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在易寶樓里態度強硬,最終李德海不知道中間如何調節的,條件答應了下來。兩個小巧的瓷器,李德海收了,作價十萬銀錢,派人把幾大箱子銀錢送到慧園。另外竹簡的價格改為一百萬銀錢,圖錦的價格為五十萬銀錢。兩個物品的傭金還是一萬六千銀錢,李云讓李德海付。
趙自如在回去的路上一直感嘆,沒見過李云這樣定價的。
回到慧園后,李云特地去見了劉先生,問問有無銀莊,八萬多銀錢放屋子里,李云覺得不安全,想著大部分存入銀莊,更放心。
劉先生正疑惑時,外面有仆人來通報,李德海派人送銀錢來了,在找李云。
劉先生跟著李云出來,見到外面來了十幾輛大車,領頭的是一個穿絲綢緞子,繡著大黑花的胖子,滿臉堆著笑。李云不認識。
劉先生卻問了句,“可是廖先生。”
胖子接話,“哎呀,久仰慧園劉先生大名,今日有幸得見,真是高興。”
劉先生低聲對李云說,“這位廖先生是落華城里第一大商鋪,鼎寶閣的大管事,今天竟然親自來了。”
李云與廖先生客氣幾句,才知道李德海知道老廖辦事穩妥,特意派來送銀錢。
劉先生請廖先生到慧園的前庭喝茶,院子里堆滿了送來的箱子,李云去挨個看了看,里面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銀錢。李云很滿意。
廖先生也不多待,交割清楚了銀錢,就帶人走了。
李云讓梁冬生、梁亞樓、梁國通、梁亮都過來看,聽說兩個小小的瓷器,就賣了十萬銀錢。梁亮樂得滿院子轉,挨個摸著箱子。
梁冬生立即就要分錢。李云希望都運回八里莊再分錢。梁冬生不干,大聲質問李云。李云不愿意當著劉先生的面,與梁冬生辯論。不得不取了六千銀錢,給了梁冬生、梁亞樓。兩個人急匆匆就出門了。
李云安撫了梁國通、梁亮,又繼續問劉先生銀莊的事。
劉先生想了想,“放銀莊也不見得保險,不如放在這里,我去衙門幫你掛了牌子。”
劉先生解釋了一下,這落華城城里的府衙,可以為大宗銀錢上牌子。上了牌子,府衙就會派人日夜看著。不過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進入府衙的,劉先生當差的錦花堂是京城外派在這里的機構,自然沒有問題。
李云聽明白這里面的關系,覺得這劉先生真不是一般人。
劉先生不是那種只說不干的人,很快坐車出去了。下午回來時,已經帶著一隊人來到了慧園。隊長李正詳細詢問了李云銀錢從哪里來的,做了登記,然后留下兩個人負責給看銀錢,帶著其他人離開了慧園。
李云不是很明白,問劉先生,兩個人看著這么多銀錢,白天晚上的忙得過來。劉先生笑了,“無妨,每隔一段時間會換人的。否則隊長也不會過來一趟。”
李云說,“這需要給多少銀錢呀。”
劉先生一擺手,“要是論銀錢,廖先生也請不起。這是公事。不用你花銀錢。”
李云覺得不可思議。表情很古怪。
劉先生看出來了,“這樣吧,你等易寶樓競標也無事,過幾天,我出面請李正一起吃飯,你略略請客一下,表示感謝即可。”
李云又和劉先生討論了去哪里請吃飯比較好,劉先生雖然不是落華城的人,但在落華城公干的時間也不短了。對請客去哪里吃飯還是比較有經驗的,李云聽劉先生一通說,心里覺得這落華城還真是挺有特色。
易寶樓的競標,可不是經常有,李云的運氣已經不錯了。再等上一個月就是下次競標。閑來無事,手里又有了銀錢。李云也帶著梁國通、梁亮出門逛逛,看到好吃的,就嘗嘗。日子過得挺快活。
梁亮年紀不大,但并不喜歡每天四處亂逛。不知道他如何突然想學認字。李云同意了,不再出門,每天在慧園里教梁亮認字。
這天李云突然被劉先生找去,只見劉先生換了綠色的官服,見面告訴李云,“梁冬生被關到號子里去了。”
李云一愣,心說,我說今天怎么沒看著梁冬生。不過梁亞樓也沒和我說呀。
“我沒得到消息,梁冬生為什么被抓。”
“事情簡單,就是欠了銀錢。”
李云心里有點氣,“欠了多少?”
“兩萬銀錢。”
李云氣得敲了下桌子,“不管他,讓他爛在號子里。”
劉先生看著李云不說話,但嘴角有一絲微笑。
過后,李云問了梁亞樓,原來梁冬生看上了一個窯子里的,為她花了不少錢,卻被人合伙做局,欠下賭債。梁冬生被抓后,梁亞樓沒好意思和李云講,想著讓梁國通和李云說。還沒說,正磨嘰的時候,劉先生已經告訴了李云。
李云沒辦法,只能托隊長李正請人帶了兩萬銀錢去還債。然后李云和劉先生一起去城東頭的號子里提人。
劉先生出示了錦花堂的憑證,順利的從號子提出了梁冬生。但梁冬生卻不能回慧園了。劉先生以梁冬生涉嫌飛票的罪名,把梁冬生關在錦花堂的一個小院里,算是軟禁起來了。省得梁冬生再給李云找麻煩。
李云又開始教梁亮認字。
平靜的日子很快過去,期間李云沒去看梁冬生,梁亞樓和梁國通去過幾次。
終于到了易寶樓的競標的日子,又是趙自如來接李云,一起坐馬車去易寶樓。在路上趙自如輕松的對李云說,不必擔心,王大管家來了易寶樓,竹簡肯定是他的了。
李云想起以前他們說過王大管家,“王大管家是哪位?”
“當今太子的六位大管家之一。”
“落華城屬于大周疆域中比較繁華一處,王大管家也經常來落華城。不過專門來易寶樓競標還是少見的。”
“當今太子如何?”
“出身高貴,為正宮所出,天資過人,愛民如子,人人稱頌。老皇帝聽說去年就病重了,從那時起就一直是太子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