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兒學成武藝,告別師傅。師傅送至山門。風雨凄迷,山色空蒙。
這也是師傅一生中最疼愛的一個徒兒,聰明好學,伶俐精明,平日飲食起居待師傅如同親父。
于是師傅把畢生心血全都傳給了他,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可以大有作為。
這一路,從山中到山門口,兩人都一直未說話,師傅認為徒兒是怕自已傷心才不言語。
直至臨別之際,徒兒也無半分言語,只用一種十分復雜的眼神看著師傅,跪下叩了三個響頭,便轉身離去了。
師傅看著他遠去的背影,站在山門前久久沒有離去。風雨中,山門前那棵杏樹上潔白的杏花,紛紛揚揚的飄落…
這一別,或許是永恒…
師徒初見時,是在十七年前,那時,山門前的那棵杏樹開得正繁茂,純紅色的杏花是這青絕山最美的風景。
那年,他才一歲多,是一對夫妻將他送上山來,說稚子名喚長生,體弱多病,早夭的命。夫妻倆四處求醫(yī),得高人指點,知這青絕山上的云凈派中有一無念長老,有保命仙術,希望孩子能在山上跟隨長老習武,不求其他,保孩子一生無虞即可。無念心軟,便答應了,成了長生的師父。
十七年來,師徒倆相互照料、情誼深厚,奈何時光匆匆,歲月不留人。一封從長生故鄉(xiāng)來的家書打破了平靜的生活,師父以為徒兒會不舍十七載師徒情誼而留在山中,又或許晚幾日再走,不料徒兒今日便要下山。
長生走后,無念每日都會到山門前那棵杏樹下小坐,沒有人問,大家都知道為什么。無念看著這棵杏樹,想起長生小時候性格玩劣,喜歡扯掌門和長老們的胡子,犯事了就跑到這棵杏樹上躲著。往事只可追憶,長者心中升起一分苦澀。無念撫摸著杏樹的樹干,原來這棵杏樹,都長這么壯實了,這還是他十八年前種下的,青絕山荒蕪,靈氣不足,這樹一直靠無念的真元滋養(yǎng)著,長這么大,實屬不易。
一股熟悉的靈力靠近,無念一回頭,便看到了一個少年,嘴角不禁上揚,還是回來了。只是少年手中執(zhí)劍,眸子不似初見時那般清澈,如今眼神里流露出來的情感與離去時一樣復雜…
無念沒有想到,滿懷期許,等來的是一把架在脖子上的冷冰冰的劍。
“長生?”
“江南謝家,是你滅的?”
江南謝家?這四個字讓無念的心沉入海底,那件往事終究沒有隨風逝去,可江南謝家與長生有什么關系?
“你是?”
“來找你討債的人。”
長生冷冷的看著無念,劍刃一步步緊逼,無念卻沒有要躲的意思,淡淡的說:“你是要欺師滅祖嗎?”
“十日前,在這里,那三個響頭。第一個,是了了你的養(yǎng)育之恩;第二個,是了了你的教導之恩;第三個,是了了我們的師徒情分。”
這字字句句都在刺痛著無念的心,親手養(yǎng)大,小心呵護的徒弟,竟然會對自己拔劍相向。刀光劍影間,往事逐漸浮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