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打就打,想和就和,當我們大周是泥捏的嗎?”
富蘊抱著笏板,眼神蔑視的看著韓浮生,大周和大遼的兩位大人物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這個地方相見。
韓浮生傲然挺立,面帶微笑,平靜的說道:“我們出兵也是因為周朝有人俘虜我朝子民,是周朝有為官不正之人,才會挑起兩國戰火,此事我也是后來才知道,不知富相國是否了解了前因后果?”
富蘊沉默,事情來的突然,他并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如今韓浮生親口說出,恐怕確有其事。
“即使如此也不是你們出兵的理由!”楊溫玉又站出來直視韓浮生,他要瞧瞧遼國丞相有何才能。
“楊中丞你的意思是讓我們忍氣吞聲?任人宰割?”
韓浮生微笑的嘴角一翹,諷刺之情溢于言表。
楊溫玉沒有想到韓浮生居然一口叫出了他的姓氏,現在不容他多想,依然道:“遼國為何不修書一封報于我朝,是想以此為出兵的理由?還是根本就是你們的借口。”
“被俘虜的是簫皇后的親妹妹,事情緊急,難免考慮不周,如此,我才會來到京都開封,也是表示我朝的誠意。”
“哼~這也是有誠意?”
“遼國丞相親自而來,難道還表現不出誠意?”韓浮生反問道。
“只有你們的陛下親自前來才能算是有誠意,你的到來毫無意義!”
“呵呵……”韓浮生呵呵一笑:“本來因為你們尸位素餐,才導致官員腐敗,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我來周朝也是一個態度,事情起因卻不在我們,而在你們!”
“所以呢?”楊溫玉冷哼一聲。
“所以?所以你們應該好好反省,調查清楚事情的原因,還我大遼一個公道。”
韓浮生在來之前就已經找好了理由,也收集了很多證據。
只不過這些所謂的證據,是在遼軍進攻雄州就已經找好的借口罷了。
“現在邊境已經戰火連天,犧牲了多少好男兒,你不覺得現在在調查已經晚了嗎?那些熱血男兒的性命還能復活嗎?”
楊溫玉憤怒的提問,讓韓浮生認真起來。
“原因因何而起?責任就要由誰來擔,難道只能你們欺負別人二不允許別人還手?”
…………
朝堂之上就周遼戰爭話題得爭論一直延續,西夏使者被涼到了一旁,直到午時仍沒有爭論出一個結果。
到了下午,韓浮生不在此話題上整理,而是直接亮出了他的目的。
“我朝皇帝多病,以有意立簫后之子為太子,簫后的意思是由將來的兩位皇帝來分出兩個國家的勝負。是戰?是和?讓他們做決定,而我們現在就此罷兵,將來看誰能調教出最強的帝王?陛下可敢?”
郭祖訓看不透其中的玄機,沒有答應,也沒有反對,在朝臣的議論聲中,他宣布退朝,明日再議。
韓浮生明白此事關系太大,也不是一時能定下來,只是周朝報捷的信使恐怕今夜就到,那時,他的提議恐怕將好無意義。如今情況他也沒有辦法,畢竟關系一個國家的運營,生死,是誰也不可能答應這種要求,他已經不抱什么希望了,現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其他多余的動作已經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