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里傳來的是天大的喜信,柯在強說道,他愿意獨資投入建廠,村里提供的土地,以每畝高出當地三倍的價格租用,至于工廠的所有收入,純利潤的一半以上,劃給村里分紅。這個合作方案,可說是從沒見過的,這應該是鄉賢對于家鄉的回哺吧。
放下電話,獨孤蘭對“盤多嬸”道,下樟村這個市集的管理權,就放在下樟村經聯社手里,市場檔位的初管理辦法,就是通過投標,各個檔位分成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的價格不同,中標的每年交下樟經聯社租金,以三年一個租期。至于你的要求,我認為沒有必要找關系解決,到時開標,你報名投標就是了。
送走了“盤多嬸”,太陽已快下山了,獨孤蘭趕緊到村外去看看,首先要看的就是八月瓜的情況。
到了村外,望著滿眼的綠色作物,就是舒服。走下地里細細看八月瓜,只見這植物到了此時,雖然葉子掉了不少,卻還堅強的掛著瓜,數數每一棵掛著的未熟瓜,還有好幾個,估計到了月底,應該就全部收完了。
看完了農作物,獨孤蘭走上村道,迎面從山里開出的大貨車,那號叫的汽車聲告訴獨孤蘭,那是拉得好重的東西。當汽車擦肩而過時,獨孤蘭看到從車斗申出的半節雪蓮果。這是鄭厝村的產品。這段時間忙著林樟村項目的事,少了關注鄭厝村的情況,鄭厝村的第一書記沒找自己,說明他們運作應該很平滑的。
才想著鄭厝村的事,迎面一輛摩托車開來,駕駛的人遠遠就與獨孤蘭打招呼,近了一看,原來是東籬村的支書李書照,他此時還拉著一車的蓮藕,準備送到鎮里市集,讓商販明早出售。
李書記照特意停下車,吃力的一只腳支撐著摩托車,另一只手還想掏香煙,獨孤蘭趕緊敬上一支。兩人就在路邊聊了起來。獨孤蘭問起東籬村景區的情況。李書照還沒回答卻先“叼"了起來,他說道:
“上次引進了特區的旅游公司,結果靜悄悄不來,可是一來一大班的,要吃、要住,搞得一時忙不開,還讓縣里的部門“叼”了,說是沒提早報告,誰能知道一下子來了那么多人啊。”
“是較難預測的,那后來怎么辦了?”
“縣里的賓館、招待所都住滿了,沒辦法,只好找來救災帳蓬,就在村里空地上搭起臨時住所,沒想到這些城里人,卻反而特別喜歡住帳蓬。一下子搭了百把張,才解決了問題。”
“那現在景區的旅游人數還多不?”
“怎么說呢,比開始多很多,比夏天少了些,很多是沖著住帳蓬來的。”
“哈哈,你們這不正好又開發出一套新的旅游項目嘛。”
“歪打正著,收上來那么一點點租金。”
“農產品能帶動一點么?”
