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后。
德赫瑞姆即將建立完成,除了一些細節尚未完工,小鎮已經建立,駐軍已經入駐,德赫瑞姆已然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然而,諾德人發動了入侵,包圍了瓦蘭迪亞首都薩哥斯。大部分的軍隊都前往薩哥斯解圍。
帝國重奪亞力卜平原的機會來了。
這一次,帝國西部的公爵泰斯十分小心。首先,他成功的和巴旦尼亞的至高王米奈勞斯結盟,然后,他獲得了帝國南部力量的支持。他從羅泰、阿米塔提斯,奧泰西亞、吉文尼卡分別征集了兩千名士兵,雇傭了金豬兵團和狼皮部落,帝國南部的伯爵埃里克和布爾也加入行列,提供了七千名士兵,最后,公爵的附庸召集了五千名征召兵;一共兩萬兩千名士兵集結起來,向亞力卜平原進發,發誓要為泰斯奪得德赫瑞姆。
泰斯的部隊向亞力卜平原進發時,至高王米奈勞斯也率領巴旦尼亞部落兵加入了戰團。米奈勞斯帶來了三千名巴旦尼亞鐮兵,五千名巴旦尼亞菲奧娜勇士。
......
德赫瑞姆的留守領袖奧朗子爵聞訊,并沒有坐以待斃,他從德赫瑞姆北部的德歐其斯堡調來一千五百名士兵,從德赫瑞姆南部的圣魯哥達堡和西北部的凱爾瑞丹堡調來三千名士兵,又從東北部的提爾堡調來一千名士兵;接著,他從鄰近的村莊柴德、比格倫、尤希布魯、提斯伯丁、阿密爾和托斯德爾征集了五千名民兵,最后從德赫瑞姆調遣了四千名軍士,蘇諾的留守騎士也應聲入伍。奧朗組成一支一萬六千五百人的隊伍,主動出擊。
兩軍在拉那相遇。
拉那地處平原,是決戰的好地方。
巴旦尼亞軍一遇到敵人,便迫不及待的發起沖鋒,他們嚎叫著,在菲奧娜勇士的支援下揮舞著戰鐮,試圖接近瓦蘭迪亞軍。瓦蘭迪亞弩手迅速射出弩矢,將試圖靠近的巴旦尼亞鐮兵射成了刺猬。瓦蘭迪亞弩手有規律的釋放著弩矢,將缺乏盔甲與盾牌的巴旦尼亞鐮兵射的七零八落。隨后,瓦蘭迪亞民兵發起了反沖鋒。民兵們缺乏盔甲保護,他們使用小木盾掩護,用鉤鐮和短矛、短劍作戰,很快打散了巴旦尼亞鐮兵的沖鋒。但揮舞的鉤鐮給民兵們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緊接著,民兵們靠近了菲奧娜勇士的陣地,白刃戰開始了。身穿皮甲的菲奧娜勇士使用雙手劍和短斧作戰,他們訓練有素,很快將民兵們擊退。奧朗見狀,急忙命令步兵投入戰斗。身穿鎖子甲和札甲的重步兵一投入戰場,便將菲奧娜勇士的陣線撕開一個口子。巴旦尼亞軍節節敗退。這個時候,泰斯投入了戰斗。他以具裝騎兵為前鋒,帝國步兵為后應,從右翼沖入了戰場。
一名瓦蘭迪亞士兵才用長劍將一名巴旦尼亞鐮兵刺倒,另一名帝國步兵立刻揮起長刀向他砍來,他急忙轉身用盾回擋,然后揮劍向帝國步兵砍去。帝國步兵毫不相讓,揮刀直砍。武器相碰,盾牌相擊。兩人相斗數個回合,都筋疲力盡。
類似的情況反復上演,戰況膠著著,似乎沒有盡頭。
奧朗失去了耐心,他知道己方人數處于劣勢,消耗下去的結果必然是失敗。于是,他投入了自己的預備隊。
他命令蘇諾的騎士打頭陣,將隊伍列成契形陣,親自帶隊,沖向了泰斯軍旗所在的位置。這似乎是一場斬首行動。如果成功,勝利女神將眷顧奧朗的軍隊。
起初,蘇諾的騎士用騎槍刺殺了最外圍的一批敵軍,打開了一個小缺口。然后,騎士們換做長劍和騎矛作戰,驅動著馬匹,繼續向前推進。瓦蘭迪亞步兵緊隨其后,維持著缺口。
帝國步兵們很快圍了上來,他們用圓盾組成一道盾墻,用長矛刺向騎士的馬匹。雖然有馬鎧的保護,一些騎士還是連人帶馬被刺倒。
騎士們拼死奮戰,但沖鋒的力道還是緩了下來。漸漸的,越來越多的帝國步兵圍攏起來,將沖鋒的騎士和步兵包圍起來。這時,契形陣的弊端暴露出來,一旦力道趨緩,它的兩翼是脆弱的。
斬首行動最終失敗了。蘇諾騎士甚至沒能靠近泰斯的本陣,和泰斯的貼身護衛交手。奧朗喪命于這次突擊。隨著精銳的失敗和主將的陣亡,瓦蘭迪亞軍逐漸潰敗,戰爭變成一場屠殺。有數千名瓦蘭迪亞士兵喪生。
伴隨著拉那會戰的勝利,德赫瑞姆門戶大開,泰斯勝利在望。
好看的話投下你的推薦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