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寫作教程有感
這本書帶給了我寫作的基本常識,我知道寫作需要有沖突,需要制造沖突。小說不需要幸福,幸福只能是一種結局,或是不幸的一種鋪墊。
知道了人類的共情,那就是悲劇,難堪的隱私。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痛苦,這都是世人喜歡看的。
我要做的就是制造不幸,然后抽絲剝繭展開來展示內心的隱秘和痛苦。
帶著讀者去體會這種共情,其基礎原理就是,每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都是艱難的,這種艱難大家都想隱藏起來,所以難以和人分享。
這樣他就會孤單,而我們的書就是在他沉浸其中的時候讓他不孤單。
就像讀一本書是和一個好朋友去談心,互訴衷腸一樣。
這本書還告訴了我,視角問題,讓我明白了人稱視角,人物視角,敘述視角,單一視角,多重視角也就是全知視角。敘述視角是取決于人物視角和單一全知視角的。
如果人稱視角用我,而人物視角也是我,并且是單一視角,那么就成了我的所見所聞。
如果人稱視角是他,人物視角是多重視角,那么這就是全知視角寫作了,作家可以跳進任何一個出現的人物腦袋中去講出他的所思所想。
剛開始最簡單的就是人稱視角是他,卻又是單一視角,這樣的話,小說就成了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最后進階為全知視角,這里有一個關鍵,就是你必須在一個人物視角中已經停留了足夠長的時間了,或者其他人物發生了更有經驗的事情了,你才可以跳轉。
在這里,這種經驗所指的是那種激烈的,翻天覆地的情感。
至于,我現在就是用人稱我來敘述的。并不跳轉視角,不進入任何人物的腦袋里。
然后就是故事從短變長,其原理我也是一知半解,此書的作者寫的并不是很好。
他的原理是添加足夠多的人物,讓他們相互之間發生一些最可能發生的事情,這樣就會讓事情變長。
其實我的理解是,讓單一人物出廠,然這個人物的社會關系消失,那么這就是短篇小說,因為就像你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回很短,但是你在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卻是錯綜復雜的,這就可以解釋清楚長短篇小說的區別了。
其實就是人物出廠多少的根本區別,但是這些出場人物都是有社會關系的,所以他們都要做出貢獻,這樣的話他們才能參與進來,擴大情節,也就是一顆真真的大樹,他就是有枝和葉的。
好比于一顆小樹他枝干比較細,葉子比較少,而一顆大樹他的枝干比較粗,樹葉也比較多。所以看起來大樹就是長篇小說,而小說就是短編小說,如果你寫了一片森林,那么我要說這就是超長片小說了。
最后說一下樹干,粗和細。也就是故事的主線部分,如何來控制粗和細,可能和他所遇到的主線人物的數量或者勢力大小是一個重要關系。
數量多,勢力大,其中開枝散葉就會很多,這種情況下我個人覺得很考驗單一視角的筆力,甚至說全知視角才可以駕馭這么多的人物。
其實中短篇小說更加適合單一視角,至于人稱視角一定程度上是機械化的,你可以在人稱視角上區分一種東西就可以了。
就是你作者本人與人物不能靠的太緊,那樣的話你會直接開口替他們說話。
雖然話都是敘述者說的,但是這種情況很微妙,敘述者應該和故事中人物保持一定的距離。
才能讓敘事者不至于不能下的了狠心,一單敘事者偏愛其中一個人物,他下不了手了,那么故事就會顯得很尷尬,甚至于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