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欠債界的標桿,蓋烏斯·凱撒證明了能欠債巨億者絕非等閑之輩。而德內爾如今字面意義上的欠債巨億,一時風頭無兩也在情理之中。他的名聲不僅在短短數日內傳遍了北非,也借助戰斗法國的喉舌在美國本土激起了滔天巨浪。
此前白宮為了提高士氣,早已將維希當局宣傳為希特勒的忠實走狗,對內瘋狂鎮壓抵抗戰士。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維希政府盡管軟弱投降,卻并不真的甘心伏低做小,只有對內瘋狂鎮壓才是真的:所以維希政府實際上只能算是希特勒“不忠實的走狗”。
結果英美盟軍在解放北非后,不但將已經獨自堅持抗戰一年半的戰斗法國一腳踢開,甚至還和維希的統治者沆瀣一氣、同流合污,謀奪盟國人民的財產!
“到底怎么說?我們是要打辣脆,還是要跟他們瓜分世界?”著名媒體人愛德華·莫羅公開質疑政府。白宮的這種做法,是懷著樸素正義感的美國人民無法接受的,孤立主義人士更是毫不客氣地評論:“我們的孩子出國打仗,只是為了讓白宮和軍工企業發財!”
羅斯福總統當然不敢直面民眾的怒火,更何況他本就對1:500這個離譜的匯率毫不知情,于是只能公開宣布要調查這件事。白宮是把自己摘出去了,但洶洶民意總得有個出口,于是艾森豪威爾就倒霉了。從賓夕法尼亞到佛羅里達處處物議沸騰,民眾強烈要求罷免艾森豪威爾這個和“傀儡政府聯姻”的“法喜寺主義者”。
為了保護艾森豪威爾這個得力干將,也為了表達對他沉迷政治忽略軍事的不滿,馬歇爾將軍在11月28日輿情發酵的當晚(華盛頓時間)便給艾森豪威爾去了電報,要求他“把手上所有政治工作丟給部下,立刻前往突尼斯前線”。
11月29日中午,巴頓便遺憾且無奈地告訴德內爾,他這個西部特遣軍副司令干到頭了,艾森豪威爾司令官邀請他去阿爾及爾一見。
對這個結果,德內爾是半分驚訝也沒有,他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現實,并就自己給巴頓造成的麻煩道歉。巴頓在火炬行動中承了德內爾好大的情面,自然不好意思對他擺臉色,只是勸解他道:“你也不要過于怪罪艾克,你得知道,他和你不一樣,他的家庭根本和‘顯赫’不沾邊,甚至連殷實都算不上,軍隊里有些事……他只能裝作看不見——說不定這些事都是克拉克那個混球挑唆的。”
“我不會跟艾克過不去的。”德內爾幽默地回答道,“而且我這么做之后,他就不必在良心和效率間抉擇了。”
巴頓一時不知該如何回復,只能祝德內爾一路順風。
他安排了兩個班的衛兵護送德內爾去阿爾及爾報到。一行人一路狂奔,顛簸了二十個小時才抵達阿爾及爾。等到第二天早上,德內爾又得知艾森豪威爾已經帶著克拉克上前線去了,于是他們繼續日夜兼程向東挺近,終于在距離阿爾及爾和突尼斯邊界七十公里的地方與二人的隊伍相遇了。
風餐露宿的德內爾只是形容略有憔悴,而艾森豪威爾簡直就是萎靡了不振了。
“很高興在這里見到你,讓。”艾森豪威爾頂著黑眼圈向德內爾伸出了手。
“我也是,你需要我做什么?”
“吉羅將軍已經帶領一個法國師進入了突尼斯,他那里非常缺軍官,而你又正好是法國人,我想沒人比你更能勝任吉羅將軍副手的職責。再者說,你不也曾是吉羅將軍的部下嗎?”
德內爾并沒有感到意外,他干脆利索地接受了“發配”,然后問艾森豪威爾道:“那匯率的事?”
“就照和維希貿易時的1:62,怎么樣?”
