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事情做,大家都很有干勁。
三天就風風火把準備工作都做好了,黃建也開始蒸糧食、發酵,一切都是有條不紊。
第七天,第一鍋就要出酒,幾乎全村的人都擠在了酒廠門口等著。
黃建的心有點忐忑。
雖然有很多年的釀酒經驗,但這卻是他第一次獨立操作。
端起一杯清澈的酒,他自己先試著喝了一小口,心卻猶如石頭掉進深海,不斷地往下沉。
雖然不酸,但入口辛辣、勁頭太猛,而且回甘很慢、很少,幾乎感覺不到。
比起黃武志釀出來的酒,還是差了很多。
一想到黃武志帶著最好的酒,現在就等在外面,看他的笑話,黃建的臉就一陣火辣辣的發熱。
見他臉色不好,余真就知道怎么回事。
釀酒這種事,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釀出來都不會是同一個味道,怎么說這也是個傳統技藝,年紀青青沒點傳承,靠自己瞎摸出來的,不可能多好。
于是他走到酒桶邊,使用了點石成金術。
“你再喝。”
黃建不知道什么意思,不過還是重新弄了一點。
這次一嘗試,竟然讓他不知道該說什么話了。
這真是我釀的酒?
他十五歲就開始跟酒打交道,到現在為止已經八年了,喝過的酒沒有幾百也有幾十種。
但從來沒有哪一種酒,能跟他剛才喝的相提并論!
黃建臉上難掩激動之色,“村長,這……”
“加了點我的秘方。”余真淡淡道,“把酒桶搬出去,讓大家都嘗嘗吧。”
“好!”
村委前面的空地上,早就擺好了兩張桌子。
見黃建把酒拎了出來,所有人的眼里都寫滿了期待,這酒出來,說明酒廠就可以正式運作,拿出去賣了!
只有黃武志嘴角帶笑,似乎今天這場比試,他已經穩操勝券。
“來來來,”張會計用一次性杯子,給每個人都倒上一點,“這是咱們白云村酒廠出產的第一桶酒,大家盡管喝!”
張會計信心十足,上來喝酒的村民也是贊不絕口。
“這酒好,不沖,喝起來軟綿綿的!”
“張會計,再給我來點!”
“黃建你小子不錯啊,本事高了啊!”
得到眾人的一致認同,黃建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他知道,這酒能這么好喝,根本就是余村長的功勞。
但余村長卻不讓說,他也只能厚著臉皮站在這里。
“你們這是何必呢?”這時黃武志說道,“全村串通起來演個戲,把這酒夸得瓊漿玉液一樣有用嗎?到時候還指望買酒的配合你么演戲?”
“黃武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劉支書道,“酒就放在這里,好不好你不會自己喝喝看?”
“行,那我就試試,這酒到底有多好喝。”黃武志冷笑道。
他用杯子盛了一點,只輕輕抿了一小口。
這……
他看了看手里的杯子,又看了看桌上的酒桶。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黃建能釀出這樣的酒,打死他都不信!
別說他自己釀的酒了,就算是五x液、茅x這些大酒廠,存了幾十年的老窖,也絕對沒有這個酒香醇!
肯定是在外面買來的好酒,偷梁換柱!
他大步走進烤酒的地方,發現地上還放著幾桶,便一一嘗試。
結果每一桶,都是一樣,都是一樣的好喝!好喝到讓他覺得,他自己釀的酒,根本就是豬潲水!
為什么會這樣?
黃建這兩年到底經歷了什么?
黃武志搞不懂,但也沒臉去問,剛才還自信滿滿,轉眼就灰頭土臉地帶著自己的好酒,開著車走了。
……
“余村長,”邱蕓拿著小本本走了過來,“剛才我在網店開了預定,上了一百瓶,按你說的,每瓶的價格是500元。”
“然后呢?”
“然后,一秒鐘就賣空了!”邱蕓高興地說道,“五萬塊,很快就能到賬!”
賣酒的事,邱蕓只在白云村的公眾號預告了一下,既沒有直播,也沒有特地宣傳,但仍然是一上架就被賣光,說明很多人完全是沖著村長去的,只要他的東西,不管是什么,搶就對了!
如果每天都能賣掉一百瓶,一個月就有一百五十萬!
除去成本,最少也有一百二十萬!
如果這些錢,大部分用來建設白云村,那一年之后、兩年之后,白云村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邱蕓相信,白云村酒廠的規模,以后肯定不會只限于此,等酒石上了軌道,一天何止100瓶?
而且余村長肯定還會再上其他的項目。
到那個時候,白云村又會是什么樣子?
想到這里,作為一個“外人”的邱蕓,心里都不由升起了濃濃的期待。
“邱老師,你剛才說,酒已經賣完了?”
“對啊。”
“這么快?”
村民們驚訝得合不攏嘴。
酒才剛釀出來啊,余溫都還沒有散盡呢,竟然就賣完了?
幾個有股份的村民樂得臉上都開了花,嘴巴都快合不攏了,其他沒有投錢的,則滿臉懊惱。
早知道生意能這么好,砸鍋賣鐵也得投錢啊!
“余村長,我們現在想入股,還行不行啊?”
“你們啊,早干什么去了?”張會計沒好氣地說道,“當時好說歹說你們不投,現在看到酒賣得好,又想投了?不行了。”
“張會計、余村長,你們就給我們個機會唄。”
張會計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沒有這個道理。”
看著大多數村民的臉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余真說道:“你們別急,很快我們就會上新項目,村里也要搞建設,到時候大家積極一點。”
“真的還要上項目?”
“好,到時候我們一定很積極!”
“余村長就是肯為我們老百姓著想。”
“那是,余村長能來咱們白云村,絕對是我們的福氣!”
一陣喧鬧后,邱蕓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白云村酒還沒有包裝,今天怎么發貨?
包裝的事,余真也早就考慮好了。
前幾天他訂購了一批土陶酒瓶,昨天就到貨,拿出來裝上就可以了。
現場讓人稱了一斤酒,緊緊地塞上塞子,在貼上白云村的標簽。
但看到成品后,張會計和邱蕓都感覺有點不好。
因為這種瓶子看起來很土、很粗糙,表面也不光滑,看起來質感不怎么好……和人家那些包裝豪華的一比,真的有點……
高情智的說法,有點樸實不起眼,低情智的說法——好像地攤貨啊!
“村長,咱們這么好的酒,就用這種瓶子?”
“先這樣吧,馬上就要過年了,以后再說。”余真道。
裝酒也是酒廠的工人負責,幾個人手腳麻利,不大一會兒就把一百瓶酒裝好,外面再包上泡沫紙,裝進紙箱。
張會計的老婆跟邱蕓對好發貨單,就載著一車酒,去縣里的快遞公司交貨。
把材料采購、生產、包裝交給黃建,讓他帶著三個村民做,每天生產一百多斤酒,也不會很累。
財務交給張會計,他自己有股份,肯定會盡心,發貨當然也是他,快遞點都是他搞的。
邱蕓還是幫忙打理網店。
整套流程都有人負責,想來這么簡單的事,也不會出什么差錯。
所以余真打算放手讓他們自己做,他自己只需要每天酒出來了,過來施個法。
還要想辦法,進一步提升白云村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