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姝十五歲的時候,生過一場大病。那是她第一次來例假,聽醫(yī)生說,她全身的血幾乎都要流干了。病因是子宮發(fā)育不良。靜姝娘從此以為靜姝不能生育,只要有人給說媒,就是一句話:“只要不禿不瞎就行。”
靜姝大姐當時已經(jīng)工作了,她時不時會給靜姝買件衣服或者鞋子,靜姝高興極了。當時大姐在相隔十幾里地的鎮(zhèn)上教書,當時家里給她定了一門親,男方皮膚很黑,但一表人材,說話更是風(fēng)趣幽默,也是老師,一家人都很看好。偏偏某天回來,大姐死活要退親。靜姝娘表現(xiàn)出來從未有過的開明,或許是覺得她自己掙工資,總之竟然同意了,沒拿菜刀出來。轉(zhuǎn)過來沒過幾天,聽說大姐托了一起教書的大叔去說親,說得正是大叔的侄子,長得白白凈凈,雙眼皮大眼睛,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個子不高,一米七左右的樣子。男方很快同意了,接下來順理成章結(jié)了婚。
靜樺的丈夫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兩個妹妹都讀了書,一個在市里銀行工作,一個在地區(qū)市市醫(yī)院當護士。這在當時很少見。他曾想把靜樺給自己弟弟說個媒,遭到了靜樺激烈的反對,她說那有姐倆兒嫁給哥倆兒的,于是這事就此作罷。
有時候,靜樺哭哭啼啼跟靜姝哭訴婚后的不如意。她講起丈夫說她長得丑,眼睛那么小還是單眼皮。靜姝當時就火了,她說你不會說他嗎,你就說你以為自己長得好嗎,看你像個太監(jiān)似的!靜樺笑得前仰后合,她還從未見靜姝發(fā)這么大脾氣呢!
話又說回來,這個家的戰(zhàn)爭從未停止過。靜姝娘曾不無傷心地對已走了兩個兒子的靜姝說,你還沒到傷心的時候呢。這是后話。先說老衛(wèi)家,自打二兒媳進了門,大戰(zhàn)剛剛開始。大家不要忘記,前面還有一個難纏的大兒媳。靜姝和二哥還在上學(xué)的時候,家里經(jīng)常吃餃子粥,顧名思義,就是粥里面煮餃子。粥是棒子面粥,餃子不多,就像餛燉一樣,一個碗盛上十來個餃子,不夠再吃餅子。盛飯的大嫂每次都每個碗盛平時一半的餃子量,大家吃完那一碗上學(xué)的上學(xué),上班的上班,干活的干活去了,大嫂就會把鍋里剩下的半鍋餃子盛在一個大盆里,一個人都吃了。靜姝倒是無所謂,她向來吃得少,并且對食物沒有那么強烈的欲望。二哥就不一樣的,俗話說“半大的小子吃死老子”,正是能吃的時候,他經(jīng)常委屈地哀求娘,以后能不能別讓大嫂盛飯了,我都吃不飽。但靜姝娘從來都搖搖頭,家和萬事興,她要吃就讓她吃吧,你大嫂帶著孩子吃得多。
大嫂頭一胎生了女兒,后來兩個都是兒子。后來她的臉色越發(fā)黑了起來,靜姝只覺得異樣,倒沒有放在心上。后來,二嫂進門以后,這倆人那才是針尖對上了麥芒,打得那叫一個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