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星期后,忙完了重振文都的工作,陳統坐在青銅王座上,長長的松了口氣。
現在陳統終于有時間,考慮自己接下來的計劃了。
陳統的目標是要橫推天下,自然對這個世界的局勢有所了解。
根據陳統原主人的記憶,在這片大陸最強大的帝國,是名為大宗國的陸上帝國。
大宗國人口眾多,甚至已經過億,更有百萬大軍,十萬精銳鐵騎,五十萬弓弩手,是這片大陸上最強的陸上帝國。
除了大宗國外,還零零散散的分布著十幾個小國。
這些小國人口從50萬到100萬不等,文國20萬人口,是其中最弱的一國。
這些小國向大宗國臣服,稱臣納貢,文國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陸上帝國外,沿著大陸往北走,靠近沿海,還有一個強大的海上帝國。
陳統想要橫推天下,這些帝國都是陳統接下來的對手。
不過目前的文國,還不具備征戰天下的條件。
雖然陳統剛打贏了一場勝仗,但是消滅的是文國的叛軍,說白了是文國在內耗,削弱的是文國整體的實力。
現在陳統的影響力,覆蓋范圍只有文都,他手里的新軍人數不夠,只能勉強保護文都。
想要憑借三百名士兵,保護二十多萬人口的文國,都不可能,更別提征戰天下了。
因此征戰天下的第一步,便是要擴軍!
有了足夠的軍隊,才能出征各國。
文國生產力落后,大部分人都從事耕種,沒辦法從繁忙的農事中解脫出來。
擴軍也需要糧食,陳統能用征服點買到糧食,但是太不劃算了。
一名士兵一天消耗10征服點的糧食,而一個文國平民,每天才能提供1征服點。
想要用征服點買糧食供給大軍,根本就不可能,更何況陳統還要解鎖各種科技裝備。
用征服點買糧食,應急還可以,從長計議的話,還是要靠從地里收獲糧食。
在陳統的記憶里,文國每畝地年產80斤的水稻,糧食產量實在太低。
只有糧食產量上來了,才能將更多的人從農耕中解放出來,才能有糧食供給大軍消耗,才能產生更多的征服點,才能出征各國。
于是陳統將目光投向系統商城,他想在商城里尋找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
忽然間,陳統看到了“高產水稻”一欄,頓時讓他眼前一亮。
【名稱:高產水稻(種子)
解鎖條件:人口20萬(滿足),土地2000平方公里(滿足),有一個穩定的國都(滿足)
花費1000w征服點即可解鎖。】
當看到需要1000w征服點才能解鎖時,陳統差點臉都綠了!
1000w征服點!
你怎么不去搶呢!
陳統解鎖蒸汽步槍也才80w征服點,一個高產水稻就要1000w點?
就特么離譜!
可是,當陳統看完高產水稻的介紹時,1000w點似乎又沒那么離譜了。
【高產水稻(種子)適合文國境內土壤,不需要額外施肥,按照文國正常種植水稻的方法,每畝產量可達1000斤。
價格:10征服點/斤(每畝地需要兩斤種子)。】
每畝一千斤的產量!
陳統穿越前的高產水稻,很多能達到每畝600公斤(1200斤)的產量,當然每個地區各有差異,1000斤的高產水稻放在陳統的那個時代,或許并不能鶴立雞群。
但是放在文國,放在這個時代,畝產1000斤,幾乎翻了12倍還多!
更重要的是,商城里的高產水稻,并不需要額外的種植技術,陳統后世的那些高產水稻,大多都有現代化的大農業支撐,這在文國根本不可能實現。
系統商城里的高產水稻,只要按照原先的方法耕種,每年就能多產12倍的糧食!
多出來了12倍的糧食,等到這波糧食豐收,毫無疑問文國將國富民強,那個時候,才是征戰天下的大好時機。
陳統算了筆賬,文國大約有210萬畝的耕地,至少需要420萬斤的種子,再加上解鎖的1000w點征服點,
一共需要5200w點征服點。
現在正是將要入冬的時候,陳統需要趕在來年春天前,湊足5200w征服點,購買糧食,然后在春耕前分發下去。
時間緊迫!
每天20w征服點肯定是不夠的,要存到5200w,陳統從現在開始任何征服點都不花,也要存個210天,根本就來不及。
陳統頓時一陣頭疼,一個冬天的時間,他上哪去湊這么多征服點!
除非他能忍耐一年,存夠了征服點,再購買高產水稻,然后再等一年,等水稻豐收,到時候再考慮率軍出征。
白等兩年?
陳統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在這兩個月內湊足征服點,他就要再等上兩年時間。
這期間,文國的國力衰落,又沒有足夠的軍隊鎮守國門。
各個國家的戰斗,基本都在秋天進行,因為那時候糧食充足,兵強馬壯,等到來年秋收過后,別的國家兵強馬壯,趁著文國去年剛發生叛亂國力衰落的時機,陳統卻還在存征服點,說不定到時候文國就被滅掉了!
陳統的三百步槍兵,能擋住三千叛軍,但是能擋住三萬嗎?
一通分析過后,陳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巨大的危險,危險程度甚至不亞于之前的貴族叛亂。
只不過貴族叛亂近在眼前,這一危機要在來年秋天后爆發,眼光要超前一年才能看到這場巨大的危機。
陳統看到了這場危機!
不行,必須得想辦法!
陳統當即決定,下一步的計劃——在兩個月內,賺到5200w征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