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繼明看到對方全軍沖鋒時就知道這場戰斗大概率贏了,這就是為什么在移民史上經常有百人或者幾百人打贏幾千人土著的原因。
原因很簡單,密集沖鋒時人全都擠在在一起,極大地加大了排槍射擊的威力,只要是向前開槍總能夠打到人,另外由于人擠在一起往前沖,影響了后邊人的視野,后面人看不到最前面發生了什么,只顧推著自己前面的人往前沖,而最前面的因為周圍的人不停地倒下,往往有時會害怕掉頭往后跑,結果大家擠在一起互相妨礙,加上炮兵不時開炮造成的濃煙,聯同被風刮過來的火槍煙霧,基本上戰場里面的人都會受到影響。直到戰場上的密度減輕了,大家可以發現周圍的情況為止。
印第安人的騎兵很快被消滅了。這時候劉強和馬超嘴都已經干了,他們兩個現在都升為上尉連長。由于他們兩個都被安排在正面前線并且挨在一起。兩人都可以互相聽倒對方的口令傳過來。他們面前的印第安人就如同被一堵無形的墻阻擋住一樣,一直都沖不過來,前面二十米以外密密麻麻躺滿了尸體,而且在持續增加中。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多分鐘。
文繼明看到時機差不多了,下令“命令炮兵抵近射擊。”隨后九門炮兵連的六磅野戰炮被炮兵們推進了二十米后開始使用霰彈射擊,這樣一下效果大增,右側的印第安人終于被打垮了,紛紛開始向后跑去。
文繼明隨即下令“炮兵延伸射擊,命令右翼轉向做交叉射擊。命令騎兵從右包抄。”命令下達不久,印第安人整個戰線開始崩潰。
文繼明最后命令道“下令開始沖鋒!”
劉強和馬超終于解脫了,嗓子沙啞地同時喊道“以父之名,上刺刀,沖鋒!”
全軍齊喊“哈利路亞!”紛紛上好刺刀,沖鋒。
所有印第安人開始四散奔逃,美利堅人在后面追趕。不停的有人跑不動了停下投降,跪在地上等著被押走。步兵們追出十里后開始停下,然后押解著被俘虜的印第安人往回走,騎兵們則繼續追擊了十多里后全體返回。
整個戰斗用了四十五分鐘,打死打傷八千二百多印第安人。俘虜未受傷人員兩千三百人。能夠跑掉的只有一千多人。回來的士兵看到文繼明后不斷地喊起國王萬歲,文繼明微笑著揮手回應,然后安排打掃戰場。
不久參謀回來報告己方傷亡數據“我方戰死5人,都是騎兵,受傷87人。現在都被送到臨時醫護所救治。”還不錯。除去非戰斗人員的參謀,傳令兵及部分守衛指揮部的人。美軍戰斗人員一共二千二百人多點,對戰印第安人部落聯盟一萬二千多人。戰果還是可以的。更何況這是第一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可以說戰果輝煌。
五天后,布魯斯帶著美軍陸軍第五營趕到接替了文繼明,所有俘虜被押走去勞改。文繼明同布魯斯交待了后帶著第四營的一個連和龍騎兵連回紐約,第四營的另一個連返回費城。然后布魯斯帶領陸軍第二營,陸軍第三營和陸軍第五營外加槍騎兵連開始對印第安聯盟進行圍剿。
文繼明回到紐約時受到了所有元老的歡迎和祝賀,蘿拉和茲巴也了請假來捧場。在一陣寒暄之后,兩人回學校繼續上課,文繼明則和內閣眾人回辦公室開會。
大家分析了這場戰爭,都覺得以后擴充疆土時可能回遇到更多這樣的好戰部落,尤其是更遠的西線會有幾萬人的大部落,肯定會遇到更大的戰役。由于太平洋跳板行動馬上要開啟,陸軍的軍力明顯不足以支持兩方面同時展。所以決定馬上再招收四個步兵營。這樣的話兩線都會有六個步兵營支撐,能夠保證基本的陸地安全。
但是,就有了另一個問題,嚴重缺乏高級軍官!按道理來說,目前12個步兵營完全可以成立3個步兵團。但是團長人選無法解決。除了文繼明和布魯斯,沒有人有指揮過上千人戰斗的經驗。而且威望不足。這是個大問題!沒辦法最后解決方案是成立太平洋聯合作戰指揮部,由海軍司令艾瑞克趙為總指揮負責整個太平洋戰區的軍事行動。而本土則保持原樣。然后大力提拔表現突出的指揮官,并進行配養。以作為日后的團長人選。目前軍隊里有幾個元老人選元老們都反應不錯,其中馬超和劉強,喬納森和另外一名華人新移民元老叫李金利的年輕人,以上幾個都是參加了這場戰役的上尉指揮官。
五十天后,在經過大小七八次戰斗,所有的部落聯盟的部落都被剿滅。所有俘虜被送去勞改。所有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印第安部落不是加入美國就是遷移去其他州,至此美利堅合眾國擁有了整個賓夕法尼亞州。共有了8個州的領土。
所有的參戰官兵都被晉升一級軍銜并被授予劉易斯堡戰斗勛章,馬超,劉強,喬納森和李金利等6名上尉被提拔為少校,湯姆葛朗臺中士被提拔為上士,他和另外二十幾個上士被保送去西點軍事學院培訓,出來后會被授予少尉軍銜。
新的四個陸軍營已經成立,原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營營長,以其經驗豐富的訓練經驗調離本營去新的步兵營當營長。新提拔的6名少校其中4人擔任二至五營的營長,另外兩人去西點軍事學院幫助培訓未來的尉官們。
1626年3月1號,太平洋主力艦隊連同大量的移民船和商船啟航前往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