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二次元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

第四章 到敘利亞(4)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 超人日丹諾夫 2489 2021-08-12 23:54:35

  在埃及的英軍數量雖眾,質量卻稱不上高。

  英國戰斗力最出眾的陸軍師目前幾乎都留在國內,雖然希特勒“海獅計劃”成功的可能已經不大,但此事關乎國運,英國人不敢掉以輕心。

  除了要防備德軍可能的登陸以外,交通的不便也阻礙英國從本土向埃及調兵。意大利橫亙在地中海中央,幾乎將埃及完全隔離在東地中海中。由于英國空軍當前不足以在北非和不列顛兩個戰場壓倒軸心國,只能力保本土,所以英國海軍也不敢在無法取得制空權的情況下貿然找意大利人艦隊決戰。

  如此一來,要從本土調兵到埃及的話,只能走好望角-紅海-蘇伊士運河航線,成本幾乎和從亞洲調兵相差無幾。

  也就無怪乎現在在埃及挑大梁的英軍部隊,大部分都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南洋諸島和印度,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隊是絕對的中堅。

  澳、新軍隊的勇氣和戰術并不遜于英國本土軍隊,只是兩軍人數較少,只占十二萬大軍的四分之一。

  至于占兵力主體的印度和英國二線殖民地師,質量就一言難盡了。像印度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并沒有多差(甚至比德內爾之前從乍得和其他殖民地征召的非洲兵要好得多),錫克人更是罕見的武士,但是他們的指揮系統非常脆弱,武器也不行,戰術思想尤其落后。

  德內爾確信他們可以在一年后變成優秀的軍人,但指望他們現在能擋住德國人完全不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集中精力對付德國人,英軍尼羅河戰區中司令韋維爾調整了部署。

  第一,暫緩對埃塞爾比亞的攻勢,將進攻厄立特里亞的一個印度師調回埃及,讓自由法國第一師獨自進攻當地首府馬薩瓦。通過前些日子的戰斗,第一師的官兵已經證明他們足以承擔這個重任。

  第二,暫停進攻敘利亞,至少也要削減進攻敘利亞的部隊,將原定的兩個英澳師減到一個。

  好巧不巧,這兩項調整都與自由法國有關。第一條雙方沒費多大勁就達成了共識,就按英方的計劃來,但是在第二條上,倫敦、開羅與自由法國三方的意見卻有很大分歧。

  倫敦主張暫時擱置進攻敘利亞的計劃,而英軍開羅司令部和自由法國都認為局勢還沒有惡化到必須終止計劃的地步。但是英軍方面出于穩妥,還是要求暫停進攻,等本土支援的英第4師抵達埃及,再從前線調一個戰斗力最差的緬甸殖民地步兵師加強到敘利亞方向。

  只是戴高樂依舊要求進攻時間不變,現有部隊一準備好就立刻北上,即使盟軍的實力對比維希法國尚處于弱勢。

  于是為了確定戰略,統一意見,三方最終在亞歷山大召開了一次會議,德內爾便是自由法國的代表之一。

  “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上層非常動蕩,眾多殖民地官員愿意支持自由法國,軍隊也不穩固。”戴高樂是這樣對英國人說的,“我承認,過一個月再進攻可能更加穩妥。但是到那個時候,維希的官員一定會將關鍵職位上的人全換成親德分子,有些能用政治手段解決的問題,就必須要用槍炮處理了。”

  韋維爾將軍起初還以若有若無的嘲諷語氣對他說:“您是一個將軍,為什么總想用政治手段解決問題呢?(英語)”

  “因為只有如此,才能盡量避免法國人骨肉相殘,盡量少流血!”

  只是韋維爾對戴高樂的想法并不以為然,他有些尖酸的指出,指望敵人從內部瓦解是不現實的:“如果維希政權真有你所說的那么動蕩,那么達喀爾的問題應該早就被解決了。(英語)”

  “恰恰相反!”

