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萬萬沒想到那首《炎帝陵秋游》不但不是男生所為,而且還正是坐在他前排的米果所寫。他不由得在心底默念道:誰說女子不如男,往后真得對她刮目相看了。
馬老師花了十多分鐘將兩首詩完完整整地抄寫在了黑板上,從他始終微笑著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很滿意這兩首詩。
“請大家安靜,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兩首詩。第一首七言律詩《炎帝陵秋游》是我們班劉媛同學寫的,這首詩立意高遠,布局巧妙,融情于景,最難得的是它竟然出自一位女生之手,可見我們劉媛同學的古文功底十分扎實,大家給她鼓掌!”
學生時代最開心的事,莫過于得到老師的夸獎與肯定,聽完馬老師的這番點評,米果心里也樂開了花,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更是錦上添花。
“接下來這首現(xiàn)代詩《秋夜行》呢,是我們班陳禮同學寫的。詩中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河水,大雁,枯葉這些意象在秋夜里的活動生動的展現(xiàn)出來,然后描寫環(huán)衛(wèi)工人在夜里辛勤勞動的場景,直接升華了本詩的主題,而最后兩句“也只有失眠的人,才能看見這些風景”更是點睛之筆!總體來說,這首詩立意新穎,感情細膩,是一篇很不錯的作品。大家也給陳禮同學一些掌聲,鼓勵鼓勵!”
已經(jīng)很久沒有在這么多人面前接受表揚的陳禮,面對此情此景,竟然興奮地站起身來,然后雙手抱拳恭敬地向大家作了作揖,看得米果噗嗤一下笑出了聲來。
點評完,馬老師拿起水杯喝上一口水,潤了潤喉嚨,然后放下水杯繼續(xù)說到:“接下來決定權(quán)就交給你們了,一首古體詩和一首現(xiàn)代詩,你們喜歡哪首就把票投給哪個作者。再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考慮。”
其實,除了陳亮和郭子鳴,其他人基本上都想好了把票投誰,只有這兩人顯得極其為難,一邊是暗戀對象,一邊是好兄弟,無論投誰都總有一個人對不住。兩人經(jīng)過一番掙扎后,郭子鳴決定投陳禮,而陳亮選擇棄權(quán),也就是誰都不投。
作為候選人的陳禮和米果也不閑著,開始交頭接耳。
“陳禮,你覺得咱倆誰能勝選?”
“這還用說,看大家讀完這兩首詩的反應我就知道你的票數(shù)一定比我高。”
“你對自己這么沒信心啊。”
“我……”
其實,陳禮并不是對自己沒信心,也并不是不想當選,而是對自己有自知之明,自從知道第一首詩是米果寫的那一刻起,他就打消了當選的念頭,反之,他認為語文成績比他好很多的米果是語文課代表的不二人選。
“表決開始!投劉媛同學的請舉手。”
在馬老師的指令下,支持米果的同學齊刷刷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
“1,2,3,4,5,6.....25,26,總共26票!”唱完票后,馬老師隨即將結(jié)果寫在了米果的詩旁,緊接著手臂旋轉(zhuǎn)一圈,快速把結(jié)果圈上,確認沒有寫錯地方后繼續(xù)說道:“請支持陳禮同學的舉手!”
如果兩人同票怎么辦呢?細心的陳禮在米果的票數(shù)出來后立馬在心里提出了這個疑問。班上總共54個人,除去兩名候選人還有52人,其中26人已經(jīng)投了米果,根據(jù)一人一票的原則那他的票數(shù)也將是26。
很快,陳禮的票數(shù)也計算出來了,而結(jié)果出乎了他的意料。
“陳禮同學獲得了25票。”馬老師同樣把陳禮的票數(shù)寫在了他的詩旁。
“26對25,因此劉媛同學以1票的優(yōu)勢當選我們班的語文課代表,大家掌聲祝賀她!”
大家為米果送上了熱烈的掌聲,敗選的陳禮也不例外,只是他仍然沒有想明白少一票的事。
“在邀請我們劉媛同學上臺發(fā)表任職感言之前,我想先問一下,方才是哪位同學沒有投票?”
馬老師也意識到了不對勁,當他把陳禮的疑問提出來后,臺下瞬間引起了一陣騷動。
“馬老師,是我。”
就在大家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時,陳亮自覺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大家齊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陳亮同學,請問你為什么兩個人都不選呢?”
“馬老師,是這樣的,這兩首詩在我心里都是滿分作品,沒有高下之分,所以我選擇了棄權(quán)。”
“陳亮同學請坐下。講得很好,有自己的判斷,不拘一格,不呆板,這點大家要向陳亮同學學習。”
馬老師話音未落,同學們已經(jīng)自發(fā)地給陳亮送上了掌聲。而陳亮也是喜出望外,原本以為馬老師會批評他,沒想到是夸獎。而五米開外的陳禮知道真相后也表現(xiàn)得十分大度,并沒有因為他沒投自己的票而心生不滿。
“下面有請我們新晉的語文課代表劉媛同學上臺講話,掌聲有請!”
米果榮光滿面,在眾人的矚目下不緊不慢地走上講臺,然后開始了她簡短的感言:
“謝謝大家的支持,謝謝!很榮幸擔任我們班的語文課代表,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會盡心輔助馬老師的教學工作,同時盡力幫助大家解決在語文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我個人非常喜歡古典文學,尤其是唐詩,有共同愛好的同學歡迎來找我交流,我們共同進步。再次感謝大家的信任,謝謝。”
這是米果第二次上臺講話,但可以明顯感覺到她比昨天自我介紹時從容了許多,而她清純的聲音也如同畫眉鳥的歌聲一般,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臺上下來的時候,她沒有再去留意周圍的掌聲,而是對陳禮莞爾一笑,好像在說:承讓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