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地球人來說,我們的生命可以很長很長,最年長的長老如果按照地球靜止時間來對照,超過十億歲;幾億歲、幾千萬歲的個體更是比比皆是。不過大體來說我們對于繁殖沒有什么概念,也沒有這方面的生理需求,每個個體想活著可以就一直活著,永遠不會死;當我們遇到一些事情需要多人合作時,每個人都可以分一些分身出來,讓這些分身彼此合作就能完成一件事情;剛才你也看見了,只要有需要我都可以分出數以萬計的分身來。所以我們對生命的理解跟你們很不一樣。”莫有爛說起等離子態的生命特點,確實遠遠超出了孟浩天的想象。
“那這么多不同年齡的個體又是怎么來的呢?”孟浩天問道。
“為了解決問題而來。”莫有爛繼續解釋,“不知道你們作為碳基生命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上限的,對知識的掌握也是有盡頭的,雖然每個個體都可以選擇長期活著,但只要活到一定長的時間,他的能力基本就到達上限了,接下來不管再活多久,他在同一個領域的能力基本也不會有太多的增長,這個時候他的成長期就會結束。后面進入穩定期。”
“嗯,我們地球人也差不多,雖然個體有差異,但大多數人進入三四十歲以后,個人能力的增長就會變得緩慢甚至停止了;雖然也有少量的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但大多數人都不是的。”孟浩天表示完全認同。
“對,每當我們的群體遇到發展難題時,就會集思廣益,大家一起去面對這些難題,如果集思廣益還解決不了,就需要繁殖新的生命,希望新的生命能夠青出于藍,最終解決這些難題,所以我們的繁殖主要是出于解決問題的需要,而并不是什么個體生命的本能,我們這種生命的本能是不需要繁殖的。”
“那你們沒有性別,又如何繁殖呢?”
“問得好,這就涉及咱們這個實驗的根源了。當我們需要繁殖的時候,就需要兩個或以上、有時候是多個個體,他們混合在一起,把本體意識深層次的充分融合,然后分裂成一個或多個新的個體,這些新個體就是新的生命了。新的生命繼承了混合前多個本體的基礎意識,但他們并不是舊生命的本體,而是全新的生命本體;這些新生命也不知道自己是由哪些舊生命混合而來的,所有新生命的本體意識都是從零開始,從新開始學習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而混合前的舊生命,就死去了。”莫有爛解釋道。“舊生命的融合,其實就像我們現在這樣,我們現在的狀態就是初步的淺層次融合。”
“啊……!你是說,我們正在……”孟浩天急得臉色都變了。
“別胡思亂想,我現在只是逃命需要,不是要跟你創造新生命。”莫有爛惱了:“我們只是借助融合的方式來逃避追殺。”
“但這樣繁殖方式的也有缺點,一方面是新生命的學習能力并非是無限的,甚至隨著我們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新的生命帶來的知識增長幅度卻在不斷衰減,已經導致我們面對一些難題時連續幾代人都無法攻克。”
“另一方面,也不是任意兩個以上的生命就可以融合,很多個體在嘗試融合時舊的本體意識之間會產生互斥導致融合失敗,無法生成新的生命,又或者即使生成了新的生命,但這些新生命的能力成長到最后卻還不如上一代強大。這種互斥反應帶來最頭痛的問題是越近親的個體越容易融合、越遠親的個體越難融合。結果上百億延續下來,我們的人類已經按功能自然分裂成了多個線性宗族,比如我和陸武之就分別屬于不同的宗族,各自的能力和特長也不太一樣。現在跨宗族的成功融合已經變得很渺茫了,而本宗族內的融合,卻又很難帶來知識能力上的新突破。唉!”
說到這里,莫有爛不由自主地再嘆了一口氣。
“這個我倒能夠理解,是不是類似于我們地球人的近親繁殖?”孟浩天終于可以接上一句話了。
“是的。我們不能任由這種近親繁殖情況發展下去,因為這很可能會導致我們的文明走向消亡,必須尋找新的解決辦法,我們宗族的子興長老就是負責尋找繁殖問題的解決方案的。”莫有爛終于介紹到實驗的起源了。“大概六億多年前,我們建立起了連通太陽的黑洞通道,足跡延伸到了你們所在的這個太陽系,子興長老很快就發現β-3,也就地球,是進行繁殖實驗的絕佳環境。
“六億多年前!嘖嘖……”孟浩天咂砸嘴,不禁舌頭都伸長了。“地球為什么是絕佳的實驗環境呢?”
“你猜猜看絕佳在哪里呢?”莫有爛問道。
“這個……,地球嘛,有合適的溫度、不冷不暖,有大氣層保護,沒有宇宙射線,有水,有氧氣,是宇宙中最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不過……六億年前的地球也是這樣的嗎?”孟浩天把自己所知道的那一點點貧乏的知識搬出來。
“呵呵……,你還是習慣性地把地球人當成宇宙的主宰呢。”莫有爛笑了,“這樣想吧,如果要修一個動物園,把老虎獅子放進去之前要做什么?在外圍挖壕溝,豎圍欄,架電網,總之就是把它封閉起來,讓里面的動物出不去,是不是?”
“你的意思是剛剛我說的這一切恰好是能夠把地球上的生物圍起來,讓我們出不去?”強烈的反轉讓孟浩天有點找不著北。
“正確。地球在宇宙中恰好是一個異數。它的溫度、水、大氣層、氧氣含量什么的這些,對于地球上的人來說是太重要的,重要到缺一不可;反過來,地球上的生物天然就是無法在宇宙中生存的,要是把地球上的物種暴露到太空中,哪怕一秒鐘都存活不了。所以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生地,恰恰相反,它就是死地、絕地!”
“這就好比在汪洋大海中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孤島,對于島嶼上生存著的陸地爬行動物而言,它們不就永久囚禁在其中了嘛。所以子興長老發現了這個絕佳的實驗場所高興得不得了,就以地球為基礎正式啟動了生命進化實驗。”
莫有爛說出等離子態人類對地球的評價,與孟浩天長期以來從各種知識體系中學到的認為地球是宇宙中最珍貴、最難得的行星真是天淵之別,不過現在直覺中他也認為莫有爛說的才是對的。人類長久以來在尋找地外文明的過程中,都想當然地把地球人作為宇宙的中心,以地球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環境為藍本去探索宇宙空間,卻把宇宙中的太陽以及各種恒星這些主體環境都排除在探索目標以外,放著近在咫尺的大綠洲(太陽)視而不見,非要到遙遠的戈壁沙漠一般的真空中去探索一樣,舍本求末了。不過作為有形有質的碳基生命,不能理解等離子態生命的存在,從已知出發按照類似的條件去探訪未知也是理所當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