  每當這種對政治一無所知,卻又自以為是的軍人在戴高樂面前大放厥詞的時候,這位將軍就免不了感到不耐煩,語氣和態度也自然而然變得“居高臨下”:“先前達喀爾的法軍不愿意舉義,根本原因就是德國侵略者的丑惡嘴臉還沒有完全暴露,大多數法國人還有恢復和平的幻想。而在德國人和賣國賊的‘合作’下,法國人民已經徹底清醒了,這就是為什么自由法國越來越得到民眾的支持。”

  “收復敘利亞和黎巴嫩只會比收復北非更加輕易,英國盟友對此仍抱有疑慮,我們可以理解,就讓自由法國的軍隊打前鋒吧!”這就是戴高樂的結論和建議,也是帝國防務委員會的一致看法。

  既然自由法國軍隊愿意做投石問路的那枚石子,韋維爾上將也就沒了意見,反正維希政府控制下的軍隊完全沒有進攻欲望,即使自由法國軍隊損失慘重,英軍也有把握維持現有陣線,所以為什么不做呢?

  早一點解決敘利亞問題,也能早一日將被牽制在那里的一萬多英軍調往利比亞前線。

  韋維爾被說服之后,倫敦的意見就不重要了。盡管倫敦派來的外交官還希望勸說尼羅河軍區將敘黎戰役推遲兩個月,在八月份再開打,但韋維爾上將心意已決。既然前線指揮官已經做了決定,那么后方的政治家們便不宜調整——除非換將。

  所以這事就這么定下了:6月上旬,以英軍一個師,法軍一個旅,以及各路盟軍零散的部隊(流亡比利時軍隊、流亡荷蘭軍隊和流亡捷克斯洛伐克軍隊都出動了一部分兵力),共計三萬余人,向敘利亞和黎巴嫩發起進攻。

  綜合特別情報部和自由法國國防部二局的情報,維希政府在敘、黎兩地的駐軍大概在四萬人上下。單從紙面上來看,這場戰役盟軍并不占上風,如果戴高樂對形勢的判斷出了錯,那他就要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出大洋相了。

  即使達喀爾行動的失利完全與戴高樂無關,英國人都能硬把責任摁到他頭上,更遑論是戴高樂親自主導的戰役?

  賈德魯將軍為了保險,也曾建議戴高樂至少將戰役推遲一個月,在七月份發動。如此一來,自由法國第一師就能結束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的戰斗,加入到敘利亞的攻勢中。

  但戴高樂否決了這個建議。

  首先,英國人未必會將第一師派到敘利亞參戰。戴高樂和丘吉爾是有協議的,自由法國軍隊服從英軍指揮。雖然理論上說,戴高樂有權隨時取回自由法國的指揮權,但在近東是不行的,因為自由法國的補給完全仰仗英國。

  一旦英國人暫停補給,第一師的戰斗力瞬間就沒了。

  其次,盡快進攻還有一定的政治因素。

  “我之所以這么著急,也不全是因為要趁敘、黎兩地局勢不穩發動戰役,主要還是為了遏制英國的野心。”

  戴高樂必須對兩地的歸屬權慎之又慎,因為敘利亞和黎巴嫩其實并非法國殖民地,而是法蘭西在一戰后從奧斯曼的尸體上分得的戰利品。

  或者說,它們只是國聯授予法國的“托管國”。

  說來可笑,雖然“到敘利亞去”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國歌,但敘利亞真的并不屬于法國——當然更不可能屬于英國!

  “我們將盡快推動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獨立,但是獨立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在法蘭西的監督和協助之下,容不得任何國家插手!”

  戴高樂所謂的“任何國家”,其實指代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聯合王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宁河县| 凭祥市| 商丘市| 防城港市| 汶川县| 麟游县| 温宿县| 灵武市| 左权县| 侯马市| 红安县| 乐清市| 小金县| 信阳市| 洛阳市| 胶南市| 林周县| 乌审旗| 凌云县| 广南县| 阜平县| 金门县| 台江县| 东城区| 双鸭山市| 紫金县| 涟水县| 天长市| 萍乡市| 桂平市| 柳林县| 莆田市| 简阳市| 浮山县| 乌兰浩特市| 华蓥市| 若尔盖县| 阿拉尔市| 杭锦后旗|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