“可以,我沒有意見了。”
困擾了卡薩布蘭卡市民多日的麻煩事被艾森豪威爾一句話解決后,德內爾立刻拋下政治上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軍事上。由于一路上看到的汽車并不多,他便詢問了第一集團軍的補給狀況,而根據新晉中將的克拉克的描述,目前突尼斯的補給非常不樂觀。
盟軍雖然控制著卡薩布蘭卡到比賽大的鐵路,但因德軍頻繁轟炸而幾乎無法使用。阿爾及爾和奧蘭的港口由于此前的戰斗和德國空軍的襲擾,也不能承擔運輸任務。也就是說,目前只有220來輛卡車維持著第一集團軍的補給線——這甚至無法滿足盟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為了獲取足夠的補給,肯尼斯·安德森中將甚至不得不打發前線部隊自行“覓食”。
英軍的補給狀況都如此惡劣了,法軍的狀況只能更差,但具體差到什么程度,克拉克就知之甚少了,不過從他那“狗都比吉羅將軍懂后勤”的傷人評價中,德內爾已經做好了最壞的心里打算。
“我聽說你曾經在吉羅將軍麾下戰斗過。”在討論的最后,克拉克對德內爾提出了一點期望,“希望你能規勸一下這位老頑固,別再要求北非盟軍指揮權了,這根本不現實。”
德內爾答應了下來,從二人手中取得一份戰略地圖后便告別他們。由于法軍的位置在盟軍戰線右翼,德內爾從此轉向了東南。他沒有像之前一樣走最近的路線,而是先繞一段路,沿著法軍補給線向吉羅將軍的司令部趕去,在抵達凱里卜之前,德內爾就通過與法國卡車駕駛員們的交談大體掌握了吉羅部隊的補給狀況:只有不到一百輛汽車維持著法軍的補給。
考慮到吉羅將軍率領的法軍在與突尼斯師匯合后,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一萬(甚至比英美軍隊還要多),一百輛汽車甚至不足以提供充足的食物。表面看上去,克拉克“高度評價”吉羅的后勤意識實屬正常。
但德內爾畢竟在吉羅麾下戰斗過,1940年吉羅將軍指揮第七軍團北上時,軍團的行軍和補給都規劃得非常出色,即使整個軍團掉頭回轉這樣復雜的機動都沒出大的岔子。
當時德內爾只是一個小小的營長,并沒有能力去體悟吉羅的指揮有多么優秀,但如今的他早已具備了集團軍級的戰略眼光,對這位老上級的指揮能力自然推崇備至。
說句不客氣的話,亨利·吉羅的集團軍級指揮能力在戰斗法國和北非法軍中是毫無爭議的冠軍,英軍中能和他相提并論的都寥寥無幾,美軍就更不必說了。這樣一個出色的將領,會犯下忽視后勤的低級錯誤?
除非他在德國人的監獄里患了老年癡呆。
抱著這樣的想法,德內爾在倫敦時間11月30日傍晚抵達了吉羅將軍司令部的所在地——凱瑟琳。
“真是險要之地啊!”德內爾在駛出山口后不由得感慨,更加堅定了吉羅將軍絕非等閑之輩的判斷。
費不了多大功夫,德內爾就得到了吉羅將軍的接見。這位中將精神矍鑠,威風絲毫不減當年。他微微蹙起花白干練的眉毛,緊緊盯著面前的地圖,手里還捏著一支紅藍鉛筆,甚至沒抬頭看一眼德內爾:“你來這里干什么?如果是給戴高樂做說客的話,就立刻打道回府吧!”
