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水流的十分歡快,陳立新坐在河邊的坡地上啃著昨晚煮好的涼玉米棒子,頭頂上是漫天的星光,身旁是打好的一大捆豬草。昨天下午,鎮上特地打電話來通知她去縣里工業園的日升電子廠學習新的教學設備,明天下午就會有人來聽她用這種設備講課。
她心里很是有些忐忑,聽她講課她不怕,就是怕用不好新設備。她家里比較開明,沒什么女孩子不能念書說法,但是父母都是農民,在村里也要講村里的規矩,就是得有個男娃。她是頭胎,可是二胎還是女孩后,父母只能躲出去生。當時她考高中的成績不好,家里爺爺奶奶和妹妹也要照顧,就沒有上了。而村里的學校只有個老校長,有次出去找豬摔壞了腿,就拜托她來代課,許她一個月50元錢。也許是為了她妹妹,也許是為了那50元錢,她已經干了5年,工資也漲到了60元。但是因為識字,她還兼任了村里的會計,和開拖拉機的小伙接了婚。
今天夏末,新任的縣長來到了村里視察,推薦村子集體加入了食品廠的合作社,撈小龍蝦到鎮上統一收購,家里就有了現錢。后來又收回了駐村的工作隊,她在外面躲藏的父母也帶著小弟弟回來了,總算趕上了種晚稻。現在村里的人一下就多了起來,一天到晚不是修路挖渠,就是整理蝦塘,小孩子們都被趕到學校里來了,原來只有十來個學生,現在一下就增加到了30多個,她只能分成兩個班來帶,突然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所以這次她也想看看這個新設備能帶來什么助力。
背著豬草回去時,晨曦渲染了天邊許些紅暈。自己的丈夫正在整理那個拖拉機,突突突的只響,看樣子雞和鴨子已經喂了,這些禽類以后食品廠也是要統一收購的。丈夫以經看到了她,便走過來,和她一邊打趣,一邊接過她背上的豬草。等她到屋里換過衣服出來,豬已經在拱槽了。
于是兩人就上了拖拉機,突突突的,就開上村里的新整的大土路,往縣城走。
等他們開上了鎮上的水泥路,天光已經大亮,鎮子上已經搭了很多的帆布大棚,這些都是來收晚稻的商戶,現在公糧已經交了,這些收糧的也不再偷偷摸摸的收,而是明目張膽的干了。陳立新他們家過幾天也會來賣糧,好去多買些雜糧和飼料來為牲畜。
等他們走到縣城,已經7點了,這還是陳立新今年來第一次來,可是變化大的讓她不敢認。江邊的老房子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如畫一樣的園林。城里,到處都在拆除,還有高樓在建設。上了國道,來到工業園更是像到了新天地。
園區門口,早就已經車水馬龍,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車。好在有欄桿把馬路兩邊都攔了起來,還有警察在管理。行人、自行車、還有做買賣的,都被攔在兩邊,中間的都是汽車卡車,他們這輛拖拉機就有點另類了。
警察理所當然的攔住了他們,檢查了介紹信和證件后,先讓他們到路邊沖洗了車輪,才進了工業園。里面建設更是難以想象,黑色的柏油路,畫著各種道路線,路上還有精致的花壇,花壇里有精致的造型松樹、磐石、花草搭配,配合紅色柏油的人行道和灰色的墻壁,有種高級公園的感覺。夫妻二人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四處打量,又興奮又十二個小心,跟著車流緩慢前行。
終于到了廠門口,檢查過各種證明,拖拉機就被停在一個停車廠里。這里就連停車都是花園一樣,讓人目接不暇。老公當然不讓進了,索性約定好中午在廠門口見,然后就到廠子外面溜達。然后她就被一個掛著牌子,穿西裝和一步裙的女廠員領著到了一個辦公樓。在一個琳瑯滿目的展廳里,見到了一個有著波浪發的中年女經理。
然后她就見到了讓她無法想象的視頻學習機。看著這位董經理演示了一番后,她情不自禁的就淚流滿面了,要是五年前就有這種設備,她一定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學也說不定呀。
自己帶來的課本放到設備上面,選好課文,就會被朗讀,生字生詞習題有各種講解,還有各種相關的影視音樂,老師幾乎不用自己找資料備課,只要放給學生看就好。還可以針對詞匯,句子點讀解釋。自己的弟弟妹妹真是趕上了好時光,有了這個東西,現在的兩個班,她一個人也絕對有信心帶好。
終于她試著講完了一課,然后她聽見門口有掌聲,一對英俊漂亮的像小說里一樣的年輕人正在給她鼓掌。
董經理給她介紹:“這是我們的薛董事和林秘書,這臺機器就是根據他的設計理念發明出來的。下午他們也會去聽你講課。”
陳立新不知道該說什么,抹了把眼睛上不爭氣的眼淚,站在那里深深鞠了一躬。董經理連忙把她扶起,然后給了她一張卡,讓領她來的工作人員,繼續領她出去,走出大樓,她突然看見對面的院墻上寫著的一排字----讓科技為普羅大眾服務,她感到鼻子一下就酸了。
小薛目送著這位鄉村女教師離開,沒有搞加演什么戲碼的做作之舉,就連他到這里也是剛好從樓上下來,要出去到縣長住處,路過而已。
下午要去這些小學轉轉,他準備捐些其他的教具和書籍,現在都要和縣長夫人要捐的林瞳的舊衣服放到一起,然后就勢再蹭縣長大人的一頓飯。
縣長大人絕對樂意,夫人不在,天天能見到女兒也不錯。
吃過了午飯,休息了一小會,童局長打頭的車隊就來了,于是一行人兩輛吉普,兩輛客車,就下了鄉。
在不停搖晃了一個多小時后,終于到了于田鄉劉灣鎮南云村。雖然小薛和林瞳的體質頗好,也被搖晃的頭暈惡心,根本無心欣賞綠水青山稻谷黃,農人處處清淤忙。路邊西風紅旗卷,石碾鋤揚塵土宕。在村邊的小河邊上坐了十來分鐘,吃了幾個橘子才紓解了不少。
在這個到處都是土路水岔的鄉村,土墻棚瓦是主流,只有學校和村辦公室是磚墻灰瓦的大房,這兩個單位都在一個大院。這里原來是村子里的祠堂,破四舊的時候改成了學堂。但是這個兩進的院子對來的這么多人還是太小了,現在都站滿了人,沒有太多插足的地方。
好在技術員很快搞定了線路問題,一眾人就擠進了教室后排,和孩子們一起好奇看著講桌旁高高放置的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