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坐在食堂吃飯,以前的李佳慧在李明昊面前吃飯的時候,還會肆無忌憚,可是如今不同了。
坐在李明昊對面就連大氣都不敢喘,再加上發生上次那個醉酒的事,更不知如何開口。
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大口吃飯,肆意妄為。
李明昊見李佳慧小口吃著飯,就跟淑女一樣,看的李明昊尷尬癌都犯了。
皺皺眉放下筷子道:“你怎么了?這里的食物不合你的胃口?我吃著感覺不錯啊。”
食堂二十四小時開放,并且全天候有人值班,食物方面上更是豐富。
川菜、粵菜、魯菜、東北菜、甚至小日本雜料理都有,更別說漢堡炸雞了,有的員工甚至都不回家做飯,在食堂打包。
李佳慧喝口果汁道:“沒什么,無形之中你給我一種害怕的感覺,面對你我感到不舒服,甚至自己的一舉一動深怕讓你不滿意。”
緩了緩又道:“也許是上位者的威壓吧,讓人下意識的就想離你遠遠的。”
李明昊喝口水道:“第一次我們見面,你在我對面可是放肆的很,沒有一點淑女的感覺,而第二次雖然跟第一次一樣,但是明顯的有些大家閨秀的感覺,而這次么……”
李明昊擦了擦嘴:“你說你面對我不舒服,那么其他人呢?剛才有幾個員工進食堂有說有笑,看到我后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躲的遠遠的。”
站起身看了看李佳慧:“既然這里的飯菜你不喜歡吃,那么我們去吃火鍋,就是那家。”
李佳慧明顯一笑:“好啊!這是第三次我們去那家吃了吧,這次我請你。”
李明昊看了看時間,已經九點多了,想給楊海打電話可是猶豫了。
李佳慧撩了下頭發道:“是因為時間關系么?不好意思麻煩車隊吧?”
李明昊道:“你不是會開車么,走吧開我的車。”
二人坐在火鍋店,還是那個店還是那個位置。
看著李佳慧吃相李明昊笑了:“呵呵,這才是我認識的你。”
而這時李佳慧吃到一半竟然,捂著肚子呻吟:“董事長,我的肚子好疼,特別疼。”
李明昊站起身來到李佳慧身邊,攙扶著她并且從服務員那里要來一杯開水。
李明昊不會開車,而李佳慧肚子疼的根本走不了路。
沒辦法李明昊只能背著她。
從醫院出來已經第二天天亮,看了看憔悴的李佳慧道:“你把我嚇到了,醫生說你是急性腸胃炎,就是飲食不規律引起的,打上針你就睡著了。”
李佳慧嘴唇有些發白,可是說話依然底氣十足:“沒事,這個老毛病了,董事長你說如果有醫療納米機器人多好,一人打上一針管。”
李佳慧看向遠處:“這樣的話,人的體內有什么問題,那么醫療納米機器人就會修復,緩解了病痛并且因為遠離了疾病,壽命也會進一步增加,一舉兩得。”
李明昊聽到這里道:“你等我一下,我去給你買一杯小米粥。”
看著快速跑開的李明昊,李佳慧沉吟道:“雖說他是董事長,但他依然是那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李明昊邊走邊小聲嘀咕:“28205號人工智能?你說剛剛李佳慧提的建議成立嗎?”
“叮!成立,可以先研發醫療方面的納米機器人,而工程上的因為地球資源有限所以必須去其他星球采集,而醫療方面的納米機器人的材料使用方面可以用碳元素,它比鋼鐵硬十倍,而以后的工程軍用方面需要用合成材料,有一種叫做錳酸弋金的金屬地球上不存在,如果使用碳元素而合成的納米機器人在工程軍用方面具有不確定性。”
李明昊有些差異:“那為什么芯片提供給我的當前一百年科技樹里面,只有你說的后者,以至于我都不敢嘗試研發。”
“叮!因為各種科學技術的不成熟,第一點需要芯片縮小,也就是達到比細胞還小的成熟技術,第二因為核子電池以現在的技術僅能縮小到手機電池大小,并且如今還沒研發成功,第三納米機器人動力需要光子電池驅動,光子在如今的地球僅用于電磁波和計算上面。”
“因為未來將光子從電磁波基礎上,研發成將光子與氫原子核原子和其他電粒子相互反應,從而實現將放射性元素分離轉化成能量。”
李明昊有些苦惱,這幾點短時間內都將無法達成。
突然想到什么道:“那有沒有什么替代的?”
“叮!有,不過代價有些大,已經損害了生態發展,不過如果生命體可以短時間走出地球,那么這一切都將不是問題。”
李明昊急道:“那是什么方法,請告訴我。”
“叮!銀河系另一邊有一個一級文明,它們研發的納米機器人是生物能量驅動的,葉綠素。”
李明昊有些懵了,光合作用,這有什么用?不是植物才有的么。
“叮!光合作用,植物通過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其主要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涉及光吸收、電子傳遞、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應步驟,對實現自然界的能量轉換、維持大氣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李明昊終于搞懂了,原來是通過提取植物中的葉綠素從而實現能量轉換,光吸收和電子傳遞。
而制成一個納米機器人所需要的植物葉綠素是按噸計算的,一噸葉綠素才能提煉制成葉綠晶體核。
而當有陽光時,納米機器人就會自動進行能量轉換,一個納米機器人進行一天12個小時的光合作用后,可以連續工作半個月也就是15天。
而芯片方面可以進一步壓縮,地球上最簡單的芯片就可以,不過需要制作工藝,也就是光刻機。
光刻精度需達到0.5納米程度,不然一切都白搭。
李明昊信心十足,光刻機方面此時科研一科已經研發“飛雀二號”,在不久就會實現量產,而“飛雀三號”光刻精度正好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