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劉辯親自接見各家族的長者,并且設宴款待。
作陪的有大漢虎賁將軍王越,大漢宗親劉備,大漢守宮令荀彧。
荀彧作為橋梁,兩邊展開了友好的交流,劉備、王越代表帝王與眾人飲酒敘話,場面一片融洽。
眾人先是感受到劉辯的實力強大,又感受到劉辯的寬容仁厚,都對劉辯又敬又畏。
酒過三巡,眾人獻上帶來的錢糧,還額外贈送寶物。
劉辯大喜,提拔諸位長者為潁陰的長官,又讓各家族的子弟擔任潁陰的小吏。
劉辯沒想到的是,這些人竟然委婉地拒絕了。
荀彧私下里和他們溝通,這才知道原因。
原來十八路諸侯討董,整個大漢的兵力幾乎都堆積在關中和兗州一帶,使得黃巾賊有機會死灰復燃。
并州、冀州、豫州、青州、徐州都是黃巾賊最猖狂的地方。
潁川、汝南這一帶,有一波黃巾賊號稱葛坡黃巾,勢力極大。
首領叫做何儀、劉辟、龔都、黃邵,他們各有數萬人,經常攻掠州縣,遇到州縣的官吏都是斬殺殆盡。
潁陰縣城的家族正是害怕葛坡黃巾,所以不敢做官。
劉辯大怒:“朕在此,倒要看看誰敢來犯!”
荀彧趁機說到:“諸公,陛下這里良將如云,破黃巾輕而易舉,諸位不用擔心?!?p> “如此,大善!”
士人們很高興。
黃巾賊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產,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還經常劫掠州縣。
如果有人可以大敗黃巾軍,自然是大喜事。
想到劉辯的羽林軍,又想到趙云、典韋、張飛、關羽的勇猛,眾人更加有信心了。
荀彧又趁機說到:“但是陛下剛剛與董賊大戰一戰,我軍折損頗多,糧草器械也損失巨大。只怕……”
這是劉辯想說卻不能說的話。
荀彧恰到好處地提出。
大家都是聰明人,立刻會意。
“文若放心,各家族都有壯丁,陛下可隨意挑選。”
“至于糧草、器械、戰甲,我們包了?!?p> 這件事有利于各家族的利益,這些人自然也都支持。
于是,各家族出人出力。
劉辯任命荀彧統管潁陰縣政事,抽調各家族的精英子弟擔任官吏,輔佐荀彧執政。
不得不說,士族子弟從小接受精英教育,能力遠超黎庶。
在荀彧的領導下,這些人很快將縣城的事情處理得有條不紊。
之前很多士族逃亡,留下了許多良田,荀彧把這些荒廢的田地分給百姓耕種。
荀彧又安排專員,恢復市,鼓勵交易。
而另一邊,劉辯從各家族挑選了數千壯丁,優先挑選孤家寡人,無后顧之憂的。
先將最健壯的送進羽林軍,將羽林軍擴充至一千人。
又讓史阿挑選機靈的百人,跟隨史阿學習刺探情報。
最后,將劉關張的部隊擴充至兩千人。
于是,劉辯手下有了三千的部隊。
劉辯本來可以征召更多部隊的,但他選擇了精兵模式,要質量不要數量。
凡是羽林軍,人人都有鐵甲,配備最鋒利的武器。
劉關張的部隊也要穿上簡易的皮甲。
要知道這個時代鐵甲極其昂貴,皮甲也是好東西。
很多軍隊里中高層軍官,甚至校尉級別才能配備皮甲,將軍才能穿鐵甲。
另外,劉辯還規定所有士兵都是一天三頓飯,三天一頓肉食,羽林軍偶爾還能開開小灶。
這些士兵享受到這么好的待遇,心中非常感激劉辯,訓練時十分刻苦,生怕不合格被攆走。
在外面,他們一天只能吃兩頓飯,而且是堪堪餓不死的那種。
這無疑需要巨大的錢糧做支撐。
但是幾個家族分分,竟然就輕易地拿了出來。
劉辯暗想:這些家族到底是有多么富有!
而這些本該是大漢的財富。
士族、豪族就是大漢的吸血鬼,他們侵吞田地,隱瞞私戶、田戶,把大漢的利益占為己有。
結果就是士族、豪族越來越富,百姓卻吃不上飯。
士族的權利也越來越大,君王的權利一點點被瓜分,最終成為傀儡。
東漢末年的皇帝為什么要任用宦官,就是為了對抗強大的士族集團。
不是皇帝們無能,而是他們剛繼位就發現手上沒有多少權利,只能被迫任用宦官。
桓帝、靈帝就是受到士族壓迫太甚,才發動了黨錮之禍。
而這也是光武帝劉秀埋下的禍根。
劉秀成事依靠的就是豪族的力量,這是東漢朝廷的基礎。
劉秀當年想要依靠度田來壓制豪族,豪族們卻紛紛造反,逼得劉秀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妥協。
劉秀之后,豪族越來越強,最終進化成士族,后來的皇帝自然就更加沒有辦法了。
自己必須要注意這件事情。
這個念頭在劉辯的腦海一閃而過,沒有多想,現在也不是多想的時候。
為了加強自己對軍隊的控制,劉辯將羽林軍原本的兩百多人提拔成中級軍官,分配到新的羽林軍和劉關張部隊里。
這兩百多人是劉辯的死忠,他們控制了軍隊,自然就等于劉辯控制了軍隊。
在提高軍隊待遇的同時,劉辯也對軍隊管理得更加嚴格。
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而且是重罰。
有新的羽林軍軍士仗著天子近衛的身份欺壓百姓,劉辯毫不留情地處罰,輕者杖刑到血肉模糊,重者直接處死。
此舉也為劉辯攢到了不少聲望,穎陰縣城的百姓都擁護劉辯的統治。
而軍隊里也做到了令行禁止,只要是劉辯的命令,沒有人敢質疑。
每一條軍規,都刻在軍士的腦海里,絕對沒人敢觸碰。
幾個月后,豫州發生了一件大事。
豫州刺史孔伷病逝,豫州的實際掌權者死了,豫州大亂。
各路黃巾賊趁機攻掠州縣,殺死州縣的官吏,大肆搶劫。
……
而陳留郡也發生了一件大事,討董聯軍分崩離析,徹底解散了。
這事說來復雜。
袁紹正在秘密聯絡各路諸侯,準備立劉虞為帝。
韓馥、王匡、喬瑁等人都表示了支持。
但不支持的人也很多。
張邈怒罵袁紹無君無父,還沒有證實陛下的死訊就要另立皇帝,簡直狼子野心。
袁術更是不答應,他對劉辯印象還不錯,雙方交往甚密。而且就算是立新帝,憑什么是你袁紹來立?
袁紹的支持者山陽太守袁遺也不答應,因為父親袁隗的事情,袁遺是感激劉辯的。
孔融、陶謙也不答應。
最重要的是,看似軟弱的劉虞表達了堅決的反對。
劉虞自己都反對了,你還玩什么?
袁紹只能被迫放棄。
于是聯軍又沒事做了。
而沒事往往預示著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