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跟著朱元璋從文華殿回到乾清宮的路上,心中暗想:果然還太年輕,缺少閱歷了。過了一會,朱標又想了想覺得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朋黨自古有之,有什么好奇怪的,混社會的誰還單打獨斗啊……不過作為一個新興王朝,這樣的內部斗爭未免也太過了一點吧。
思考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不一會,兩人就在眾太監和錦衣衛的護送下回到了乾清宮。
朱元璋往座椅上一坐,然后打了個手勢。宮內的太監、宮女立馬心領神會,有序的離開了乾清宮。
很快,整個宮內只有朱標和朱元璋父子兩人。“太子是不是很詫異。”
“父皇,是的,我不清楚為何劉基和李善長等人之間的斗爭為何如此激烈……”
“這其實是朕,有意挑撥的。”說著,朱元璋露出了滿臉笑容,從座位上起身走到朱標身邊。
“這個法子是朕在早朝上想出來的。早朝時朕就在那想啊,怎樣能夠明正言順的將丞相廢掉。太子你猜怎么著,當朕看到李善長和劉基兩人為著制錢之事吵的不可開交時,這個方法就徐徐浮現在朕的心里了……”
“父皇圣明,但北元未滅,就興此黨爭之事,恐有危于社稷!”
“哎!那個老子不是說過嗎,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嗎!現在才哪到哪啊,還早的很呢!朕今早就故意展露要設六部,制禮儀的心思,來勾起他們相互傾軋。沒想到,下午他們就上鉤了。”
“如此看了……父皇,那李彬不是已經被人記恨上了嗎?”
“嗯!以劉基為首的官員,肯定會針對李彬。不過這樣子,這兩派不就不能緩解了嗎?”
“那父皇最后欲推何人為丞相。”
朱標回想著以前看過的歷史,如果自己猜的沒錯,那么胡惟庸這個無根之人上臺就是必然啊……
朱元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轉過身去“胡惟庸!”
…………
4月初,徐達、常遇春率領北伐大軍攻破虎牢關,進入洛陽盆地。
元梁王阿魯溫急招眾將應對。
“諸位今賊寇已經攻破虎牢關直逼洛陽,當前形勢危急,我已向河南王求援,但需時日,現今有誰敢率軍阻擊賊寇……”
“梁王殿下末將愿往!”
沒等周圍諸將反應過來,脫因帖木兒就自告奮勇的站了出來。不過當諸將看到是脫因帖木兒時也就不意外了,畢竟他是河南王的弟弟,才能也不錯,選他去也是相當的合適的。
“嗯!諸將有無異議!”
“臣等無異議……”
“如此甚好!我命你帶領五萬大軍前往洛水北岸的塔兒灣布防阻擊明軍。切記,莫要主動出擊,只需與其對峙即可!”
“末將領命!”
隨后,脫因帖木兒拿著命令前往洛陽軍營中點起了五萬大軍前往塔兒灣。
塔兒灣是明軍度過洛水前往關中的必經之路,只要在這里攔住明軍,那么洛陽那邊就無憂矣!對于年輕的脫因來說,明軍北伐之所以勢如破竹,原因在于蒙古軍隊并沒有進行動員,明軍所擊敗的不過是一些老弱病殘罷了!現在自己率領著精銳的蒙古武士,那明軍不過是土雞瓦狗爾!
很快,兩軍便在塔兒灣對峙了起來。
“將軍,我等已將渡船備好,只待將軍命令。”
常遇春與馮勝在軍帳中向徐達稟報著情況。
“我這有探子帶回的密報,上面詳細的寫明了韃虜的部署,你們好好看看。”
徐達說著將桌子上的一張紙遞給了常遇春和馮勝。
“從這張紙上的信息可以得知,韃虜軍隊在塔兒灣左岸的部署較少,他們認為左岸那不易渡河,故只在那里部署了不到五千人。”
“將軍末將,愿意帶領一支敢死隊,從左翼突入,來為大軍渡河爭取時間!”
