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客廳。
此時袁媽媽正準備進廚房做早餐,手機震了一下。她從家居服兜里掏出手機一看,嗬,兒子的朋友圈有動靜了。
她一直在偷偷關注兒子朋友圈的動態,每次兒子發朋友圈時,她總是第一時間刷到并點贊。
一大早就看到昨晚兒子發的朋友圈,讀過之后很是自豪,還推薦給老袁看。
老袁還沒看明白就被電話叫走了。
只好自己一個人看了又看。
有點好奇,新發的朋友圈是什么,莫非又寫了一首?
點開,是一個圖片。
放大了看,原來是周邦彥的瑞龍吟-----
“章臺路。還是褪粉梅梢,試花桃樹。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竚。因念箇人癡小,乍窺門戶。
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
唯有舊家秋孃,聲價如故。
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
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
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
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
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一看之下,袁媽媽明白了,兒子昨晚發朋友圈的那首瑞龍吟,是模仿著周邦彥的瑞龍吟填寫的。大學時讀過周邦彥的詞,但都忘記了。現在讀到,真是倍感傷懷。因為此詞本是周邦彥的懷舊詞,也名章臺路。寫的是周邦彥到章臺路故地重游,尋訪昔日情人,卻已物是人非,無緣得見之后的悲惋嘆息之情。讀之自然會想起那已遠去的美好的青春歲月,怎不叫人感傷?
但兒子的這首仿寫的瑞龍吟,意趣情感卻與原玉大相徑庭。
翻開兒子寫的瑞龍吟,對照之下,才看出端倪。
“新冠狀。停宴聚罷游玩,但求無恙。
城鄉坊陌人家,斂蹤匿跡,隔離閉蚌。
黯凝惘。因病傳毒侵染,靜街空巷。
公交市場商行,念昔日景,熙熙攘攘。”
這第一段、第二段有明顯的模仿痕跡,渲染了環境也摻雜了對昔日情景的追憶。
可是,從第三段第一句開始,語氣便一下子激昂了,“前度南山重戰,溯源尋藥,廉頗猶壯。江漢險灘行舟,不畏風浪。直面挑戰,迎著狂毒上。”這是寫的鐘南山!
“知誰伴、風危困苦,刷屏盈眶。護士白衣亮。眾醫盡力,扶傷救抗。感染人員漲。歸戶晚,繁忙可得休養?”這是寫的眾多奔赴武漢的醫生護士!
“祝福武漢,月明星朗。”這是寫的對醫生護士們的祝福!對武漢的祝福!對疫區人民的祝福!
再讀之下,袁媽媽都不免對兒子有些敬佩之情了,原來還可以這樣填詞!
因為宋詞都是可以唱出來的,不同的詞牌都代表不同的曲調,以前自己填詞都是遵循詞牌的風格,按照原玉的情感氛圍填寫,唯恐被大方之家笑話。
這首兒子填寫的瑞龍吟,卻大大突破了這個局限,了不起!
再翻回兒子新發的圖片,這才看到,在周邦彥的瑞龍吟圖片上方還有一段說明文字。
其中寫道“這不是自創的詞牌,是北宋周邦彥所創調的詞牌,調名本意是吟唱伴奏中有敲擊銅盤之聲,如瑞龍吟嘯,曲調吟詠含有祈雨祈平安之意。昨晚想起了有醫生護士朋友奮戰在前方,故有感而作。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欣賞,以后有時間會考慮發些填詞的方法。”
袁媽媽的目光盯在“醫生護士朋友”這幾個字上,聯想起兒子在護士關彤彤的短發照片下點的那個贊,若有所思。她只加了關彤彤的微信,沒有護士小劉,小張她們的微信,不知道兒子給她們幾人都點了贊!
帶著絲絲猜疑,袁媽媽開始做早餐。
袁樂拿著手機下樓來,見老媽還在廚房里忙著,便側身坐在沙發上繼續看朋友圈。
好家伙!這么會兒功夫,新發的圖片底下已經有十幾條評論了。
“周邦彥,大詞人!膜拜中,……”
“情境交融,意深耐品!……”
“我不懂詩詞,可是我怎么覺得袁哥的詞更好!”
“我也作如是想!”
“當然是大詞人周邦彥的詞水平高!現代人怎么可能比得過古人!估計樓上連什么是詞牌都搞不清爽吧?”
“嗯,周邦彥此詞構思細膩,潑墨傳神,文筆流暢!學習了!”
“宋詞確實是后人難以企及的高峰,但是我覺得文學藝術也是不斷發展的,現代人與古人沒有可比性,不用說誰的詞更好!”
“怎么沒有可比性?藝術總是有高下之別的。”
“說句實在話,我覺得袁哥的詞更附合瑞龍吟這么霸氣的詞牌!……”
“其實周邦彥的這首詞,也稱章臺路,……”
“詞尚婉約……”
“那還有豪放派呢!”
“語文老師告訴我,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卜算子·詠梅就比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好得多的多!”
“蘭花與荷花都美……”
“只能說各有千秋吧……”
“不同的感受而已……”
袁樂笑了笑,好么,連偉大領袖他老人家都抬出來了,這些人,還真是閑的!
“吃飯啦。”
隨手把手機扔在沙發上,走向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