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秋天了卻了夏日的繁華,蕭瑟的不僅僅是江陵,還有那一望無際的江水。
王法儒就是出生在江陵的一個捕魚人之家,從小便耳聽目染的捕魚故事使他向往外邊更廣闊的天地。
懷著對美好世界的期待,十五歲那年他離開了江陵,告別了父母,獨自一人出去闖蕩。
不多時日,帶的錢糧用完了,而他卻對前途充滿迷茫,自己出來不足半月,就這樣回去沒發向父母交代,后來路上遇到府衙征兵,他出于活著的希望被迫應征入伍。
由于王法儒水性精通,很快得到了上級的賞識,被編入水軍作戰。但是一次押運軍餉途中遭敵軍偷襲,損失慘重,軍餉僅剩不足三成。王法儒見此情形無法回去復命,便告訴幸存的將士,分了軍餉,各自回家。
王法儒帶著錢財也算衣錦還鄉,可惜自己的村子早已被敵軍踐踏摧毀,已經荒無人煙。面對此情此景,王法儒當即決定剃發為僧,不為別的,只為茍活著。
他跋山涉水來到了郢都光化寺并成為寺內一名和尚,法名弘智。這年他二十歲。
弘智和其師兄弘一在寺內屬于激進派,主張報效家國,匡扶社稷,保守派則認為退隱避世,以求萬年。
后來,一起義部隊途徑此地,師兄弘一被其感化,勸說弘智加入義軍。弘智由于家鄉被義軍摧毀,內心痛恨義軍,起初不愿與其為伍,后來弘一成了軍師,多次勸說弘智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弘智動搖了,于是加入義軍,做起了反賊。
經過幾年的戰亂,昔日的義軍成立了吳國,與朝廷分庭抗禮,而光化寺也因勾結叛軍被朝廷派兵剿滅。
吳國立國之初,皇帝為開國元勛弘氏二兄弟在光化寺舊址上重新籌建了一座寺廟,取名碧游寺。最初由弘智師兄弘一擔任方丈,奈何他多次推脫,且在吳國立國之后行蹤飄忽不定,無奈之下,皇帝下令由其師弟弘智擔任。
而弘智在一次偶爾機會,從其師兄口中得知了和氏璧的秘密,得知其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后,就再也按捺不住他的野心。一直在背地里進行著各種不為人知的謀劃。
弘智接任方丈后,大肆興修寺廟,實則暗中囤財囤糧。他把昔日同門師兄弟們召集過來,打壓當地的和尚,因此寺廟之中其黨羽遍地,就連皇上派遣的監寺大臣也處處受限。