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紛站在北理工的答辯廳外,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論文封皮。《基于深度學習的高頻交易風險預測模型》——這是她兩年研究生生涯的結晶,也凝聚了她與譚家華無數次深夜討論的心血。
“下一位,施雨紛同學。“
深吸一口氣,雨紛推開答辯廳的大門。五分鐘后,當她流暢地回答完最后一位評委的問題時,主答辯官陳默教授臉上露出了罕見的笑容。
“恭喜,施同學。不僅理論扎實,實證部分的設計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陳默合上論文,“我很好奇,畢業后有什么打算?系里有個講師職位...“
“謝謝老師,但我已經決定...“雨紛的目光掃過最后一排突然出現的那個身影,“決定創業了。“
譚家華站在走廊盡頭,手里捧著一束向日葵——她最喜歡的花。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他的肩膀上,勾勒出一圈金色的輪廓。
“恭喜,準碩士。“他遞過花束,眼睛里閃爍著驕傲的光芒,“剛才陳教授是不是想留你?“
雨紛點點頭,把臉埋進向日葵的花香里:“我說我們要創業時,他的表情像吞了只蒼蠅。“
“我們?“譚家華挑眉,“我以為你還在考慮那個出版社的邀約...“
“昨晚我做了個夢。“雨紛突然認真起來,“夢見我們站在冰島的冰川上,極光在頭頂舞動。你指著天空說,看,那像不像金融市場的波動曲線?“
譚家華愣了一下,隨即大笑起來:“這確實像我可能會說的話。“
“那一刻我明白了。“雨紛握住他的手,“金融與AI的結合是我們的 passion,為什么不把它變成事業?“
兩周后,在BJ中關村一間不到五十平的共享辦公室里,“極光智能“正式注冊成立。雨紛負責金融模型設計,譚家華帶隊攻堅算法,初始團隊只有五個人——三個是譚家華從原實驗室挖來的工程師,一個是雨紛的研究生同學。
創業遠比想象中艱難。第一個月,他們花光了譚家華的積蓄,卻連產品原型都沒做出來。
“又失敗了。“凌晨兩點,譚家華摘下眼鏡,疲憊地揉了揉通紅的眼睛。屏幕上,測試數據再次偏離預期。
雨紛從咖啡機旁走過來,遞給他一杯熱牛奶:“休息一下吧,你已經三天沒好好睡覺了。“
“不行,下周就是天使輪路演了,我們連個像樣的demo都沒有...“譚家華的聲音里帶著罕見的焦躁。
雨紛突然合上他的筆記本電腦:“家華,看著我。“等他抬起頭,她堅定地說,“我們走錯方向了。“
“什么意思?“
“所有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做同樣的東西——更快的交易,更高的收益。“雨紛在白板上畫出一個坐標軸,“但真正的痛點在這里——風險控制。2008年金融危機后,市場最需要的是預警系統,而不是又一個高頻交易工具。“
譚家華盯著白板,眼神逐漸亮起來:“你是說...“
“把你的AI算法和我的金融工程知識結合起來,做一個'風險感知'系統。“雨紛快速寫下幾個公式,“就像極光預警地球磁暴一樣,我們的系統可以預警市場風暴。“
第二天清晨,團隊重新調整了方向。雨紛的金融直覺與譚家華的技術實力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短短五天,他們就做出了令自己都驚訝的原型。
路演當天,雨紛站在投影屏前,面對二十多位潛在投資人。她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黑色西裝褲,頭發利落地扎成馬尾——不是當初稅務局那個怯懦的女孩,也不是初入文壇時的不安作家,而是一個有清晰愿景的創業者。
“各位想象一下,“她的聲音清晰而有力,“如果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前,有這么一套系統能提前三個月發出預警...“
演講結束,會議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當天晚上,他們收到了三份投資意向書。
“我們成功了!“回到辦公室,譚家華興奮地抱起雨紛轉了個圈,“1000萬天使輪!“
雨紛笑著掙脫他的懷抱:“這只是開始。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挑戰。“
她說的沒錯。拿到資金后,團隊擴充到十五人,產品開發全面展開,壓力也隨之而來。技術瓶頸、團隊管理、市場競爭...每天都有新的問題冒出來。最艱難的時候,雨紛和譚家華連續一個月每天工作十八小時,辦公室的沙發成了他們的床。
“我有時候會想,“某個深夜,雨紛靠在譚家華肩頭,盯著天花板發呆,“如果我們選擇了安穩的生活,現在會怎樣?“
