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冬天,顧老三的二哥結婚,這邊媒人過來請靜姝一家過去認門。靜姝家親戚和當家子都來了,就著結婚的酒席,這顧家就把這三兒子的認門宴搞定了。吃完回去以后,當天夜里靜姝家里一半人起來拉肚子,一趟又一趟地跑廁所。原以為是著了涼,沒想到第二天聽說去吃席的大部分都拉肚子,一個上了年紀的叔叔臉色蒼白,著實嚇人。大家仔細一對,原來是四喜丸子可能壞了,于是靜姝爸爸趕緊騎上車子去告訴顧家。
接下來仔細說說顧家。顧老三的爸爸顧振是個有點本事的男人,想當年,母親病重不治,他那父親不知是夫妻情深還是面對三個都等著娶媳婦的兒子壓力太大,在一天夜里悄悄地喝了農藥。三兄弟發現后嚎啕大哭,剛沒了母親,父親又沒了,真是天塌地陷。作為老大的顧時年剛剛17歲,二弟15歲,三弟13歲。在親戚和當家子的幫助下,給二老下了葬。從此以后,顧振帶著兩兄弟艱苦生活,歷盡艱辛。因為父母雙亡,又家境貧寒,到了成家的年紀,顧振犯了難。在農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家里情況不太好的人家,老大如果娶不上媳婦,底下的兄弟更娶不上。于是,顧振對于娶媳婦的事沒挑沒撿,只要有人嫁,那就行。于是這一年顧振娶了顧老三的母親,一個身材苗條但面貌丑陋的婦人。這里不得不說一句,顧振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而且腦筋靈活,聰明能干。接下來,二弟去了東北當工人,在那邊娶妻生子,慢慢就定居那邊了。剩下三弟娶了一個極潑辣的女子,個子很矮,笑聲爽朗,很有些江湖氣。早些年,顧振經常叫三弟做“小三兒”,也是從小到大的習慣,更是出于多年照顧弟弟的底氣。兄弟三人都娶妻生子后,顧振感到了一絲安慰,總算是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
顧振共有四子兩女,他的三弟顧山共有六子,最后一胎是雙胞胎。在外面的二弟有兩子。顧振的妻子丑名在外,對于一個女人來說也是很心酸的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由,她嫁過來多年也沒有什么朋友,與三弟媳關系更是淡淡的。與她不同,她的弟媳很能交際,好打麻將,家里整天人來人往。這個人能吃能干,那些年生活苦,好東西吃不著,最愛的就是偶爾還能吃到的豬大腸。
因為子女眾多,小子飯量又大,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兩家人過得很是捉襟見肘。顧振倒是一直在馬不停蹄地賺錢,開了個小廠,做溫度表,后來生意有了起色,除了自己的子女,還另外雇了些人。在兒子們成年之后,顧振先后蓋了四處房子,都在胡同的南邊,緊挨著。其中西南這一處和東南這一處都把著街,西南這一處地方最大,里面是兩處房子,共用一個院子。顧老三相親的時候,大哥二哥都已經相繼結了婚,老大住在東南院后面那處,老二住在西南院后面這處。
顧老三出生在大年初一,農歷新年。在這個漢族人民最重視的日子里,他呱呱墜地。但母親卻極為氣惱,一是因為初一諸事繁雜,措手不及;二是因為這孩子長得像極了自己,丑;三是因為有句俗語叫“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她覺得這孩子的生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