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婚·一拜天地(下)
吃飽喝足后,云茗聽著周圍人的議論,大致有了線索,悄悄往碗底下多塞了一小粒銀子,便往后山行去。
………………
“婭兒,婭兒,娘來看看你。”葉夫人走進房間,見女兒呆呆地望著窗外,自己也難受得很。
“姑娘欸,你可別再等他了,都等了六年,再等下去就沒人要啦。
爹和娘都老了,想著走后沒法照顧你,你從小嬌生慣養的,一個人怕是照顧不好自己。老了以后也沒有兒孫在膝下,也會很寂寞的。”
葉夫人說著說著就抓著帕子拭了下眼角,讓語氣盡量平穩下來。
“你看,那王二公子也是個一心一意的,可是許了你再不納妾呢。若是他欺負你,你就回來告訴我們,好不好?
你嫁過去后好好過日子,十年、二十年過去,時間長了就什么都忘啦。爹和娘這輩子經歷過那么多事,現在不也是恩恩愛愛的。
爹和娘我啊,只有你一個孩子,實在放心不下,就想找個人照顧你,也不要大富大貴,只盼著你這一生,順順遂遂,平平安安下去就好了。”
“婭兒啊,算娘求你,就這一次,為了娘,我們不等他了行嗎,我們不等他了……”
葉夫人忍不住哭起來,葉珺婭也不知何時淚流滿面。
哭了好一會,葉夫人見女兒仍看著窗外一聲不吭,嘆了一口氣,一步三回頭地轉身出了門。
葉珺婭終于在母親走后轉回頭來:“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母親,女兒不孝,讓您失望了……”
………………
后山有一片桃林,這時節本該掉光了葉子,現在卻仍然開著花。
往深處行去,桃林中央露出一抹艷紅來——是一顆比周圍桃木更高大了許多的桃樹。
這樹顯然是被精心照顧,花開得極盛。云茗走過去,就看見在枝上用紅繩掛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兩句詩:“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認認真真地檢查一遍周圍,果然在樹根下發現一處明顯松軟的土層。
隨便撿了根樹枝,幾下挖出個破舊的酒壇。酒壇上刻著一枝桃花,以及兩行有些模糊的字體“愿小女平安長大,覓得良人,與其郎君長毋相忘,長樂未央”。
“這是……女兒紅?”云茗掀開酒封的一角,里面的酒液只剩淺淺一層。
他嗅了嗅酒液,又把東西依原樣埋回去,確認沒有更多線索,便離開了這桃花林。
在往更遠處走時,幾步又繞回了原地。
看來這次副本不能離開縣里?這么說,“應明軒”這位秀才的事他也插不上手,十有八九問題就出在那位“葉姑娘”身上了。
于是他便原路返回,這山上的風景還算不錯,等他慢悠悠的下了山,天也已經黑了。
快到縣里時,有人喊了他一聲,是采藥人。
“先生怎么這么晚還在外面?”
“出來走走。”
“哎,先生這么晚了出門怎么不拿燈籠?要不先用我的吧。”
“不必了,我看得見,何況你自己也要用。”
“我家就在前面,這兒還有個蠟燭,燈籠先生就拿著先用。”說著,采藥人把他的燈籠硬塞過來。
推遲不過,云茗還是謝了采藥人,拿著燈籠往回走。
月紗披在他身上,都似乎變得小心起來,生怕打擾了他。手中的紅燈籠里,白色蠟燭已經燒了一半。
………………
回來后云茗順手簡單處理下藥材拿去晾曬,之后就沒有事情要做,正好可以看看這位“小先生”的藏書。
“這個版本的星象解說我還沒看過,還有這本手札,是講風水的么?有些錯漏,但切入點很有趣……”
云茗喜滋滋地把書架上的書篩過一遍,從中翻出了七、八本沒接觸過的類型。看來在副本的這幾天,他有很多事做了。這么多的書,他都怕看不完,干脆這幾天就不睡了。
他修為雖不高,但三五天不休息還是很輕松的。
“唔……先從這本《金丹直指注》開始好了。”
云茗興致勃勃地提著毛筆在書上做著記錄,時不時還念上一段。
“性即命,命即性,空劫之先,性命混然,無名無字,才墮語言,便分為兩。但靜極不能不動,動則天命流行,動極復靜,天命之性歸根,依然空劫之體,無所虧欠……”
“這一段對動與靜的注釋很有意思,是把他們單獨分開解釋嗎?但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嗯?天亮了?”
“那吃點東西在繼續。”
………………
“應兄啊,有時候真……羨慕你、你有個念想,那得是多好看……的姑娘,讓你連金家的嫡女、都拒絕了。”
“祝兄,你醉了。”
“哪有?我沒醉,我清醒……清醒著呢。”
“劉兄,祝兄看來是醉了,那今天就到這兒?”
“行啊。不過應兄這么早就走,是急著回去了?”
“嗯。今晚就做準備,明天一早啟程。成婚的時候會給你們發帖,一定要來啊。”
“誒嘿,應、應兄,我和劉兄,明天,明天跟你一塊兒去,給……給你當伴郎。”
“那……明軒謝過二位兄長,到時必盡地主之誼。”
“謝什么謝,我們兄弟無須言謝。何況我們二人本也是無牽無掛,這趟也是蹭了應兄你的喜氣。”
“無論怎樣,兩位兄長的情,明軒記下了。”
………………
上午時分,敲門聲忽然響起。
“先生,先生您在嗎?葉珺婭求見先生。”
“我在,稍等。”云茗有點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書,去開了門,門外站著葉小姐和她的丫鬟和侍從。
葉珺婭蒙著面紗,衣服也平平無奇,顯然是不想被人認出來。
“奴家葉珺婭見過先生。”葉小姐端端正正的行了一個禮。
“進來吧。”云茗回了禮,又道:“找我有事?”
“是,先生,可否屋內一敘?”葉珺婭輕聲道。
“既如此,葉小姐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