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古代史,每當兩個政權或勢力軍事實力相當誰也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吞并對方的時候,那么這兩個政權必定會選擇達成和議。如楚漢爭霸時劉邦與項羽達成的鴻溝和議;北宋與遼達成的澶淵之盟,明王朝與蒙古達成的隆慶和議等。
客觀的講戰爭對于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來說都是一場深重的災難。巨大的物資消耗,兵員折損以及對于生產力的破壞都會使當權者乃至普通百姓倍感“頭疼”。
而如果在并未喪權辱國的前提下以很小的代價達成和議,則對于兩個政權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比如北宋與遼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后在宋真宗景德元年達成澶淵之盟,宋遼約為兄弟之國。而宋每年給遼的歲幣只不過是當時北宋一個縣一年的財政收入。
而在澶淵之盟達成后,宋遼百年之間不再有大規模戰爭的爆發,而且兩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甚至宋真宗駕崩后遼國圣宗皇帝召集滿朝文武大臣乃至后宮嬪妃等為宋真宗舉行哀悼儀式。據史料記載澶淵之盟達成后北宋與遼歲數很大的老人一生都未曾經歷過戰事。所以說如果在合理的條件下達成和議那么對于交戰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是以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為代價才能達成和議,那么對于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而言是絕對不應容忍的。
而1136年在岳飛完成第三次北伐之后,金國皇帝金熙宗與他的心腹大將完顏宗弼卻在對于金國日后如何發展問題上產生了“共鳴”。
咱們將時間拉回到金太宗駕崩的公元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金國內部派系斗爭變得異常尖銳起來。主戰派完顏宗翰在熙宗即位后立即被削去了兵權罷免了都元帥一職。
公元1137年由于偽齊在對宋的戰爭中一再失利,金熙宗感到偽齊政權不但不能成為金宋之間的緩沖屏障,返到成為金朝甩不掉的報復累贅。
于是金熙宗經過反復斟酌決定下令廢除了百無一用的由完顏宗翰扶植的偽齊政權。但公元1139年之前金熙宗的心腹完顏宗弼、完顏宗干、完顏希尹等人并未在朝堂之上取得話語權。
而此時的金國主和派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等卻牢牢的把持了朝政,以這三人為核心的金國主和派力主割讓河南、陜西之地誘使宋對金稱臣并達成和議,但遭到了完顏宗弼、完顏宗干、完顏希尹的強烈反對。金國上下正在經歷一場激烈的權力爭斗。
而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南宋奸相秦檜正是被主和派完顏昌放歸南宋的。咱們就要談一談這位南宋第一奸相的“上位”的心路歷程了。
秦檜出生于公元1090年,他的父親是一名小小的縣令。也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但少年的秦檜卻是一個十分有骨氣的讀書人,他在當地謀了一份私塾先生的差事靠著微薄的學費度日。
但他一直堅持學習并參加宋朝政府組織的選拔性考試,終于在公元1115年考取了進士。接著秦檜又憑借優秀的考試能力擔任了太學學正。也就是北宋最高學府的教員。
當時的秦檜也是一個滿腔熱血,心懷報國之志的年輕人。公元1126年前后這時36歲的秦檜已經是北宋朝堂之上一名不大不小的官員了。
雖然他的妻子王氏的父親王仲山想要勸秦檜投降金國,但秦檜卻義正言辭的拒絕了。此時的秦檜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主戰派。
秦檜曾上奏宋欽宗認為對于南侵的金軍不宜顯示出太過怯懦的態度。金兵包圍開封后他又為保衛國都出謀劃策。
不久宋欽宗任命他為對金求和使者他卻再三上奏祈請辭去這個官職。
在戰爭的相持階段金國要求北宋割地之時,秦檜又堅決的站到了反對割地一派的陣營中。
可以這樣說,在北宋滅亡之前,秦檜絕對是宋朝的忠良。
開封被攻破后秦檜當了金國人俘虜,但他還是忠心于大宋趙氏,那時滿朝文武百官為了討金國人歡心擁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之時,秦檜與監察御史馬伸共進議狀乞求金國人立趙氏為皇帝。可是秦檜這一舉動觸怒了金國人導致他被拘押在金營之中。
公元1127年四月秦檜隨宋徽宗、宋欽宗被金軍押送北上,此時秦檜徹底的絕望了,他的蛻變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到達北方后秦檜極盡逢迎拍馬之能事,并通過優秀的文字功底獲得了當時金國實權任務完顏宗翰的賞識。為了更好的活下去秦檜一改往日宋廷忠臣的“人設”,成為了金軍的“參謀軍事”,并在當時最為慘烈的楚州保衛戰中給堅守城池的宋將趙立親筆寫了勸降書。
公元1130年金軍進攻山陽,秦檜隨軍同行。而正是金國主和派完顏昌密令左右放秦檜與家眷返回南宋。
秦檜在回到臨安后自稱殺了監視自己的金兵,并搶奪小船逃回。南宋朝臣對他這一說法抱有懷疑態度。但當時的宰相范宗尹、和樞密院李回依舊認為秦檜還是北宋滅亡之前那個秦檜,所以二人都在宋高宗面前竭力保薦秦檜的忠心。
豈不知這位從金營“逃”回臨安的“幸運兒”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一腔熱血心懷報國之志的忠良了。
有人會說:秦檜是金國人的奸細,筆者認為這種說法并不客觀。但秦檜在被俘后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之下丟失了原有的民族氣節這點是毋容置疑的。
當秦檜返回南宋后他只想安全的有尊嚴的活下去,而在他的思想深處與金國人作戰就意味著落得國破身死的下場。綜上所述這就可以解釋秦檜日后為何成為南宋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而就是這樣一位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人在回歸南宋后他聲稱如果自己有兩條可以安邦定國的良策,憑著過人的情商和自我吹噓秦檜竟然在公元1131年真的就當上了當朝的宰相,當上宰相的秦檜被權力帶來的快感沖昏了頭腦給宋高宗提了一條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計策,意為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
宋高宗聽后大怒,反問秦檜:“朕就是北人,將往何處去???”于是罷免了秦檜的宰相之職。
其實秦檜心里清楚自己真正丟掉相位的原因是自己并未在當權期間讓趙構看到宋金達成和議的可能性。但宋金未能達成和議的真正原因是當時金太宗尚在,而金國主戰派完顏宗翰掌握了朝堂之上的話語權,所以議和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就這樣經歷了宦海沉浮的秦檜于公元1135年當上了紹興知府,不久并被任命為醴泉觀使兼侍讀、行宮留守并且臨時抽調在尚書省、樞密院參與事務性工作。
而在金熙宗即位后的第二年正值岳家軍取得第三次北伐的勝利。新登基的金國皇帝金熙宗認為金國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獲得的利益越來與少,反倒是經過戰火淬煉的宋軍的反擊能力越來越強。于是金國朝野上下對宋議和的聲音成為了“主旋律”。而在“角落里”靜靜等待機會的秦檜終于等到了自己“大顯身手”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