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
“是周瑜的旗號!”于禁哈哈大笑,“周瑜也是狂妄,竟然敢孤船而出?”
“既然是周瑜的船,我們還不趕緊圍上去,六船打一船,怎么也拿下。”朱靈說。“如果擒獲周瑜或者殺死,我等就是大功一件,此次南征宣告功成,可以班師回朝。”朱靈和于禁都沉浸在勝利在望的喜悅中。
“于都督,我們還是小心一些為妙,周瑜詭計多端,他對此地甚為熟悉,不知會不會有什么埋伏。”文聘對周瑜甚為忌憚。
“文公,你也太小心了,是不是你們荊州水師被周瑜給打怕了?這大江之上,一望無際,連個山丘都沒有,怎么設伏?又不是陸戰,可以藏在樹林里什么的。”朱靈哈哈大笑。語帶譏諷。
文聘默不作聲。
周瑜的船迎著曹兵而來,身后的三條小船卻揚起滿帆,箭一般地朝著反方向駛去。眨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小黑點。
“各船準備包圍周瑜座船。士兵喊話,讓周瑜投降丞相。”于禁吩咐。
“前面是周都督么?你被包圍了,趕緊投降丞相,才是忠良。”有大嗓門的人高聲叫道。
船越來越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船上的人。只見周瑜船上,除了在底倉搖櫓的士兵,船上不見其他兵士。只有最頂層,有兩人,一坐一站,坐著的是個紫衣女子,雖然看不清臉,但從身姿上就能斷定是個絕代佳人。那女子正在撫琴。站立的是個身著儒衫,頭戴綸巾的年輕書生。正手握一柄竹簫,在給女子伴奏。琴簫合奏,天衣無縫。這曲合奏曲似乎在描繪一個大戰的場面,時而高亢如金戈互擊,時而低沉如萬馬奔騰。
“這是什么曲子,很不錯啊?”于禁脫口而出,有些陶醉在琴簫曲中,忘了身在何地。
“是周瑜譜曲的【楚王破陣】,在東吳十分流行,我們荊襄一帶也常常演奏。”文聘解釋道。
“真氣煞人,他們這是成心氣我們?來呀,全速前進,接近周瑜座船,殺死周瑜或者活捉都行,那個女的,要留活的。肯定是國色小喬。。。帶回去獻給丞相。”于禁吩咐。
看見曹兵包圍了過來,周瑜淡淡一笑,沖小喬使了個眼色。兩人繼續合奏。可是身下的船卻突然急速轉彎,轉向南岸,斜著從即將合圍的曹兵船陣缺口處沖出,疾駛而去。
于禁當然不甘心到嘴的肥肉溜掉,命令全速追擊。
說來也怪,周瑜的座船比起曹營中的同樣大小的船要快多了。
“于將軍,我看還是不追為妙,周瑜太有計謀,我怕中了他的埋伏。”文聘再次提醒。
“文將軍,你們荊州能有今日,未嘗不是因為魄力不夠。若有勇氣和魄力,恐怕就沒有今天的孫權這個吳侯了。”朱靈冷笑。
文聘不再多言。任憑于禁和朱靈順著江水追擊越來越遠的周瑜。
眼看自己的大船遠沒有周瑜那小一倍的船走得快,于禁急了,吩咐弓箭手:“瞄準那個站著的書生,萬箭齊發射死他,別傷那個麗人”。
朱靈箭法甚好,也張弓搭箭,瞄準了周瑜射了過去。
無奈周瑜的船速甚快,一般的弓箭手射的箭根本挨不上船,紛紛落入水中,只有兩三枝飛向了周瑜,周瑜從容揮舞竹簫撥打,錚錚數聲,飛箭落地。小喬撿起一枝遞給周瑜,像上次一樣,他拿出一塊白綾子,張弓搭箭飛射向于禁船頭的旗桿。這一次雖然未射落旗幟,羽箭卻深深沒入旗桿。
于禁拿下羽箭箭桿,上面的白綾子有字:
和曹公【短歌行】原韻作【赤壁行】以明志
周瑜敬上
臨江飛歌,壯闊長河!如飲甘露,何懼苦多。
人生慨慷,恩怨皆忘。天下之憂,眾生安康。
泣下沾衿,赤子之心。江左舊故,素手執金。
黃鸝凄鳴,飄零浮萍。趙國客賓,拒鼓秦笙。
千里共月,卿心難掇。相思復來,山楞無絕。
吳地陌阡,生死共存。凱旋華宴,同謝君恩。
船艦疏稀,羽箭紛飛。縲紲數匝,莫勸歸依。
才智未高,熱血盈身。捍鄉反哺。方顯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