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手下留情
大臣們也識相的沒有提及和二皇子有關的任何事情,即便是淺水鎮的災情得到了解決,那也都是通過奏折上遞的。
下了早朝,大臣們都很自覺的沒有湊到林墨然的身邊,反而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嘀嘀咕咕。
“二殿下這次是徹底激怒了皇上,公然搶親,這是多大的罪過,無外乎是在給皇室抹黑啊,凌國師沒有近一步向皇上索要對二殿下的責罰,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
有大臣站在云慎那一邊。
“未必,上次二殿下去淺水鎮的事情,估摸就是皇上對他的責罰,如若不然,平日皇上怎么會讓二殿下去處理這些事情,那都是派國師去的。”
云慎雖然被眾人看做是最不靠譜兒,總是靠天吃飯的人,可一遇到災情,眾人第一個想起來大的還是云慎,畢竟他和老天爺“走”的比較近嘛。
“二殿下之后的日子不好過了,解決了災情,皇上對他還是一副冷臉,只怕太子之位也沒他地份兒了。”
大臣們不知道,他們議論的話,早經過有心之人傳到了皇上那里。
皇上大怒,都已經過了這么長時間了,眾人的關注力竟然還是在林墨然搶親這件事情上!而實際上,皇上對于林墨然對蘇宛如的執著和庇護,依舊氣憤。
這日早朝,云慎照例請假,皇上照舊對林墨然冷著臉色,只不過在眾臣上奏之前,皇上率給了眾人警告。
“諸位愛卿,前些日子,二皇子搶親之事眾人也都知道,可事情既然過去了,就不要多嘴多舌了,朕若是再聽到誰議論此事,一律發配邊疆。”
皇上這一警告像是炸彈一般,在眾臣之間炸開,誰都不敢再提及有關林墨然搶親的事情,即便是林墨然和皇上之間的關系,誰也不敢多嘴,唯恐話傳到了皇上耳朵里,自己被冠上罪名。
邊關來急報,沿邊幾個小鎮都產生了病疫,需要皇上派人支援。
皇上平日都不將目光投向林墨然,聽了此急報之后,卻是立刻望向了林墨然,那眼神分明是在對林墨然示意:該你表現的時候到了。
眾臣也都明了皇上的意愿,皇上本就對林墨然疏遠許多,冷淡更甚,此番遠赴邊關賑災的事情,皇上自然是讓最不順心的那個去執行,也省的總是在朝堂上見到。
“墨然,你覺得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派誰去好呢?”皇上明著在問林墨然的意見,實則言外之意再明顯不過:你還是自己請命吧,非要朕說出來嗎?
林墨然偏偏不上道,淺水鎮的蝗災他已經去處理過了,理應守在京城中,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事件。
而這也是皇上一直所憂心的,可眼下皇上因為他和林墨然的矛盾氣昏了頭,一提到賑災,調離京城,皇上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讓他覺得心煩的林墨然,這不是慪氣是什么?
皇上沖動,林墨然不能夠沖動,況且他在府中聽暗衛說了有關蘇宛如被偷襲暗殺的事情,更是放心不下將蘇宛如一個人留下,無論如何,他都不能夠離開京城。
有人在盯著皇位,也有人在盯著蘇宛如的性命,無論是哪邊,都是他必須要守護的,又怎么能夠輕易離開。
“皇上,臣以為這種病疫,理應派出宮中有經驗的太醫前往,至于護送人員,在場之內的任何一位官員都可以。”
林墨然沒有推薦誰,也成功的按照皇上的意思說了建議,算是回答的完美了。
可皇上不滿意:“上次淺水鎮的災情處理的很好,朕十分欣慰和滿意,久在戰場奔波,也是時候讓你學著如何處理災情,此次邊關路途遙遠,時日想來比淺水鎮要消耗的多,墨然,依照你的身體,比在眾臣都矯捷康健,你去最是合適不過。”
皇上都已經把話說的這般明了了,林墨然難不成還要推托?
大臣都用一種看好戲的眼神望著林墨然,看他如何反應。
林墨然不慌不忙,對皇上道:“皇上,臣以為,既然身為人臣,理應為國為君辦事,解決問題。”
林墨然說完,回頭看向諸位大臣,眾臣都十分配合地點頭,可隨即反應過來,二皇子這話不僅僅是說給皇上聽的,也是說給他們聽的啊。
皇上有意讓二皇子去邊關賑災,二皇子不想去,故此說這些話,為的就是讓眾臣都紛紛請命。
頭都點了,總不能夠裝傻沒聽懂吧,既然聽懂了,再不行動不就顯得不給皇子和皇上面子嗎?
皇上和皇子之間拉鋸戰,結果還是要將他們這些大臣給牽扯進來,雖然為君分憂,為國辦事他們義不容辭,可也不想是以這樣的方式啊。
不配合二皇子開口請命吧,不厚道,更違背了剛剛二皇子所言,可是請命吧,豈不是讓皇上下不來臺?皇上針對的目標可是二皇子啊。
這些大臣個個犯難,倒是也有忠誠之士,當真對皇上請命的。
“臣愿意請命前往賑災,為皇上解憂,為民辦事。”
“臣也愿意,曾自學醫術,多少也略懂醫術,此番又是病疫,或許能夠幫得上忙。”
有人請命,便有人跟風,一時間,請命的人陸陸續續,朝堂之上一片臣為君分憂的和諧畫面,不了解內情的,還以為皇上手下都是一群忠君愛國,不怕死的臣子呢。
林墨然自然心中竊喜,打定了主意不去,他有的是辦法讓父皇不得任命自己。
皇上一看這情形,本就對林墨然的不滿更是增添了憤怒,怒瞪林墨然,不好用言語一再叮嚀決斷,若是他刻意忽略眾臣的請愿,而堅持任用林墨然,豈不是顯得太過獨斷專權,不納諫言嗎?
昏君的帽子皇上無論如何都是不愿戴的。
朝上此起彼伏的聲音終于消停了不少,皇上的眉頭緊皺,半分都看不出來他因為眾臣的自動請愿該顯示出來的高興,反而朝上的陰郁、冰冷的氛圍更濃厚了幾分。
“皇上您看,朝中都是忠君愛國之臣,都甘愿去邊關為國效力,臣已然去過淺水鎮,又怎么好再出頭,不給其他臣子表現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