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時慶幸,慶幸我的故鄉(xiāng)的云下,是山野、是溪中魚、空中雁、是田中雉雞、塘里青蛙……
相比城市邊緣的村子來說就好的太多了,在北方這些城市周邊的村子,多是平坦的矮平房小院落,沒有山也不靠海,對于我來說真的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在當今這個車水馬龍的世界里,我們早已習慣了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習慣了扮演著我們各自的角色。冷漠的生活壓力,讓強硬和寂寞在當今社會中充斥,不被理解的以及我們關(guān)心的唯有在燈火闌珊里喝的酩酊——宿醉。
也是因為時代的變化讓我們僅剩下三五知己更或者說是零星幾個狐朋狗友吧,聚在一起舉杯然后吹著牛。第二天酒醒再去面對現(xiàn)實的無趣。
而孤獨在舊時代還是很少的,究其原因這還是歸功于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個四合院或是宅院一所便容下了十幾口的大家庭,從老祖宗到小寶,從一盞淡茶到一壺老酒再到一碗糖水……閑聊于姊妹妯娌,酒話于兄弟父子。沒有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沒有房貸車債的生活壓力,沒有了鋼筋水泥間的如幽靈般的寂寞。這就是家,或者說是已經(jīng)流逝殆盡的大家庭生活方式。
在我小時候,緩慢的生活方式,亙古的倫理道德,我們可以坐在土堆上望著山的那一方,然后盡情幻想著山的那一頭。如今長大了后,快節(jié)奏的生活,冷冷的法律法規(guī),我少了那份山溝溝里的盼望,多了一個可以在高樓大廈上燃起一支煙的理由,眺望著沒太大希望的糟糕生活,正如小時候聽到的歌詞那樣: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眼望四周陽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但愿永遠這樣好。
一年一年時間飛跑,
小小少年在長高。
隨著年歲由小變大,
他的煩惱增加了。
漸漸的命運齒輪開始轉(zhuǎn)動,我們卑微的做個木偶人一樣被操控。也正是如此讓我更加憐惜那些珍貴的記憶。
坐在自家的田地里,看著姥爺干農(nóng)活兒,無聊了便抓兩個螞蚱放到瓶子里養(yǎng)著……當然了,我最喜歡的還是上山。去山里,摘山棗挖野菜來吃,若是幸運還能看到山澗里的野雞(雉雞),最難得的還是盛夏之時的雨后初晴,我們爺倆穿著雨靴子,提個袋子,不一會兒就滿載而歸,山上的野蘑菇洗凈了丟入農(nóng)家獨有的北方小砂鍋里,不論是燉肉還是熬白菜,真是讓人垂涎。
說罷舌尖上的生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便是村子旁邊的鐵路干線,今天才醒悟過來,兒時同姥爺去看的火車(因為村子里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所以看火車也是新奇的,這是大家現(xiàn)在無法體會到的了)是我們重要的運煤鐵路——大秦線。
除了這些之外,人總歸還是要有朋友的。我也同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中的一樣,在村子里也結(jié)識了三五個同齡的男孩,我們在村子里肆意奔跑,可又如“迅哥”和“閏土”之間一樣,今朝再見不覺間便隔了一層厚障壁。
我自詡自己姑且算是個有些墨水的人,顯得文縐縐也好天天裝X也罷,總之我們已經(jīng)不共處一個圈子里了。故人再見,物是人非了。
我們的生活總是日新月異,總期待著改變,也總期待著不變,愿初心不改歸來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