常遇春一聽韃虜軍隊有破綻,立馬向徐達請求作戰機會。
“很好!本將命你率三千精銳于明日天明十分急渡洛水,奇襲敵軍左翼。”
“領命!”
常遇春說完就急忙去準備渡河事宜了。
“馮勝,本將命你待伯仁渡水三刻之后率大軍從右岸啟程,務必要快!”
“得令!”
第二日,天剛露出魚肚白,明軍這邊,常遇春已經率領三千勇士行駛在洛水之上。望著對岸死一般寂靜,常遇春從啟程來的不安達到了極點,不過隨著渡船靠岸,常遇春心中懸著那塊大石頭,落到了地上。
元軍巡視的小兵望見遠處有數十條船出現在河上,急忙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當確認是真的以后急忙跑向元軍左翼大營。
當元軍左翼被巡查小兵的叫喊聲驚醒時,常遇春已然率領三千勇士沖進了大營之中。不出一刻元軍左翼作鳥獸散。
左翼的被奇襲的消息很快的傳到了脫因的手中。
“該死!”
脫因咒罵了一句,很快就鎮定下來,左岸水流湍急不宜大規模渡河,所以這只是一支偏師,不足為懼,重點還是右岸的防衛。只需派出一支精銳去拖住最好是擊潰這支偏師就行,待到明軍右岸登陸不成,便可率領大軍徹底吃掉左翼的偏師,到時候明軍就再無渡江之力。
于是他派遣手下勇士呼蘭率領一千精銳的蒙古騎兵前去救援。自己這邊則是趕緊加強對右岸的防衛,謹防明軍大規模渡河。
當脫因站在塔樓上看見右岸出現大量的明軍戰船的時候,心中不免狂喜,果然還是給我猜中了,徐達名不副實啊……
可是令脫因想不到的是,常遇春的戰斗力和手下軍隊的廢物程度。
當常遇春擊潰左翼元軍之后,正準備整頓兵馬趕往右岸支援馮勝時,從遠處傳來陣陣的馬蹄聲。這個聲音對常年征戰在外的常遇春來說在熟悉不過了。隨即他下令軍隊結陣,防御騎兵。
呼蘭率領著騎兵趕到左岸時只看見常遇春率軍嚴陣以待,顯然率領騎兵去沖陣無疑是找死的行為。
“真是一幫廢物!才過去多久,沒想到就潰了!”
呼蘭罵著,有意的率領騎兵與常遇春的部隊拉開距離,保持著一種監視狀態,這無疑就是在和常遇春拖時間。
這種行為對于常遇春是一件無法忍受的事情,因為他要趕緊趕往右岸迎接馮勝,否則這場登陸就是失敗的。于是常遇春騎著戰馬迅速沖出,彎弓搭箭一氣呵成,一瞬間就將呼蘭射死于馬上。
蒙古騎兵剛想跟隨呼蘭向后移動,就看見自己的主帥從馬上摔了下來,整支部隊陷入了混亂之中。
隨后常遇春所部迅速殺出,徹底的擊潰了這只精銳的蒙古騎兵。
“韃虜納命來!”
常遇春的一聲叫喊,讓正命令部隊劫擊上岸的明軍的脫因為之一振,隨后潰逃的數十名蒙古騎兵就沖進了大營,對著脫因大叫道:“大帥!大事不好了呼蘭千戶被殺了!那里有上萬的賊寇!”
“什么!”
現在元軍軍心動搖已經不能作戰了,所以脫因面臨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如果繼續抵抗下去,怕不是要全軍覆沒,但是如果撤退,恐怕,洛陽就守不住了,而且自己也不能回洛陽了……
看著遠處河岸上明軍越聚越多,脫因一咬牙一跺腳,老子拼了!隨后他帶領三千親軍從大營西門殺出,一個拐彎,繞過常遇春所部,向關中方向逃去。
隨后數萬名元軍向明軍投降。
元梁王阿魯溫聽聞脫因大敗,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于是率領洛陽官民向徐達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