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之間,左側余光正好看到了站在酒樓門口的詹閌。對呀,此地還有一個人能出手救命呢,只要詹閌愿意出手,別說是自己的小命,再多的人也不難救下來。
這個念頭一出現,李子清半點不帶猶豫,快步跑至酒樓門前,向之前被他貶為“藏頭露尾”的詹閌求救。
只是他這態度雖然溫和了一些,語氣卻沒有軟下來多少:“靖國公,這些士子俱有經世之才,乃他日大明之棟梁。今年的鄉試在即,你如何忍心痛下狠手,只...

羞澀道士
本章中的儒家文官形象,雖然是加工出來的,但是跟事實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水太涼、頭皮癢,可不是錢某人的專利,比之不如的大有人在。 另外有讀者說,貧道有些偏激了。這不叫偏激,這叫看清事實。如果真的能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場上,誰都能看得很清楚,儒家在中國歷史中,的確就是扮演著各種陰險狡詐、自私自利、黨同伐異的下三濫角色。文字中的儒家各種角色,當然是經過加工的,但絕對不會超出本色太多。想想那些歷史上的儒家名臣吧,有幾個不是下三濫的?就單說明朝,儒門出身的官員中,有幾個家里不兼并土地的,有幾個沒有偷稅漏稅的,有幾個真正一心為國為民的,有幾個敢正經和入侵的異族真刀真槍對干的?大清官海瑞,難道真的一文錢的好處都沒收過嗎,當京官的時期,至少沒有拒絕過所謂的冰敬炭敬吧。別說什么當時的環境就那樣,魯迅先生有句話“從來如此便對嗎”,送給那些持反對意見的讀者。所以,這就是一本揭穿儒家真面目的書,不喜歡看的,看不下去的,閱讀時有不適感的,都洗洗睡吧。獨尊儒術的朝代,哪個不是以滅國為最終結局,靠四書五經八股文就能治理國家,呵呵,腦子有坑吧,臉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