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喝常曦都在側耳傾聽。這是她們所不了解的事兒。人們總是對于未知的,充滿了恐懼和好奇。就如同閱讀一本恐怖小說,或者在看一部恐怖電影。明明知道將會發生恐怖的那些事兒,但是還是愿意讓自己的腎上腺素提升。
當然,求知欲,也是每一個人進步的動力。在某些世界,知識就等同于力量,但是在另一個世界,知道的越多,卻是死的越快。
從某種方面來說,光無量在普及洪荒的知識。這些知識的用處,在于提升一個人的上限,開闊更大的眼界。
眼界,格局,世界觀,看似簡單,實則艱難。這不同于天賦,天賦是生而具備的,但是這三則,卻是后天造就的。
眼界代表了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夠看的更遠。格局代表了你看到的是全貌還是局部,是戰略還是戰術。世界觀,則決定了你在學識上的認知,和創新的維度。如果你的世界觀,是在一維,你就無法想象到高度是什么樣的。
光無量這些知識,來自于鴻鈞,來自于玉晨道君,來自于伏羲大神,來自于……
總之,教導他的,都是這么些強者。他們的世界觀,自然就影響到了光無量了。價值的度量,不僅僅在于質量,也在于數量。
光無量說,“這洪荒世界,在長河之中,有無數。自然,長河也就有了無數條的支流。當某一天,某一條支流在匯聚了無盡的水流之后,一舉成為了最大的那條的,最波濤洶涌的哪一條河,那那條河流所在的洪荒世界,就變成了元洪荒了。
所以,連河流都在壯大自己,那么生靈有什么資格不去斗爭呢?”
光無量目露回憶,“上一個時代,有一個叫做神的生靈,他說,一切的秩序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一切的斗爭都是為了能夠在未來變的富強。”
“一切的法,都是為了目的而誕生的。一切的術,也都是為了實現目的而產生的手段。”
“偏離了目的的法,可以稱之為枉法,脫離了目的的術,都是邪術。”
“有一個叫做鴻鈞的前輩,他說,生靈存在的意義在于給世界做功。當然,這個功以后有機會我會給二位好好講講。現在嘛,淺談罷了。他說,生靈能夠存在,是由于其價值決定的。而價值的尺度,則在于對于世界的功。”
“我有一個好友,叫玉晨,尊號就是玉晨道君。他總是說,生靈的斗爭都是為了進步。但是在斗爭的時候,應該要保持好一定的秩序。這一點與神的觀點不謀而合。但是他和他的兄長認為,這個秩序應該是存在于生靈的本心的。即萬物有法,生靈有度,智慧稱德。他跟我喝酒的時候,總是說有些生靈,生來就是帶來殺戮的。其本質上,也應該是算有德的。
當然,這個德指什么,卻是不太好說。連玉晨道君自己都有些說不清。玉晨道君認為德應該是群體的智慧匯總,應該是在不斷的斗爭中去爭取而來,也就是要不斷的去戰斗,去磨礪,去實驗、實踐。但是其大兄認為,這個德就是自然演變和發展,一切由生靈決定。從生靈中來,到生靈中去。其二兄則認為,德應該是加入其中,順應發展,推動發展,但是秩序終究要有一個領頭的去制定。”
“當然,我覺得玉晨和他二兄似乎都有些往極端方向發展的影子。至于其大兄,則不太清楚。好像是不偏不倚,以歷史發展去看待,但是又好像是中規中矩,要以辯證去分析。但是不管如何,其大兄才是思想最高深的那個吧。”
“我記得在遙遠的西方,也是有一個前輩。他卻是覺得,這世界污穢,雜亂不堪。要實現秩序,就需要先終結秩序。他一直看不起鴻鈞來著。說鴻鈞是在破屋里修修補補的,跟個娘們一樣。”
“當然,我沒有看不起女人的意思。神就說,女子就頂半邊天。天下陰陽合和,黑白有道,光暗共存。神說,這世界不存在單獨的陰或者單獨的陽,一切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合和的結果。”
“咳咳,繼續說哈,就說那個叫羅睺的。也不知道現在他出來沒有。但是很明顯,這群人在這個神道紀元,肯定會出來踐行他們的想法的。話說這羅睺啊,那真是走了極端的那種。他就認為破屋就該直接推翻,然后在廢墟上重新建立新的房屋。所以他就跟鴻鈞不對付。但是他跟一個叫做因果道人的前輩倒是有些關系。他說破屋是因,重建是果。為了重建所以要推翻了破屋,這就是有因有果。
可惜因果道人這個前輩并不是很喜歡這個說法。他覺得他說的是倒果為因了。當然,我也不評價二人如何。
這世界上,能夠鎮住他們這群人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神。”
光無量說的口干舌燥的。卻是端起了茶杯抿了一點。以此打濕了嘴皮子。說話這事兒,費嘴皮子的很。
隨著時間的流逝,光無量倒是說了很多關于上一個世紀的很多事兒了。當然,這個過程中,羲和和常曦僅僅是聽著罷了。她們當做了故事。但是,她們也記住了這些故事。
光無量覺得,自己和這二位女神的關系正在上升期。這些個故事,怎么著,也能夠刷夠一些好感度的吧。
今天才是第一天上門,其實也還好。說了一些不著邊的話語。但是就這些,也是讓羲和和常曦喜出望外的。不是一般人,那可得不到這些個信息的。一切的理論,一切的境界提升,那也都是站立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才得來的。
沒有人是一出生就是全知全能的。即便是,全知全能也不會常開,不然,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呢?
玉晨說,他有很多的弟子。可惜,那些弟子因為開著全知全能,導致了他們覺得人生并沒有什么意義。于是,道化了。
他說,他的大兄二兄原本也是有很多的弟子的,可惜,后來都變成了石頭,失去了進取的欲望,失去了作為智慧的根基。他們失去了本我,喪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回了人生的樂趣。于是,他們擁抱了道。
他們追求的道,太過于的絢麗和精深了。
朝聞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