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抉擇
再過幾年,自己的公瑾哥哥就會遇到小喬,到時候郎才女貌,自己再想掙到公瑾哥哥的芳心,根本就沒有可能。
為什么孫尚香出生的這么晚,早一點不好么,這會兒自己要是大個五六歲,想勾搭上美周郎,根本就不費勁。
偏偏還不能提前去江東,把大小喬嫁出去,畢竟大喬還是伯符哥哥的衣服,好歹是官配,不能拆。
一肚子心事的程清萍剛溜進孫權的書房,就被她親愛的仲謀哥哥抱起來,放在腿上。
程清萍下意識的看起來桌子上的文案,沒想到上面勾勒了整個吳縣。
比起丹陽郡,吳縣的地盤真的是少得可憐,也難怪伯符哥哥能夠三下五除二,將吳縣打下來,好讓自己有個家。
只可惜自己在這里過的可能都不如華庭舒心,這算是程清萍的直覺,畢竟二張看起來都是老謀深算的奸詐之輩,自家也沒能完全收復他們兩個。
看仲謀哥哥可憐的模樣,怕是這段時間被張昭和張紘折磨的不輕,有他們兩個在,想安置丹陽郡流落至此的百姓,怕是困難重重。
“仲謀哥哥打算怎么安排外面的百姓,那些人都是丹陽郡的百姓,我們不能放棄他們,不然就是寒了其他人的心。”
程清萍知道這里的人,心都比自己要冷硬一些,特別是外面的那些百姓,和孫家沒有直接關系,很難喚醒孫權的同情心,但是他們跟著自己過來的時候,自己就打過包票,答應過他們。
一定會給他們找到落腳之處,百姓信任自己才過來的,總不能孫家人的所作所為,連華亭陸家都不如,陸家好歹還能收留他們,孫家卻將他們拒之門外。
孫權這會兒也頭疼的厲害,剛才送香姬回房之后,自己再一次過去探了探二張的口風,也可以說是過去和二張談判,架不住二張一口要死,怎么也不肯同意,讓百姓進入吳縣。
就連給他們一個住的地方也不肯,偏偏自己拿二張也一點辦法沒有,除了扯嘴皮子,再沒有其他辦法。
不是孫權不想補貼百姓,他也不曾收攏到吳縣的財政大權,手中有限的銀兩,都是各有用處的,總不能讓自家的兒郎,餓著肚子去打仗吧。
“香姬,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我也想讓百姓到吳縣安居樂業,但是吳縣的百姓,不聽我的,稅收也不曾到我的手中,我拿什么收攏那些百姓。”
孫權也不想在自家妹妹面前掉了威風,只是不說實話,恐怕香姬更不會體諒自己,這孩子打小就聰明,一直是孫家的驕傲。
如果自己不和她說清楚,她也不會輕易就放棄這件事情,其實孫權清楚,就算是自己說清楚,香姬也不會放棄這件事情的。
他的做法,確實有讓百姓寒心的地方,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仲謀哥哥,辦法肯定有,只是你不愿意對不對,外面那些百姓,都是些老弱病殘,根本不值得孫家下這么大的本錢。”
程清萍的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孫權的臉色不好看,不想承認,卻也不愿意欺騙自家小小姐,只能一臉為難的點頭。
如果是一群青壯年,自己可以抽調軍餉中的一部分,收攏他們,然后他們中的一部分,會對孫家感恩戴德,最后還可能成為替孫家征戰四方的戰士。
如果是這些人,自己會毫不猶豫的做出那樣的選擇,只是現在這個情況,自己也是為難,打起仗來,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在孫權眼中,城外的駐扎的老弱病殘的百姓,根本沒有銀錢糧草來的實在。
如果有充足的銀錢糧草,孫家手下的兒郎,就能夠安心的征戰四方,自己也不用天天為了錢愁白了頭。
伯符哥在外打仗不容易,殊不知道,自己在這里打理財政,也是很艱難的好不好。
“仲謀哥哥,他們是丹陽郡的百姓,都是孫家的子民,他們中的人,或者丈夫,或者孩子,都有可能是替孫家戰死沙場的戰士,你就不怕他們死不瞑目。”
程清萍憤慨的說,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深深地刺痛了孫權的眼。
看著自家小小姐憤怒的模樣,孫權也很無奈,自己怎么不知道呢?自己也怕戰士死不瞑目,只是現在這個情況,說句不好聽的,活人都管不過來,還說死人呢。
怕不是在開玩笑吧,想要百姓安居樂業,舍棄一小部分,是很有必要的。
這些人如果知道他們被放棄,是對孫家其他人的貢獻,也會開心的,也會支持自己的做法不是么?
“活人重要還是死人重要,香姬,我要是把錢拿出來安置他們,就等于養了一大群廢人,還是甩不掉的那種,伯符哥的軍隊就要節衣縮食。”
孫權低聲說,他并不是心虛,不過就是愧疚,愧疚那些為孫家而死的兒郎,覺得自己沒辦法好好照顧他們的親眷,現在還要為了所謂的大義,逼著他們的親眷去自謀生路。
“軍隊節衣縮食你是不是覺得沒關系?可咱倆現在同袁術開戰,若是將士們吃不飽穿不暖,后果是什么,你知道么?你想讓伯符哥如父親一樣,戰死沙場么?”
程清萍被說的啞口無言,自己從小方面抗拒,自然覺得不能舍棄那些百姓,可是仲謀哥哥說的沒有錯,如果真的接受這些難民,那伯符哥哥的軍隊就要節衣縮食。
如果因為吃不飽飯,所以打了敗仗,只會造成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那自己保護百姓的意義何在,是不是有些因小失大呢?
程清萍也不知道自己說什么的好,責怪仲謀哥哥,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緣故,伯符哥哥也不會弄出來一個爛攤子,讓仲謀哥哥收拾,現在爛攤子還沒收拾好。
自己又要給他找新的麻煩,難怪仲謀哥哥會那樣發愁,百姓和自己一路趕往吳縣,自己紅口白牙,許給他們的不過是個口頭承諾,就算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