“數量還是很少的,這不,我們還得天天送出來。”李書照說著指著車上的蓮藕,“但是村民做起小生意的多,現在村里擺攤的比過去多出幾十倍了。”
送走了李書照,獨孤蘭向林樟村后西南方的山腳走去。邊走邊想,東籬村民能多些擺地攤,就應該也能起到增加收入的作用,看來辦景區這個項目應該是對頭的。
獨孤蘭邁著小步,艱難的走過泥潭,繞過水潭,終于到了山腳下。站在這里一看,只見這片山坡上,長著幾株長勢禿老的荔枝樹,估計是年久失養,老樹枝太多,還有地面上長滿了野草。像這種果樹,應該一年沒收上幾斤果子的。回頭再看來時的路,根本就沒有路,這個情況不知道柯在強是否知道。從村道連接一條路過來,少說也有幾百米,這個投入也是不少的。
回到村里,獨孤蘭找到柯克強,聊起了建設食品廠,需要修路的事。柯克強聽后,沉默良久道,這也得投資方再投入些資金,給村民作理賠,特別是原來種植地的人,更應該加倍的賠償。
聽到這樣的話,獨孤蘭心里“格噔”一下,這家伙又掉錢目里了,可細想起來,所謂“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總是要價,而且是對著一片亦誠之心的鄉賢,就有些過份了。
獨孤蘭思考過后對柯克強道,那里基本上都是荒地,泥潭里也沒魚,泥潭里種上作物,也不不可能的。要是承包在誰手上,要他讓出就是了,反正那里也耕種不了,總是占著也沒用。柯克強聽后,他那狡滑的眼睛溜溜轉了幾轉,對著獨孤蘭“嘿嘿”笑了起來。獨孤蘭看著他這奇怪的一笑,突然明白了,這些村民,占著荒地不放手,等的就是這種機會。
從柯克強家出來,正好遇上柯在功,他走在村道上,晃悠悠的,好像漫無目的,見到獨孤蘭,特別的高興,打過招呼后道,獨孤書記,我有個設想,你可別告訴別人哦,我才愿意說出。得到獨孤蘭的肯定答復后,柯在功才壓低聲音道,能否讓鄭厝村的那山頂上金山寺、風電周圍幫助我承包下?能搞下這一塊后,寺前的那幾百畝林樟村的荒地也讓我承包了。獨孤蘭反問道:
“你想干嘛?那里什么也種植不了哦。”
“我就想搞旅游開發嘛。”
“哦,這樣啊,好事,但是我認為,還是你自己去投標鄭厝村的山地為好。不過,好像那里的地還是他們村里的一位村民承包的。”
“哎呀,你別聽他們的,那人現在沒有能力承包了。”
“這話什么意思?”
“反正他沒能力了。從來也沒向村里交過租金的。”
“我看你還是先幫助柯克強協調好從村道進入西南方,準備開發建廠的幾百米路面吧,這才是急著要用的呢。”
“那里本來就是荒地啊,那里用得上協調的?”
“剛才去看過了,回來與柯克強聊這事,他還說要賠償的事,難道是我聽錯了?”
“叼,他就知道要錢。我這就去看看。”
柯在功說完回頭向柯克強家走去。獨孤蘭回到工作室,正準備著其它工作時,這時門口一輛中檔豪華轎車,穩穩的停下來,從車里走下來幾位西裝革履的人,領頭的是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跟在他身后的是幾位年青人,有男有女。
中年男一進門,就開門見山的道,獨孤書記,我們是柯老板叫來的,是特區最大的工程公司。獨孤蘭一聽,讓座請茶,中年男遞上他的名片,一看才知道,他是柯在強集團下的一家工程公司,為首的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請茶過后,只見中年男一揮手,隨行的年青人馬上掏出圖紙,展開來,一一介紹,讓獨孤蘭聽明白,連同設計理念,也都解讀清楚,公司是本著環保、綠色、合理的理念,搞出這套方案的。
正在研究著圖紙和技術上的事,柯在功、柯克強兩人一起進來了,他們也靜靜的參加了圖紙的解讀。當圖紙講解到進入工廠的幾百米通道時,柯克強搶著道,這一塊你們公司要賠償農戶的。公司總經理道:
“不對哦,這里都是荒地,而且在前期的圖紙校對時,村里并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說法哦。”
“當時是沒看清楚圖紙,疏忽了。”
“這不可能,當時也有問起這一段的對話。”
獨孤蘭回頭看看柯在功,他退到一邊靜靜的,完全成了一個局外人,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正在為難時,總經理再揮一揮手,隨行青年從公文包里取出錄音器,當著大家的面,打開了讀取功能,從里面播放出那天協商會的錄音,里面講話的人,一聽都很清楚,確實那天有談到這方面的問題。
獨孤蘭不知道這事,是因為有事慢到會了點,聽了會議全部內容。
本以為這事就成了,沒想到柯克強的態度,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