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全忠眼神有些游離,本來他心里是非常抵觸的。從小受妲己的影響,蘇全忠也是喜愛自由,我行我素。
他又是蘇護唯一的兒子,在不違背蘇護的底線之時,也就任由蘇全忠了。
“怎么?我兒不喜歡?”蘇護問道。
蘇全忠想到那紀浮生傾國傾城的面容,有些猶豫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而蘇全忠知道,自己只是貪戀紀浮生的美色而已,喜歡?還談不上。
“父親,孩兒...孩兒想多了解一下她。”蘇全忠拱手說道。
蘇護點點頭,他其實心里也范嘀咕,不想這么快就讓二人完婚。這里面還涉及了太子之位的競爭,公子啟那邊怎么想的,蘇護必須要解釋清楚。
“既然如此,那就一切依你吧。”
蘇全忠點了點頭,與蘇護又談起了國家大事。
而蘇妲己這邊,玉蘭領著二人來到偏房,坐落下來。
“公主千里迢迢來到冀州,想必也累了吧。我這就為公主安排房間!”
玉蘭滿臉笑意的看著紀浮生,而紀浮生卻作揖說道:“夫人不必如此,叫我浮生便好。”
“好,那以后我便喊你為浮生。”
玉蘭吩咐下人去收拾一間客房出來,為紀浮生倒了一杯茶。
“浮生啊,你是怎么與公子受相識的?”
蘇護的來信中寫了,紀浮生乃是公子受牽線,說是義妹,其實就是為了拉攏蘇護賞賜的。
紀浮生聽到微子受,眼神頓了一下,就趕緊笑了笑說道:“小女本是邊疆之人,父母都被異族所殺,淪落為乞丐,是義兄救了我,把我帶回了朝歌。”
公子受十三歲時便可騎馬射箭,而且他曾經與黃飛虎,率領一萬騎兵,打的異族落荒而逃。他與黃飛虎的名聲就是那一戰打出來的!
一萬對三萬,大勝。打的異族不敢再窺視大商邊境,微子受與黃飛虎的名字,讓異族聞風喪膽。
也是因為那一戰,朝中大臣才漸漸有了支持微子受的人。
“唉,原來也是個苦命的孩子。”
玉蘭義心地善良,前些年從邊疆逃難過來的人挺多的。戰爭是殘酷的,苦的都是百姓。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朝歌,意躊躇。傷心大夏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妲己突然想到那首潼關懷古,于是自己改編了一下,不由的感嘆起來。
紀浮生眉毛一挑,吃驚的看著蘇妲己。她實在沒想到,一個女子竟然能說出這般深刻的詩句。
“興,百姓苦;忘,百姓苦。”
紀浮生不由得嘴里跟著念叨起來,在所謂的和平年代,她在朝歌城也見過許多乞丐,或者連飯都吃不上的人。
所有的戰爭都得益于上位者,百姓們永遠都是陪襯。蘇妲己對戰爭和天下的興亡理解頗深啊。
“沒想到,妲己妹妹竟然能說出這千古絕唱。”
她遠在朝歌,自然沒有聽說過妲己的名聲。妲己在冀州城可是出了名的才女,而且她樂善好施,經常接濟窮苦百姓。
就連蘇護都被他影響了,每年的稅收都下降了兩成,這也導致他們蘇府這么簡陋。
“浮生姐姐抬愛了,只是覺得,這天下只不過是上位者之間的博弈,誰當大王又如何?最后苦的還是老百姓。
蘇妲己這話已經算是大逆不道了,玉蘭已經驚的一身冷汗了。幸好她看向紀浮生的時候,紀浮生的沒有什么太多的異樣,反而還很贊同妲己說的話。
“夫人,房間已經收拾好了。”
下人走進來拱手說道。
玉蘭點了點頭,便朝紀浮生笑著說道:“浮生先去休息一下吧,等用晚膳的時候,我再派人通知你。”
紀浮生也確實是有些累了,便作揖應了一聲告退,跟著奴仆走了出去。而這時玉蘭臉色一沉!
看到母親的臉色瞬間變了,妲己心里也也一緊。看來自己今天是逃不了了,哥哥又不在這里!
“嘿...嘿嘿。娘,你今日怎么這般好看?氣色真好。”
妲己有些心虛的夸獎著玉蘭,可是玉蘭卻不吃這一套。板著臉怒喝道。
“你這個孽障!給我跪下!”
妲己幾乎是下意識“噗通”一聲的跪在地上,雙手捏著耳垂哽咽的哭喊道:“娘,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偷跑出去,不應該去朝歌,更不應該讓您擔心。”
“哼,認錯認的倒是挺快的。這幾句詞你用了多少年了?每一次犯了錯就是這幾句,永遠不改!老娘今天就讓你長長記性!”
玉蘭越說越氣,隨手拿起一根棍子,嚇得妲己閉上了眼睛,心里想完了完了,這次可真的完了。
可玉蘭卻又把棍子放了下去,寫根棍子是用來打蘇全忠的,太粗了。這一棍子下去妲己可受不了!
于是玉蘭滿屋子轉悠著找根細棍子,妲己偷摸的睜開一只眼睛,看到玉蘭滿屋子亂竄,趕緊撒丫子就跑。
“你給我回來!你這個孽障!”
玉蘭在后面怒喝一聲,見妲己跑遠了,這才坐下來喝了一口茶。淡定的露出一抹微笑。
蘇妲己從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怕她這個母親,蘇護比較忙,沒有時間管她跟哥哥蘇全忠。
家里一直都是母親操勞,也是母親教育。所以不管是蘇妲己還是蘇全忠,他們都特別怕母親。
(呼~還好我跑的快,要不今天這頓打可就舍不了了。)
蘇妲己心里暗自的慶幸,其實她最怕母親,也最愛母親。前世的他,是父親一人帶大的。他沒有母親,也從來沒見過母親。
從小沒有感受過母愛的他,現在終于有了母親,所以他格外珍惜。
(欸,微子受與微子啟開始爭太子之位了,那么說離紂王登基的日子也快了,看來我得早做打算了。)
雖然蘇妲己對商朝的歷史不太了解,但是妲己和紂王的命運她還是知道的。
因為太出名了,后世單封神榜就拍了好多種版本的,當然那只是神話小說。
可現實是,最后商朝確實是毀在紂王手里。而代替大商的就是伯邑考的弟弟,武王姬發!
(這么長的時間,我卻忘記向伯邑考打聽一下姬發,真是不應該啊。)
對于妲己來說,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與興起,都是必然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她不太相信,紂王真的會那么暴虐無道。
通過朝歌城的事情,她覺得紂王是一個有底線的人,他并不好色,更不昏庸,只是有些高傲,目中無人。
(唉,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信史書的都是大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