陳斯和吳樂一樣,通過了中考,但是考試成績也都并不理想,都接到了縣城第三中學的錄取通知書,劉巖楊因為報考中專,最終落榜,再加上張景老師的離開,最終對上學失去了興趣,決定離開學校回家準備跟上父親學習汽車駕駛。
關于曾經在寶豐鎮中學上學的時光和日子,從此以后也徹底的成為了吳樂及所有離開寶豐中學校門的學生人生中反復回憶的美好時光,但是這三年中發生的許多故事,有人學會了忘記,也有人學會了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