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雨喜歡曾祖父選的那座山,也喜歡找尋的路。如果非要說一個理由,便是“安靜”!在世時已經是群居生活了,走了還何必往人堆里扎。
接受了生老病死的自然,也習慣了生離死別的無奈。在醫院已經看夠了人的百態雜出,孟雨陷入了一種虛妄的自我懷疑,甚至懷疑自己到這個世界的理由和目的。其實過早的想透人,不是一件好事,畢竟還有很長的路在前面。必須保持一種“探險”的心理才有走下去的激情。
一個星期天的午后,袁鵬找孟雨問起身體保養的問題。細聊后才知道,是袁鵬的妻子要備孕,希望能請教一下孟雨關于食療的問題。
問清情況后,孟雨給了一些食療的建議和生活上的注意。袁鵬的妻子剛結婚時,懷了一胎,不知什么原因流產了。兩個人都去了醫院檢查后,又沒檢查出身體有什么異常,只能說是生活沒注意。現在全家都很緊張,懷第二胎前自然細心備孕。
袁鵬在社會工作的時間比較久,初中畢業便早早的出來打工。但是結婚卻是不算早。袁鵬下面還有個弟弟,也是不愛讀書,剛成年便出來工作。其實袁鵬家以前算是比較窮,吃穿用度也很是粗糙,兩兄弟都長得不高,到了初中畢業也是長得比大部分的女生矮一點,瘦瘦小小的。袁鵬和鄉下所有的留守兒童一樣,沒工作之前跟著爺爺奶奶過活。去年,袁鵬買了一輛車,袁奶奶為這,還心里頗有一份驕傲。這輛車像是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兩兄弟最好的回報,同時也是自己孫子最優秀的、最努力的證明。
袁鵬走上社會后干過很多種工作,也吃過很多虧,流過不爭氣的淚。但是好在自己能吃苦,在廠里工作時也是兢兢業業學技術,現在出來自己單干也是很努力、很踏實。其實袁鵬后來也和同學們說過,自己吃的最大的虧,便是沒有學歷,什么都沒有、什么都不懂!但是看著自己工作后,家里經濟越來越寬裕,又覺得自己吃的苦也值了。
袁鵬雖然工作的時間久,近幾年也賺了點錢,但言語之間卻沒那些商場之氣,依舊保持著樸實的作態。
其實孟雨有時候會自愧不如,自己雖然也是留守兒童,卻沒有能力讓撫育自己一場的長輩驕傲。也許這不是最好的回報,但是卻是一場簡單而有效果的修行。
孟雨希望袁鵬的妻子能順利的懷胎、生產,更希望他以后的生活越來越好。剩下的事就盡人事、聽天命了!沒有一些過多的干預,或許生活還會比預想的更好。
孟雨覺得之前的對樓上的諒解有點多余了,在窗戶下還有人在曬衣服的情況下,還不打一聲招呼就往自己窗戶上刷油漆。滴滴答答的油漆就滴在了孟雨曬的衣服上,孟雨當時暴跳如雷。立即往上面喊話:“下面還有人在曬衣服,不要再刷油漆了。”
“你把衣服往里面收一下不就行了!”一個中年婦女回話,但手里的刷子還沒停下來。
“你能不能在刷之前打聲招呼,或者往下面看看有沒有東西,你知道我的衣服已經被滴上了油漆。你叫我現在把衣服收進去就等于廢話。”孟雨再也克制不了自己理智或者說教養。
中年婦女只說自己很快就把油漆刷完了,但就等于她忽略了孟雨說的自己衣服上已經沾上了油漆。孟雨沒在同她浪費口舌,趕緊把衣服上的油漆刮掉。
“幸好只是一點點,簡直是氣死人!”孟雨心里真的冒火了。孟雨為上次的體諒感到不值,只覺得這是一場單行的思想較量,對方并不知道你在體諒他什么。最近幾天都是下雨,孟雨本來都是把衣服晾在室內,但是今天出了太陽,好不容易能把衣服好好曬曬。結果………….
孟雨多次想慢慢隱藏自己的暴脾氣,但是,總有人和事讓自己釋放自己隱藏得快要忘記的暴脾氣。其實發發脾氣挺好的,至少不會丟掉原本的自己、也不會縱容現在的他們。上次大發脾氣的時候是在老家過年的時候,和隔壁的同村的親戚吵了幾句。
那次的事情,孟雨在里面完全是扮演了一個鄉下潑婦。事情的起因是,這個同村的奶奶在孟媽媽去他家拜年的時候,說了一句:“自己男人在外面找女人的人家,也來我家拜年,晦氣!”就把孟媽媽推出門了。孟雨的媽媽性格是該硬氣的時候軟弱,面對這種欺辱,只會回家哭,然后孟奶奶自然就大罵了幾句。孟雨過來的時候,只見媽媽在哭,心里一陣窩囊,便也大聲的質問了幾句,兩家也是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徹底鬧掰。
孟雨在吵架的間隙,儼然和鄉下的對罵的中年老婦女沒有區別了。誰又愿意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和別人吵架,又有誰愿意讓自己父母受委屈。為了這件事,孟雨甚至恨了自己爸爸很久,恨他在外面干的不光彩的事,成為了別人攻擊我們的利器,一件能直戳心窩的武器。
誰家都有一些爛事,或羞于人說;或口口相傳。村里的新聞從來不缺人和事,吵架的也沒有固定的對象。如果你和她較真,那就自己也成為了一個傻子。因為他們只是尋找一個宣泄自己怒氣的人,并不是為了和你吵架。
孟雨的奶奶也會和別人吵架,因為性格剛硬,從來也沒輸過。孟雨從記事起便是覺得奶奶無所不能,如超人般的操持著這個家。
其實和鄉下婦女吵架的訣竅是,聲音一定要大。不管你說什么,只要你的聲音蓋過了她的聲音,那你就贏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便是,你的高音要持續到她快認輸的時候。所以吵完一架,你的聲帶可能是有損傷,肺活量好的人天生占了優勢。還有就是不能動手,因為大部分的中年或者老年婦女,你一碰她,她便倒地裝受傷,訛你一下,你也就懵了。
現在說的“能動手就別瞎逼逼”,確實不適合南方的鄉下。其實打架的代價,還是很大的。孟雨其實也沒有和別人動過幾次手。
只記得實習時,云珊說過自己在小學的時候,像個男孩子一樣,脾氣也比較剛。有一次和同伴的一個男同學打起來了,云珊也不甘心被打,便也對這個男同學拳打腳踢。幸運的是,云珊贏了,不幸的是這個男同學的鼻子被打骨折了。云珊父母賠了一筆錢給對方,才平息了這場小學生的戰爭。回家后,云珊被父母嚴厲的教訓了一番,就差也打一頓。至此以后,云珊便也知道,打架會讓自己家賠錢,還會讓別人受傷,或者自己受傷,便收斂了自己的拳腳。
如果打架的代價太大了,就大聲的吵幾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