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世家》·晉國霸業·大國崛起之路
晉文公時期,城濮之戰,克楚制勝,于是稱霸諸侯,周王親自加冕方伯。有人說沒有晉國的霸業,中國文化大概早就消失殆盡,恐怕早已被南楚或者西秦一統。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晉文公時,楚成王幾乎可以算是中原霸主,只不過在史家看來,不予認可,實際上中原諸侯各國都已被楚國控制,除秦與晉,若沒有城濮之戰,相信楚國依憑摧枯拉朽之勢,北下中原,虎視天下,大有吞周的氣象。這是楚國。正是城濮一戰很大程度上震懾了楚國,不得已收縮南疆。再看秦國,如果沒有晉國的存在,秦國勢必然早楚國一步東進中原,依秦穆公的威望,與秦國的實力,拿下中原各國不成問題,周朝天下岌岌乎危哉。遏楚南疆,阻秦西陲,晉文公時期真正實現了大國崛起,晉國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有重大的作用,中原文化的得以持續很大程度上依賴晉國的存在。被孔夫子罵的晉文公死后,晉國霸業持續二百年,贊過的齊桓公死后,霸業瞬間崩塌,誰才是春秋第一霸主?晉文公是也。
回頭看一下晉國幾百年的歷史,最初桐葉封弟,晉國偏僻處于戎狄之間,以屏障周王,來抵御北方外族的侵擾。也正是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晉國文化風俗與中原各國比較有很大的不同,少溫良多霸氣。
到了晉文侯,輔助周平王有功,誅殺周攜王,幫助平王肅清了政治勢力,得到周平王的嘉賞,賜予土地若干,晉國實力陡然提升。
再以后便是曲沃代翼,前后近七十年的內戰,晉武公成功奪取晉國政權,曲沃勢力實際掌權。晉武公以及后來的晉獻公時期,選擇了一件影響晉國歷史的大事件,便是驅散群公子,也就是采取弱公室的策略,固然能加強國君的權力不至于受到威脅,但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卿大夫勢力成長起來。中原各國這時候都是依賴公族維護國君權力,唯獨晉國鑒于曲沃代翼的教訓,削弱公族勢力,任人唯賢能,這使得一大批外族力量崛起,對晉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秦國商鞅的改革與晉國這時期的變革有相似之處。
晉獻公在位時,大肆擴張兼并土地,晉國一時為天下大國。晉獻公時,正是齊桓公稱霸,但是從國家實力上講,晉獻公領導下的晉國絕不亞于齊國,但是齊國在管仲的輔佐下尊王攘夷,國際上聲望相當高,齊國又有錢,能組織中原列國一致對外,留下了春秋首霸的威名。但是桓公一死,齊國迅速衰落,這就暴露了齊桓公外強中干的一面。
齊桓公死后,天下霸業空虛,中原宋襄,南疆楚成王,西強秦穆公都有覬覦中原之想。晉國這時候在干嘛呢,出亂子了,驪姬之亂,于是引發了二十余年的不穩定。在這期間,宋襄與楚的霸主之爭如火如荼,最終泓水之戰楚勝宋敗,楚成王傲視中原。而西秦因為晉國的阻隔,始終不能東進一步。雖說晉國內亂,但是僅限于公室之間的奪權,對晉國的實力并沒有瓦解。因為晉國軍政合一的特色,實際的軍政大權控制在卿大夫手上,雖說晉君更迭,但國家總體實力并沒有削弱,反而在繼續增強。
直到晉文公上臺,誅殺王子帶,輔佐周襄王的勤王之舉,得到了周王嘉賞,尤其是后來的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將楚國的野心扼殺在江漢領域,不敢向中原再進。踐土之盟,溫地盟會天下諸侯畢集,晉文公霸業鼎盛,晉國事業發展到最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