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記
胡兒北下御無方,帝胄南遷慕少康。萬類瘡痍時欲扶,三川故舊豈能忘。祖生奮楫揚忠烈,寄奴揮鞭定關陽。豪杰英賢齊失意,皇統國祚必難長。
三百年的東晉十六國以及南北朝,實在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時代,再多的紙張書籍也無法記錄當年的悲壯與輝煌。本書雖然節選其中最為精彩的百年時光,但寥寥四十萬字仍然只能是以管窺天。
本書的主人公劉裕,原本只是個不階尺土的平民,甚至年少時一度游俠放蕩,然而生逢亂世中,他毅然從軍,又能寄托風云,一路從一名普通士卒成長為一代名將、統帥,最終改朝換代,成就帝王霸業!
劉裕奮斗中的幾十年正是本書的精華部分,占據前四章。第一卷詳述了淝水之戰的背景、經過以及影響。那時的劉裕剛剛參軍,未能參與到淝水之戰中,但是后來他在平定孫恩之亂中展露頭角,此役也是他輝煌生涯的開端。
第二卷記錄了桓楚之亂,以及北方前秦崩潰后的群雄并起,劉裕經歷了東晉社稷的傾覆,北府軍的衰亡。然而他在京口舉起義旗,振臂一呼,僅以千余兵眾重建北府軍,然后一路披荊斬棘、撥亂反正,消滅了桓楚,重振晉綱。劉裕也因此成為了東晉實際的統治者。
第三卷最為精彩,此章中劉裕南征北戰,平南燕、滅譙蜀、剿盧循、收河南、敗北魏、定關中,金戈鐵馬,威震天下,殺得羌虜斂跡而穴處。是我漢家兒郎千百年來面對北方胡虜最輝煌的時刻。
第四卷,劉裕平定南方所有反對勢力之后,終于登上了人生的最巔峰,雖然即位三年就亡故,然而他的新政卻奠定了南朝一百五十的基調。劉裕時刻不忘收復漢家故地,就連臨終前也不忘北伐。
原本打算在劉裕歸天之時,本書就要完結,然而劉裕歷經百死建立的劉宋基業,如果不能詳加敘述,實在顯得倉促匆忙,于是就有了第五卷。并且后劉裕時代的數次元嘉北伐也實在值得一寫,所以第五章絕不是狗尾續貂之舉。
有始有終,第六卷描寫了自宋孝武帝之后一系列內亂外患,以及后世不肖子孫的荒淫殘暴導致社稷傾覆的過程,算是此書的大結局。
由于時空關系,苻堅、桓溫、慕容垂,這三位十六國時期的翹楚有的只是驚鴻一瞥、有的敘述不多、有的只存在傳說之中,但是他們的事跡對于推動時代的進程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于是筆者在最后一卷中擇其精彩,選其簡要的為三人做了小傳,用來呼應全書的精神。
本人極其喜愛魏晉十六國南北朝這段歷史,并自認有一定的研究。一直想為此寫書紀念,正好今年奉命援疆,工作之余并無牽掛,可以安安心心的寫作,歷時近一年時間終于將此書完成。寫作過程雖然辛苦,但本人卻極其享受這一過程,雖然現在都是快餐文化當道,喜歡歷史的讀者不多,對兩晉十六國南北朝這一段歷史感興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此書卻是對我多年興趣的一個交代。
在寫書的時候,本人也遇到了不少質疑,甚至嘲諷,但是我都一笑了之,因為他們不懂這里的堅持,不懂這里的“嘔心瀝血”,他們不知道一個個無比喜愛的歷史人物在自己筆下重新活過來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他們不知道自己對歷史的觀點和見解通過書中人物替自己說出來是何其的志得意滿,他們不知道一個個英雄人物在自己筆下橫刀立馬、沖鋒陷陣是多么暢快淋漓的一件事,他們不知道那些早已骨化形銷的豪杰們在自己筆下再次命染黃沙是一種什么心情,那種如喪摯友般的悲傷真的很神奇,沒有這次創作真的很難體會到!
然而此書只是我腦海中構思多年的一部分,如有機會還會分別以西晉立國到苻堅統一北方,以及劉宋之后的南北風云為時空背景給大家帶來飽滿而又精彩的故事,很期待自己將來能有《亂世三部曲》問世。

南朝著作郎
構思了數年,近一年時間的寫作,連載了兩個多月,到了要和大家說再見了,真的很懷念這次創作,期待將來就《亂世三部曲》再和打擊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