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了一位大學生
2012年,衛鋒報名了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得償所愿被錄取了,雖然用高復一年寶貴的時間還是只上了專科,被家人親戚所詬病,但衛鋒心里還是很激動的。
但最激動的還是曹倩,畢竟以后上學回家,都不需要自己拎包了。
熬過一個暑假,渾身大包小包的衛鋒牽著曹倩站在了學院的南大門,意氣風發,以后咱也是自由的大學生了。
經過去年的擴建,南大門巍峨大氣,雖然此時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但一點也不覺得擁擠。
邊上鶯鶯燕燕,衛鋒忍不住瞥著眼偷瞄,三三倆倆的國際女交流生綻放著燦爛的笑容,部分女大學生伸出潔白的長腿,透露著成熟中的青春,部分抱著書本急急忙忙跑進圖書館。
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曹倩幫著辦理了各種入學手續后,兩人各自回到宿舍安置。
到了寢室,舍友已經到齊了,四人間。互相介紹之后,學著電影情節,按年齡進行了寢室排名,衛鋒當仁不讓成了老大,老二來自溫州,老三老四都是上海本地人。
閑聊中,衛鋒好奇他們來這里的理由。說實話,如果不是老金推薦,曹倩又在這里就讀,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么一所學校。
老二說:“高考失利,不愿意待在老家的大學,父母太嘮叨。”
老三說:“家就在附近,看著這學校長大的,越來越大,越來越現代化,美女越來越多。所以就來了。”
衛鋒插了一句:“怕是美女越來越多才是你的本意吧。”
引起四人共同附和。
老四說:“我來自上海黃埔區,這邊相對不擁擠,而且發展潛力大,物價也低。聽說過段時間地鐵二號線拓伸到學校附近,還要建設商業中心。家里在這附近買了套房子,我高考分數不高,索性就到這邊上來盯著房價了。如果行情好,再買一套。”
其余三人大眼瞪小眼,終是服氣地認下了這位四爺。
衛鋒既聯系了曹倩,請三位新室友出門聚餐,順便熟悉熟悉邊上網吧,超市的路徑。
一路上三人擠眉弄眼,沖著曹倩叫學姐,惹的曹倩滿臉通紅。
雖說曹倩來了一年,但論熟悉程度還是不如土生土長的老三,在老三的帶領下,左拐右繞地進了小巷子,到了一家招牌上掛著百年老店的店鋪。
衛鋒和曹倩尷尬對視,店鋪邊上就是去年他倆住宿過得旅館。不過現在成了賓館了,楓林晚賓館,嗬!還是個連鎖店。這名字有意思,衛鋒偷偷地拉了拉曹倩的衣角,引得她又是一個大紅臉,羞答答地錘著衛鋒的胸口。
到底是本地人,老三一聲吆喝,流利的上海方言點著菜,老板也緊著我們這桌先上。
都是上海本地菜:蟹殼黃,生煎饅頭,百果餡酒釀園子,陽春面,水晶蝦仁,千張包,四喜烤麩。不分主食配菜,只要是特色菜,老三上一道就強烈推薦一道。
四爺也是上海人,可吃的最歡的也是他。上海每個區都有每個區的特色風味,要吃正宗地道的上海菜,還得是這些小巷子里的店鋪,像是尋寶一樣。他吃過幾家準米其林餐廳,但味道還是沒特色菜好吃。
他忍不住感慨:浦東區這幾年的經濟變化,再過幾年,這些地道美味就吃不到了。
酒足飯飽,在一番爭搶之后,作為東道主的老三付了飯錢。
衛鋒越發覺得,這里真好。大學生活,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