譚家華輕輕撫摸她的短發:“你會在大學教書,我會在實驗室做研究。周末去郊外爬山,假期去旅游...“他頓了頓,“然后某天醒來,后悔當初為什么不敢嘗試。“
雨紛抬頭看他,發現他眼里有和自己一樣的堅定。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值得了。
三個月后,“極光風險感知系統1.0“正式上線。首個小客戶是雨紛的研究生同學推薦的私募基金。系統運行第一周,就成功預測了一次小型股災,為客戶避免了數百萬損失。
消息在金融圈不脛而走。很快,更大的機構開始聯系他們。就在業務即將起飛時,一場危機突然降臨。
“雨紛!出事了!“周五晚上,技術總監小王急匆匆打來電話,“我們的測試服務器被黑了,核心算法可能泄露!“
雨紛立刻打電話給正在上海出差的譚家華。凌晨三點,當譚家華趕回公司時,發現雨紛已經召集了全體技術團隊在緊急開會。
“是競爭對手干的。“安全工程師匯報,“他們拿到了我們部分源代碼和訓練數據集。“
會議室里一片死寂。這意味著幾個月的心血可能付諸東流,更可怕的是,如果有漏洞被利用,客戶的資金將面臨巨大風險。
“立即通知所有客戶暫停系統接入。“譚家華當機立斷,“技術團隊分兩組,一組排查泄露范圍,另一組開始重寫核心模塊。“
雨紛則迅速打開電腦:“我來計算各客戶的風險敞口,制定應急方案。“
接下來的72小時,辦公室變成了戰時指揮部。譚家華帶領程序員們日夜不停地重寫代碼,雨紛則與金融團隊分析各種可能的風險場景,準備應對方案。第三天黎明,當譚家華終于從機房走出來時,臉色蒼白得嚇人,但眼睛里閃著勝利的光芒。
“搞定了。“他沙啞地說,“新算法比原來的更安全,效率還提高了20%。“
雨紛沖過去抱住他,聞到他身上濃重的咖啡和汗水的味道:“客戶那邊我也安撫好了,沒有人退出。“
危機過后,公司因禍得福。媒體報道了這次“極光系統的抗攻擊能力“,反而為他們做了免費宣傳。半年后,當“極光2.0“發布時,簽約客戶數量翻了五倍。
公司規模迅速擴大到一百多人,辦公室搬到了國貿的高層寫字樓。透過落地窗,可以俯瞰整個CBD的繁華景象。但雨紛和譚家華依然保持著創業初期的習慣——每周五晚上,兩人會溜回最初那個共享辦公室,叫外賣,復盤一周的工作。
“你看這個。“某個周五,雨紛興奮地打開筆記本,“民生銀行的風控部門反饋,我們的系統在上個月的外匯波動中幫他們減少了68%的損失!“
譚家華湊過來看屏幕,下巴上的胡茬蹭到她的臉頰:“不錯嘛,金融專家。“
“還有更好的消息。“雨紛轉身面對他,“今天下午,高盛亞洲區的CTO聯系我,想談戰略合作。“
譚家華吹了聲口哨:“看來我們的小公司要走向國際了。“
“家華,“雨紛突然認真起來,“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在咖啡館討論創業時說的話嗎?“
“你說要做一個'有溫度'的金融科技公司。“譚家華微笑,“不像那些冷冰冰的大機構。“
“我一直在想怎么實現這一點。“雨紛打開一個PPT,“這是我設計的'極光公益計劃'——用我們的技術為非營利組織提供免費的風險管理服務。先從山區小學的基建資金開始...“
譚家華靜靜地看著她講解方案時發亮的眼睛,突然俯身吻住她。這個吻溫柔而綿長,包含了所有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愛與驕傲。
“這就是我愛你的原因。“分開后,他輕聲說,“在所有人都追逐利潤的時候,你總能看到更重要的東西。“
一年后的冬季,雨紛站在上海國際金融峰會的演講臺上。臺下坐著來自全球的金融精英,第一排正中央是譚家華——他作為“極光智能“CTO剛剛結束技術分論壇的演講。
“...正如極光既是美麗的自然現象,也是太陽風與地球磁層相互作用的結果。“雨紛的聲音通過同傳耳機傳遍全場,“我們的風險感知系統也是如此——既要展現金融市場的藝術性,又要揭示其背后的科學規律...“
演講結束,全場起立鼓掌。會后,高盛的代表主動找到他們,提出收購要約——十億美元,全現金。
回酒店的路上,雨紛和譚家華手牽著手,誰都沒有先提那個offer。直到進入套房,,譚家華才開口:“你怎么想?“
雨紛脫掉高跟鞋,光腳踩在柔軟的地毯上:“記得我們創業第一天說的話嗎?“
“'不是為了上市或賣掉,而是為了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譚家華一字不差地重復。
“現在依然如此。“雨紛走到窗前,“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譚家華從背后環抱住她,下巴擱在她頭頂:“我就知道你會這么說。“
窗外,BJ的燈火如星辰般閃爍。而在遙遠的北方天空,或許正有一場極光在舞動——那是太陽風與地球磁層相遇時,迸發出的最壯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