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元帕上,紅色清晰可見。
那紅色里面,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
高貴妃磨牙,太子那個病秧子,竟然真能夠圓房。
如果上面只有血跡,她們還可以懷疑是作假,但那些其他的東西是騙不了人的。東宮里伺候的人都是太監,總不能是太監身上擠出來抹上去的。她們都是伺候過皇上的人,那上面的東西只有經過事的人才看得懂。
如果是作假,哪里有人會這樣作假的。
從皇后到這些后妃們,都不是小女孩了,看到元帕并無羞赧之色。但宴之婳卻是個才經事的,甚至她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把自己的角色轉換過來呢,看到這種私密的東西被拿出來給這么多人看,微微垂頭,臉上跟火燒著了一般。
方才她面對皇上不覺得有什么,面對皇后心中雖然有些忐忑和擔憂皇后不喜歡她也就沒有其它多余的情緒了,在面對那些心機深沉的后妃的時候,更是平靜。但眼下這樣的情況,卻是有些讓她想落荒而逃了。
太子不加掩飾的,厭惡的看了這些后妃一眼,牽起宴之婳的手起身同皇后道:“母妃,兒子有些困乏,就先帶太子妃回去了。”
皇后雖然還有很多話要問太子和太子妃,也知道這一堆女人在這里是沒辦法問的。她也心疼太子勞累了,遂含笑溫聲道:“回去歇著吧!”
太子攜著宴之婳跟皇后行禮過后就退下了。
后妃們看著二人相攜而去的身影,高貴妃掐著嗓子笑著道:“太子殿下當真是心疼媳婦兒呢。”
皇后當做聽不出來她話里頭的其他意思,只是淡淡的笑著道:“本宮的兒子,自然是疼媳婦兒的好男人。”要跟他爹一樣是個種馬,她能親手把人給閹了。
君昭同宴之婳走出了一段距離之后,他捏了捏宴之婳的掌心道:“委屈你了。”
宴之婳搖了搖頭:“我知道,這是規矩。”
這的確是規矩,但她身為太子妃,如果是嫁的一個康健的太子,這樣的環節以一個太子的身份,還不是說免就可以免了的。
但正是因為嫁了一個他這樣的不健康的太子,所以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去證明,君昭握著宴之婳的手不自覺的緊了緊。
二人回去,依舊是坐的步攆。雖然是步攆,但隨行伺候的太監抬了遮陽的打傘,讓二人遭受不到一絲陽光的傷害。
君昭將宴之婳送回新房,就讓童嬤嬤帶著宴之婳熟悉東宮,他則去了書房。
他去書房不是為了看書,而是為了泡藥浴。
若不是這藥浴斷不得,他更愿意自己親自陪著宴之婳熟悉東宮的。
宴之婳從昨天到現在都還是迷迷糊糊的,太子讓她熟悉東宮她就讓童嬤嬤領著她熟悉東宮。
東宮面積很大,皇宮的屋子都是統一制式的,只不過不同的宮殿根據自己主人的布置各有區別。
東宮處處都很精致,路上遇到的往來的丫鬟太監也規矩守禮。
童嬤嬤走在宴之婳的身邊跟宴之婳仔細介紹,東宮有兩座主殿,一座是太子自己住的勤淵殿,一座是太子妃住的和曦殿。
太子住的勤淵殿除了太子允準的人,其余人等都不得入內。
所以洞房是布置在和曦殿的。
除開著兩座主殿,另有二十四座副殿。
按照規矩,太子應有一太子妃、兩側妃,美人十二。多出來的副殿就是給太子的妾室和孩子們住的。
現在東宮里除開兩座主殿,其余的地方都是空著的。
除開這些宮殿,東宮里面花園亭榭、樓閣小景也還有許多。
宴之婳只是隨著童嬤嬤粗略的逛了逛,聽童嬤嬤細細的介紹了一番,就同童嬤嬤說要回去了。
童嬤嬤現在看宴之婳就跟看一個金疙瘩一般,宴之婳說要回去她哪里有不應之理。
立即小心的伺候著宴之婳回和曦殿。
她跟蘇公公昨夜糾結了一整夜的“太子和太子妃究竟成事沒有”。
待今早收拾床鋪的時候看到元帕方才徹底把心落回了肚子里,完完全全的高興了起來。
一想著很有可能宴之婳的肚子里已經有了小殿下,她說話都唯恐大聲把未來的小殿下給嚇著了。
宴之婳不知道童嬤嬤心中是這般想這的,只是看著童嬤嬤這般恭敬小心,溫溫柔柔的笑著道:“嬤嬤不必如此,我雖跟殿下成親了,但依舊心中敬重嬤嬤。”
童嬤嬤口中應是,行為卻沒有改變半分。
宴之婳無奈的笑了笑。
喜鵲和大力看著童嬤嬤親自伺候宴之婳的時候的那些細微的動作和反應,只覺得自己差了好大一截,二人不敢貿然出手做什么,唯恐露了短讓宴之婳在皇后的人跟前丟了臉。所以二人乖乖的聽童嬤嬤的指揮,也發狠了一般的學習童嬤嬤的行為舉止。
宴之婳回了和曦殿,太子還未歸。
太子如今雖未參與朝政,大抵也還是有許多事情要忙的,宴之婳自己這樣想著。
她張了張口,想跟童嬤嬤打聽太子喜歡吃什么,作為妻子,太子在書房勞累,她自然應該關心一二,送些點心吃食過去。
但也只是張了張口一個字都沒有說就頓住了,她差點忘了,這是皇家,很多東西是不一樣的。
太子的喜好,豈是她能打聽的。
只怕會有人覺得她想要加害太子。
可不送些什么過去表示一下,又顯得不合適。
她想了想,還是吩咐東宮的小廚房洗了干凈的水果。太子身子不好,所以膳食一向是由東宮的小廚房負責,并不是在御膳房領膳食。
小廚房動作很快,宴之婳有些不確定的問蘇嬤嬤道:“嬤嬤,我可以過去給殿下送東西嗎?”
她雖然下了決定,然還是詢問了一下。
要不然到時候丟了臉,還惹了太子生氣可就尷尬了。
童嬤嬤其實也把不準,她雖然是看著太子長大的,但太子的性子她到現在都摸不準。不過她看著從昨日成親到現在太子對宴之婳的態度,斟酌著道:“娘娘可是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