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亞歷山大燈塔是世界著名的八大奇跡之一,遺址在埃及亞歷山大城邊的法羅斯島上,高135米,比世界上最高的日本橫濱港燈塔還高29米。埃及亞歷山大燈塔建于托勒密二世時期,由古希臘建筑師索斯查圖斯設計完成,毀于1326年大地震,后埃及決定重建亞歷山大燈塔。
許多埃及的早期***教清真寺的尖塔都模仿了亞歷山大燈塔的三層式設計,這足以顯示燈塔在建筑學上的廣泛影響。
公元前280年秋,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駛入亞歷山大港時,觸礁沉沒了,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全部葬身魚腹。這一悲劇,震驚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處,修建導航燈塔。經過40年的努力,一座宏偉的燈塔豎立在法洛斯島的東端。它立于距島岸7米處的石礁上,人們將它稱為“亞歷山大法洛斯燈塔”。
當亞歷山大燈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當之無愧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筑師索斯查圖斯。1500年來,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燈塔是建筑在三層臺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面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只?!?p> 公元700年,亞歷山大發生地震,燈室和波西頓立像塌毀。關于此事,傳說東羅馬帝國一位皇帝企圖攻打亞歷山大,但懼于其船隊被燈塔照見,于是派人向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進言,謊稱塔底藏有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物和珍寶。哈里發中計下令拆塔,但在黎民百姓的強烈反對下,拆到燈室時便停止。880年,燈塔修復。1100年,燈塔再次遭強烈地震的破壞,僅殘存下面的第一部分,燈塔失去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瞭望臺,在臺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
16世紀繪制的燈塔想象圖1303年和1323年的兩場地震摧毀了燈塔,1480年,當埃及國王瑪姆路克蘇丹為了抵抗外來侵略,使用燈塔遺留下來的石料在燈塔的遺址上建造了蓋特貝城堡。
埃及獨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館。1996年11月,一組潛水員在地中海深處發現了據說是亞歷山大燈塔的遺留物。
1994年,一些潛水員在亞歷山大港東部港口的海床上發現了燈塔的一些遺址。通過衛星照片,更多的遺址隨后顯現了出來。
2005年5月,埃法水下科學考察隊在地中海海底發現三處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跡和兩處地下古城,并打撈出不同時期的各種雕像、器皿、浮雕、錢幣等珍貴文物。
有人認為,這個燈塔并不存在,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因為除了文字記載,并沒有人見過它的實物。但在一系列的調查反映出它是真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