德內爾一絲不茍地敬禮,不管吉羅看沒看見:“我是來打仗的,將軍。”
吉羅這才抬起頭來,將德內爾從頭到腳審視一遍,語氣也不復此前的生硬了:“這話倒是挺像那么回事,不過我這里可沒有準將的位置。”
“沒關系,您就當我還是少校好了。”德內爾毫不猶豫地回答,“40年5月的時候,我就證明了我是第七軍團最好的營長,如果您忘了,我可以在突尼斯再證明一次。”
吉羅沉默了,他將鉛筆緩緩地放回到地圖上,然后起身繞過桌子走到德內爾面前,向德內爾伸出了手:“好久不見,戴澤南準將。”
“好久不見,軍團長。”聽到吉羅這么稱呼自己,德內爾頓時安下心來,及時自己這位老上級對戰斗法國和抵抗運動的觀感仍舊不咋樣,至少他不會仍然翻些陳年舊賬,把自己當成背叛貝當的“忘恩負義之徒”。
聽到這個令他懷念的稱呼,吉羅的神色更加緩和,他拍了拍德內爾的手臂,然后做出了邀請的手勢,隨后便到地圖前親自為德內爾介紹當下的戰況。
在吉羅的解說下,德內爾終于明白了吉羅為何枉顧后勤,向突尼斯狂飆猛進:因為吉羅是整個北非盟軍中對突尼斯的價值,以及敵我實力對比了解的最為深刻的人。
從軍事的角度上說,向突尼斯挺進應該是盟軍火炬行動后的頭等大事。因為由于海軍力量的限制,德意軍隊只有可能干預盟軍在突尼斯的行動。此外,德國人也不可能對搶占突尼斯無動于衷,因為突尼斯的歸屬直接決定著德國非洲軍團的命運。
迅速搶占突尼斯毫無疑問是盟軍的當務之急,正因如此,吉羅才借助北非法軍總參謀長朱安和第14集團軍副司令馬斯特二人的力量,第一時間拉起七千多人,在補給難以為繼的困境下將這支拼湊出來的軍隊強行開進了突尼斯,直到和德軍迎頭相撞才停下。
“只要速度快,我就能開進比賽大,和喬治·巴雷攜手擋住德國佬,補給問題自然而然就能解決。即使德國人的動作更快、突尼斯師不抵抗,那也沒關系,有馬耳他、艦隊和空軍的幫忙,希特勒的調兵效率不會太高,這樣我們還是可以碾碎德國佬的防線,突入突尼斯——然后向西進攻,覆滅隆美爾的軍隊。”
而且就算戰事不利,突尼斯西部山勢險要,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穿插,吉羅也能層層抵抗,從容撤回阿爾及爾,不會擔心因補給匱乏而被德軍包圍。
但是誰能想到,美國人數萬大軍就這么癱在了奧蘭和阿爾及爾,本該將精力放在軍事上的艾森豪威爾和克拉克凈跟達爾朗較勁去了。盟軍甚至是在法軍之后才開進突尼斯的,而且兵力只有區區一萬!兩個星期過去,德軍在突尼斯已經部署了一個師的兵力,就憑這點英美軍隊和補給嚴重不足的法軍,還怎么拿下突尼斯?
說到此處,吉羅難抑憤懣,右手握拳錘了下桌子。
“美國人就是群新兵蛋子,英國的精兵猛將都在托布魯克和隆美爾耗著,至于咱們呢?”德內爾笑了笑,“北非就是原本第三共和國的原裝人馬,這群人在40年什么表現,您又不是沒親身經歷過。說句難聽的,他們連第二軍團都比不上。”
“我本以為達爾朗是個靠得住的……”
“達爾朗確實靠得住,他能力還是有的。”德內爾回答道,“只是他不跟咱們一條心,很多維希軍政高層都和他一樣,只想著讓別人去流血打仗,自己只要保持中立就好。至于美國人英國人死多少,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這么說,我們倒成了讓法國兵送命的劊子手了?!”
你可真是位純粹的軍人,德內爾在心中感慨了一句,隨后對吉羅解釋道:“當然不是,軍團長。就算不考慮戰后國際地位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您也該明白,為什么德國人還對法國施行比較寬松的占領?還是只對那些‘最猶太’的公民下手,而不是像在波蘭、蘇聯那樣擴大化后大開殺戒?這是因為希特勒沒有能力鎮壓法國人民的大起義!那么希特勒又為什么沒這個能力?因為蘇聯還在戰斗!”
假如蘇聯也垮了,幾百個師開到法國來了,盟軍開始在大西洋上和德軍拉鋸了,德國佬憑什么還要把法國人當人看?!他們能說猶太人是劣等民族,那高盧人就絕對安全嗎?恐怕所有法國人都將成為任人宰割的奴隸!我們現在不全力戰斗,難道要等到那個時候再去打仗嗎?”

超人日丹諾夫
前傾回顧:第二軍團就是在色當首先崩潰的軍團,亨利吉羅最后臨危受命重組該軍團,但為時已晚,當他履任的時候,該軍團已經被德軍殲滅,吉羅就這么做了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