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云。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這是詩經里面的一首《齊風》,據說諷刺文姜之作。
文姜者誰?齊僖公的二女兒,長得清麗脫俗,且很有才華,一個女子長得美好也就罷了,又懂得詩詞歌曲文章,更顯得出乎其類拔乎其萃。這樣的女子自然驕傲。齊國當時為中原諸侯大國。婚姻關乎政治,自古而然。于是就有許多的諸侯國太子向齊國提出婚姻,小的諸侯自然不入齊國的眼。齊僖公時期,鄭國為大,那可是千古奸雄第一的鄭莊公在位。鄭國的太子忽生長的雄偉瀟灑,英姿勃勃,齊僖公一是看重鄭國勢大,聯姻互為外援是一件美事,二是這鄭世子忽也配得上文姜的才貌。誰知那世子忽別有想法,再三的拒絕了這門親事,讓齊僖公很沒面子。從政治上說,鄭世子忽太過于有個性。至于他堅辭拒絕與齊聯姻,表面的原因似乎如他所說“齊大非偶”,實則不然。當時國際上都有關于齊國太子的傳言,太子諸兒,即后來的齊襄公,與其妹文姜關系曖昧,種種違背人倫的茍且。這大概才是鄭世子忽寧愿放棄大國齊國的勢力,轉而向小諸侯陳國聯姻的因由。
鄭世子忽的辭婚,惹的文姜滿腹幽怨,想自己貌若天仙,又通古的博學,竟然被人無視,一時間內心憂郁,落下一身病不見好轉。文姜自小與兄長諸兒一起長大,嬉鬧玩耍,漸次長成,竟也不避嫌疑,親昵有加超越長情。久而久之,閨房茍且的事也被齊僖公知道。齊僖公擔憂事情難以收拾,把文姜嫁出去是最好的辦法,沒成想鄭世子忽一點面子也不給,幾次辭婚,很是懊惱。
后來聯姻魯國,魯桓公,算是遂了齊僖公的心愿。出嫁當天,齊僖公阻止太子諸兒,親自送女兒出嫁。諸兒愛戀文姜,不忍離別,賦桃花詩:
桃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苴。吁嗟兮復吁嗟!
文姜得詩后亦領其意,解其情,以詩作答:
桃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柜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
兄妹二人情深意長,如今文姜嫁魯,兄妹不能流連,各自心酸。
后來諸兒即位,就是齊襄公。齊襄公在位期間,發奮圖治,軍事擴張,取得了不少功業。
十八年后,文姜隨魯桓公訪齊,兄妹舊情復燃,這段舊事竟然讓魯桓公命喪齊國,惹國際上恥笑。文姜無顏面回魯,在齊魯邊境修得行宮長住,齊襄公亦在附近建筑居所,兄妹來往頻繁。
魯桓公之后,文姜的兒子莊公即位。齊襄公死后,文姜一直留在齊魯邊境,未曾返回魯國。據說在那里遙遙地指揮魯莊公管理政事,甚至掌握了魯國的政治權柄,輔助兒子魯莊公把魯國這樣原本只是森林里的小白兔的角色,培養成經濟軍事強國,成了大灰熊,在諸國戰爭中屢屢得勝。文姜去世的時候,魯國為她風光大葬,大赦天下,惜乎史料記載不多,而后人議論更多的是關于他與齊襄公的那段不倫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