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抗金的烽火在以開封為中心的黃河南岸、北岸熊熊燃燒的時候,在應天即位自覺站穩腳跟的宋高宗竟然將力主抗金的忠臣李綱罷免了相位。此時距李綱任宰相之職不過才七十五天。
李綱被罷免之后開封府留守宗澤已然成為南宋抗金派的領袖人物。河北巨盜王善、張用等人被宗澤愛國抗金之心所感化紛紛率眾前來投效。一時間開封附近有了近百萬的抗金武裝。而王彥領導的“八字軍”作為有著官軍背景的抗金武裝更是得到宗澤的支持與信任。
公元1128年初,宗澤委任王彥制置兩河軍事,將黃河以北的抗金武裝領導權交到了王彥的手中。
宗澤為了緩和岳飛與王彥的關系特意遣岳飛領兵一千北上歸王彥節制。
臨行前宗澤特意叮囑岳飛:“王彥對金人作戰勇猛且統兵有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你此去一定要虛心和他學習,不可再犯下違抗軍令的錯誤!”
岳飛誠懇的點點頭。宗澤撫著胡須看著眼前這位年輕人,但岳飛的眼睛中那份桀驁始終讓宗澤放心不下。
岳飛率兵緩緩而行,一路上岳飛欣喜的看到在宗澤的領導下黃河兩岸大量的抗金武裝在各處要塞積極的做著戰備工作。
來到“八字軍”駐扎的太行山共城縣附近時岳飛看到王彥治下的軍隊軍容齊整,士氣高漲。岳飛從內心中對這位長官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而王彥卻正在對這位刺頭下屬的安置而發愁。
王彥在心中忖度:如果將岳飛安排到抗金前線岳飛難保不會主動向金國人挑戰,而如果將岳飛安排去看守糧草他不敢確定這位急躁的年輕人是否會耐得住性子。正當王彥苦惱之時岳飛已然來到了王彥的帳外。
再見這位老長官時岳飛發現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讓這位只有三十八歲的長官兩鬢斑白。
“你來了!”王彥看著眼前這位熟悉的手下說道。
“宗澤大人遣我來助將軍。”岳飛答道。
王彥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地方,此地名曰馬家渡。
馬家渡是黃河沿岸一個重要的渡口,但是在此時卻是抗金的后方,與王彥的“八字軍”隔河相望。也就是說如果“八字軍”與金軍在黃河北岸激戰,而駐守在馬家渡的岳飛只能“望河興嘆”。
王彥思忖良久然后斬釘截鐵的說道:“馬家渡地處我軍撤退與糧草補給的必經之路上,我令你領兵一千前去扎營把守,沒有我的命令你不可擅自領兵過河。”
岳飛還想爭辯,王彥便不由分說的轉過身去盯著作戰地圖不再理他了。
把守馬家渡分明是王彥不想讓岳飛與金軍交戰的做出的安排,岳飛自是心知肚明。
領兵駐守馬家渡后岳飛數次向王彥寫信請戰,可是王彥沒有給岳飛回過一封信。
就這樣岳飛度過了漫長的一個月。終于在一個月后岳飛收到了王彥的回信,但信中的內容則讓他大失所望。心中只有寥寥數字:“河北軍糧告急,請予在河南采購并送至河北。”岳飛再也忍不住了,他心想自己作為宋軍中戰功卓著的一員戰將竟然被王彥指派負責后勤保障的工作,王彥這是借機懲罰自己在新鄉違抗軍令的行為。可是事情過了那么久,現在又是抗金的關鍵時期,王彥怎么能夠公報私仇呢。岳飛想不通。于是岳飛做了一個再也無法讓王彥原諒的決定,他再一次沒有執行王彥的軍令,領兵回開封去了。
而王彥得知岳飛擅自領兵脫離隊伍,立即寫信向開封方面狀告岳飛違抗軍令之罪。
而宗澤此時還希望手下兩名優秀的將領能夠重歸于好。
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如果能夠了解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并加以改正那么他走向成功的道路就會平坦的多。而宗澤在岳飛眼中看到的那絲桀驁正是岳飛性格中固有的成分,這種桀驁使岳飛能夠在戰場上睥睨一切,但也使他因而得罪了很多本來可以成為朋友的人。
宗澤在收到王彥加急送來的書信后在房間內輾轉踱步,他決定要懲罰一下這個倔強又急躁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