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后世書中,文王聘得子牙,稱為相父,而此時西岐上大夫,散宜生心中實在是不服的緊,各位看官細想,子牙那時只是說計謀一二,但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未付出行動,勝負怎么可知?散宜生在西岐為官多年,又被伯邑考壓制七年,王駕還朝同樣屢次遭壓,而此時一個賣面老叟,只是在溪邊說了幾句話,便成相?這就讓散宜生實在是不服。
既然不服,那么子牙一切指令,用度皆會遭到散宜生阻撓,話說的是文王在世之時,姜子牙還有所依靠,一切王命皆出文王,但文王駕崩,武王即位,雖為相父權(quán)力及已,但是武王畢竟剛剛即位,朝堂不穩(wěn),朝歌來伐,所有的原因夾雜在一起,自然政件便有些相左,好在的是計謀皆是出自姜子牙,那么后續(xù)的工作也得姜子牙慢慢實行,但是散宜生究竟心中有刺,大多也就陽奉陰違,姜子牙怎能不知?
散宜生和南宮適也是大不相同,南宮為武官,行武力之事,西岐兵伐戰(zhàn)多,而姜子牙身為相位,執(zhí)掌兵權(quán),此一切都得聽從姜子牙一切調(diào)令,再有的就是姜子牙徒弟武吉,由一名砍柴樵夫,搖身一變成為了軍中大將,幾年成長,又受子牙、玉虛宮指點,自然突飛猛進,漸漸有壓倒南宮適之勢,隨著武成王反商,西岐人馬日益增多,哪吒、楊戩等力士皆到,可用之材眾多,也就不顯南宮適大將風(fēng)采,再則南宮適為武官,武力不及他人,心中也是福氣,手中權(quán)利一點點的消磨殆盡,亦是心甘情愿。
但同朝為官,此時節(jié)無論是南宮適還是散宜生都知道此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西岐,很多的矛盾都沒有顯露出來。但是散宜生心中有氣,那姜子牙心中怎能不知?況且本書定義明白,姜子牙就是睚眥必報之人,心境狠毒,但又為大權(quán)而屈之的人。
燃燈道人上了蘆棚,取了子牙印劍,這畢竟是仙神之事,為了避免混教之時言語分明,不喜生靈涂炭,爾等此番,教主未很烈教訓(xùn)已經(jīng)是對你格外開恩了,你要靜思己過。”
子牙這才明白元始天尊為何對自己如此惱怒,心中也是一緊,這些時日所受之苦皆是由此而來,雖冰凍岐山大功而立,但是說到底也是老恩師元始天尊傳授,外人看來,只怕覺得是玉虛宮冷酷無情,非道家所為,心中不住的懊悔:“這,這可如何是好。”
燃燈哈哈大笑道:“此番十絕陣,教主蒞臨,你在此時也是受苦頗多,想來老師依然不在責(zé)罰于你,你即自知即可,但你也得好自為之,云中子去伏,聞仲,我也得去絕龍嶺助陣一番,就此告辭!”說完此處,燃燈自去。眾仙歸山的歸山,伏擊聞仲的自去,前世書不表,在講申公豹。
在當(dāng)時元始天尊一駕臨兩軍,申公豹遠遠的看著,我的天,那慶云繚繞,怎能不知是老師蒞臨?申公豹自思,我海外求友,擺此十絕陣,反勸趙公明,三仙島游說三霄娘娘,如今老師駕到,若是傳我跟前回話,我如何回得?若是老師知道我阻撓封神大業(yè),老師定狠狠責(zé)罰于我,罷了,我走也。想到此處,申公豹一拍坐騎逃之夭夭。
申公豹自思也知,海外勸友而來,截教門人都已經(jīng)知曉其事,我若在去游歷,怕截教門人不滿有所沖突,不若我在諸位師兄弟仙山,名府游耍一番,老師問起,我也好胡亂回答。
離此不遠夾龍山不遠,申公豹就此游歷此山。此處乃是懼留孫道場,懼留孫有一徒弟,此人名為,土行孫。簡單說下土行孫,此乃原是一名孩童,懼留孫游歷三山五岳,偶然遇見,此子根行深厚,懼留孫便收其為徒。懼留孫十分疼愛這個小徒弟,帶回山上便教其道法。
但懼留孫乃是得道之士,那懂育兒之理,來此山中直接傳授地行之術(shù),土行孫原是孩童身材,練這神術(shù)乃是土地里鉆行身材哪里能伸展?一開始因身材小巧,地行之術(shù)頗有大進,奈何的是越是刻苦練習(xí),土行孫身材竟不生長,只得三寸丁。這懼留孫后知后覺也覺得對他不起,更是疼愛有加。
懼留孫西岐共破十絕陣不在洞府,土行孫自顧玩耍在山中嬉戲,捉狼弄虎好不歡樂。申公豹偶然來此,見那丑童自覺好玩,問道:“那童兒,你是那家的?”
土行孫一見有人,還是道人打扮,自知老師親友實多,不可丟了老師自此元始天尊上輦,去往西岐。元始天尊至了西岐,下了香輦,燃燈子牙請?zhí)熳鹕咸J棚,倒身下拜。天尊開言道:“爾等平身,”
子牙復(fù)俯伏啟道:“三仙道擺黃河陣,眾弟子俱有陷身之厄,求老爺大發(fā)慈悲。”
元始天尊一見姜子牙,心中有氣,前翻賜你道法,你便結(jié)果了萬千性命,全然不顧我玉虛門面,此刻居然沒有半絲悔過之意,怒道:“天數(shù)以定,自莫能解,何必你言?“意思也很明顯,我今日來此為何?用你多話?
子牙偷眼觀瞧,老師不悅,按理來說,老師此來就是為了解厄而來,老師乃大羅圣人,定是不會無緣無故的發(fā)怒火,此事與我無關(guān)。難道是我那件事惹的老師不悅?心中嘀咕,不敢再做聲響。
元始天尊在上,燃燈在下,一一稟報此間事情,講了趙公明如何打死姜子牙,如何救治等一切過往,但說到陸壓之時,元始天尊微微皺眉,后又舒展,心中大定,口中說道:“燃燈,此間事物,皆是你領(lǐng)導(dǎo)方,且站到一旁。“
元始天尊心中躊躇,心中也知,三霄娘娘實乃師弟通天教主愛徒,此幡阻路實屬不應(yīng)該,罷了,想到此處于子時,現(xiàn)出了頭上慶云,這云越長越大,足足一畝之?dāng)?shù),上放五色毫光,金燈萬盞,點點落下,聲勢可不為壯大。此時元始天尊心想,三霄,念你師父寵愛于你等,我放出華光,爾等知難而退,回歸本山,我亦不在追究。
那一邊云霄娘娘抬眼一看便知曉說道:“師伯駕臨,妹子,我當(dāng)初不肯下山,但你二人執(zhí)意不從,今擺此陣,拿了玉虛門人,如今師伯駕臨,我這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今番師伯又來,怎好相見。“
瓊霞、碧霄娘娘不以為意:“姐姐,是他們壞我胞兄在先,傷你我在后,今日我們只是拿他門人而已,有何不能說?難道他能以大欺小不成?若他好說好量,放了便是,若是不肯,拿他入陣也不是不可!“
云霄娘娘搖頭說道:“妹妹,我等不可對師伯無禮,壞了碧游宮教儀。“
螻蟻焉知天地廣,井蛙抬頭一塊天,兩位娘娘怎知道法無窮?還自大妄為。
二日清晨,元始天尊至陣前,白鶴童子大呼:“三仙島云霄快來接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